隔振设计
隔振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0507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隔振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平、周劲松、宫岛等。
隔振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071篇
占比:99.93%
总计:205206篇
隔振设计
-研究学者
- 徐平
- 周劲松
- 宫岛
- 夏唐代
- 战嘉恺
- 牛军川
- 万叶青
- 周新民
- 夏齐强
- 孙文静
- 宋瑞祥
- 尹学军
- 岳建勇
- 师永宁
- 廖磊
- 张光伟
- 彭勇平
- 李月桂
- 杨先健
- 杨强
- 温浩
- 熊志远
- 王文涛
- 王花兰
- 章柏林
- 童园梦
- 翁建生
- 苏尔敦
- 苏渤
- 计方
- 赵娜
- 赵德全
- 赵阳
- 邓海
- 钱德进
- 陈志坚
- CAI Peng-fei
- CHEN Xiao-jiang
- Chen Qing
- Dejin QIAN
- GAO Guang-yu
- HOU Xiao-jie
- LI Ke-fei
- LI Ning
- LIU Wei-ning
- LIU Xiao-xiao
- LU Yan-ting
- Li Mingqiang
- MA Meng
- QIAN Chun-yu
-
-
李意达;
王嘉浏
-
-
摘要:
在民机研制过程中,设计要求机载设备所能承受的振动量值需高于标准中规定的量值,而实际上由于供应商设备是货架产品,不一定按照DO-160G规范中所规定标准谱开展振动环境试验。为满足设备振动环境试验要求,在支架装机使用前需要采用相应的减振措施来降低设备处响应。以某型支架为研究对象,对典型支架进行了模态及随机响应分析,并对假件及安装支架实施了正弦扫频试验。依照各方向的扫频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各阶响应进行动力学模型修正,添加刚度及阻尼单元。修正后的模态频率误差在2%以内,相应模态频率处的峰值误差在5%以内。随后对假件-支架系统开展了隔振设计,通过在支架与机身连接处增加隔振器及粘贴阻尼层的方式,使得隔振后的仿真随机响应低于DO-160G标准谱20 dB,结果表明隔振措施有效。
-
-
郭欣;
王晓旭
-
-
摘要:
机载电子类精密加工厂房区别于普通加工厂房,对微振动的控制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对产生微振动的振源分析研究,得出对于微振动控制的宏观及微观相关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为电子精密加工厂房的防微振设计提供参考。
-
-
鲁继元;
孙风胜;
张维英;
王树祥;
于博文;
周俊秋
-
-
摘要:
随着2014年7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船上噪声等级规则》的颁布与强制实施,船舶噪声预报及其控制的问题在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统计能量法对某56m灯光围网渔船的主要居住舱室进行了噪声预报,并根据其噪声预报的结果应用吸声设计和隔振设计这两种噪声控制方法对该灯光围网渔船的主要居住舱室进行了减振降噪,使目标舱室的声压级均降低至IMO中对噪声等级参考值的要求以下,得出了吸声设计的降噪效果要略好于隔振设计的降噪效果的结论。
-
-
铁世萃;
王花兰
-
-
摘要:
目的为避免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因振动造成损伤,导致价值下降,基于准零刚度隔振技术,提出一种采用紧凑、高效的弹簧-滚轮-滚珠负刚度机构的新型果蔬运输隔振箱装置。方法首先,基于弹簧-滚轮-滚珠负刚度机构与垂向正刚度弹簧并联的方式设计准零刚度果蔬运输隔振系统结构;其次,分析其静力学特性,推导该非线性隔振装置的刚度特性;最后,在果蔬运输系统模型运动微分方程基础上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研究在C级路面激励下,该新型运输隔振系统的动态隔振特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该隔振装置在平衡点附近将具有高静态刚度、低动态刚度的准零刚度特性。在C级路面激励下,该新型运输隔振系统的振动位移峰的峰值相较于对应线性系统的衰减约29.3%,加速度均方根值衰减约97.3%。结论设计合理的新型果蔬运输系统的隔振效率优于对应的线性隔振系统的。
-
-
熊志远;
宋瑞祥;
赵娜;
赵阳
-
-
摘要:
轴流式屋顶风机安装时要求屋顶泛水上表面与风机密封接触,因而不能按常规风机隔振设计步骤去选择已定型的隔振器产品.基于单自由度阻尼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和弹性垫静态压缩变形的力学运算,进一步导出含有垫板参数的振动传递率,建立垫板参数与隔振效果的直接、连续变化关系.选用奥地利格士纳公司生产的聚氨酯弹性隔振垫,在垫板面积满足密封、稳定的条件下,绘出振动传递率与垫板厚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分析表明:对于SR11弹性垫,垫板厚度小于7.48 mm时,隔振系统产生振动放大,其中共振峰值仅与阻尼比有关;预定隔振效率为80%时,垫板厚为26.13 mm;当垫板厚度在25~37.5 mm之间取值时,既能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又能降低风机重心和产品成本.
-
-
熊志远;
宋瑞祥;
赵娜;
赵阳;
邬玉斌
-
-
摘要:
屋顶风机安装时要求屋顶泛水与风机密封接触,因而不能按常规风机隔振设计步骤去选择已定型的隔振器产品.基于单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的振动传递率和弹性垫垂向静刚度,文中进一步导出含有垫板参数的振动传递率,建立垫板参数与隔振效果的直接、连续变化关系.选用奥地利格士纳公司生产的SR11型号聚氨酯弹性隔振垫,在垫板面积满足密封、稳定的条件下,计算出满足预期隔振效果的垫板厚度,并探讨了垫板参数对振动传递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垫板厚度必须大于某一临界值时,系统才会产生隔振效果;在隔振区随着垫板厚度的增加,前段区域隔振效果提高明显,而后段区域隔振效果提高很微小.垫板面积必须小于某一临界值时,系统才会产生隔振效果;且面积越小,隔振效果越好.对于同种材料的垫板,既可只调整垫板面积或厚度,又可同时调整垫板面积和厚度,来多方实现预期隔振效果.垫板静弹性模量必须小于某一临界值时,系统才会产生隔振效果;静弹性模量越小,隔振效果越好.在频率比为3.06的条件下,阻尼比越小,隔振效果越好.
-
-
黄燕;
王正;
张铠
-
-
摘要:
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遥感探测器中,由于制冷机存在运动部件,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振动输出,是影响探测器正常工作的主要振动源之一.为保证探测器正常工作,制冷机微振动必须足够小.从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微振动控制和隔振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冷机微振动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对整机隔振理论进行了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有效降低制冷机的微振动,满足探测器的使用要求.
-
-
张晗;
王强龙;
徐志文;
刘震宇
-
-
摘要:
精密光学测量平台在车载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振动与冲击,振动量级直接影响测量平台的精度与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光学测量平台进行运输隔振设计.首先基于单质体多 自由度振动理论对光学测量平台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 一种光学测量平台的被动隔振方案.然后利用典型工况的路谱作为激励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并预估振动量级,最后依据实际工程经验进行路面运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公路以60 km/h匀速行驶的工况下,平台上精密光学元件安装处的垂向振动传递率为0.26,且高频激励(20~250 Hz)有显著衰减,验证了光学测量平台隔振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
-
-
王典;
黄尚友;
阚玉平;
房静
-
-
摘要:
针对航空发动机振动值过大导致飞机总体振动水平过高等问题,以某型飞机涡扇发动机安装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其隔振性能,对安装系统进行六自由度隔振设计,并分析其振动特性.基于弹性中心理论及能量解耦原理,以发动机隔振器三轴静刚度为设计参数,对安装系统固有频率和解耦率进行优化配置,为隔振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数输入,并研究了六自由度振动传递率,验证其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发动机安装系统前六阶固有频率均在50 Hz以下,固有频率分配合理,各向解耦率均达到85%以上,在发动机一阶固有频率(150 Hz)处各向振动传递率均接近0,发动机安装系统隔振设计满足系统技术要求,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
廖磊;
王文涛
- 《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某型无人直升机典型任务设备中采用了大量玻璃晶状管等精密元器件,对振动环境要求较高.对这类设备需要进行隔振安装,以满足其对振动环境的需求.本文针对某型无人直升机典型任务设备,介绍了隔振设计的设计思路,对初始隔振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隔振优化方案:设备重量为3.5kg,重心在其形心位置。隔振系统中弹性元件为4个对称分布的LQZ-1.5型空气阻尼隔振器,并建立了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对优化隔振系统隔振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动特性试验及飞行试验验证了设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隔振效果,解决了任务设备对振动环境要求高的难题,对设备隔振安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朱忠;
郁荣;
严斌;
俞圣杰;
陈伟华
- 《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指标分配法在舰船设备基座与隔振措施设计中的应用.将全船声辐射的控制指标进行分解,得出单台套机械设备引起的声辐射分量限值,进而计算出机械设备安装部位的船体外板振级限值.在设各机脚振动源级已知的条件下,船体外板振级限值与设备机脚振动源级的差值即为基座与隔振措施的隔振设计指标.并以某30m级舰船为例,演示了指标分配法在机械设备基座与隔振措施设计指标制定中应用的一般流程.
-
-
-
牟小龙;
冯慧华;
符代桥;
左正兴;
杨贵春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研究整机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行隔振设计非常重要,许多振动噪声问题是和隔振设计有关系的,这些振动噪声直接影响结构件设计使用寿命,还会极大影响乘用车的乘坐舒适性等问题。本文把动力总成看成为一个刚体,它有6个自由度,需要建立相应的刚体动力学方程,分析悬置设计方法对整机振动的影响。动力总成弹性解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隔振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很清晰,但是很多文献只提及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假定",每当触及弹性中心的概念后就戛然而止,讨论不够彻底,甚至有不恰当的解释.可以从两个基本假定出发,给出弹性解耦设计的充要条件,研究了如何在静力学意义下寻找弹性轴和弹性中心,并给出相应计算的一般方法.针对三点式悬置,讨论完全解耦、部分解耦两种特殊情况下确定弹性中心所需约束条件,并对四点式对称悬置进行了案例计算.
-
-
-
邓海;
周劲松;
宫岛
- 《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根据模态匹配原则设计了下吊设备隔振元件参数,建立了不含弹性下吊设备的刚性车体动力学模型和刚柔耦合车体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弹性车体对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建立了含弹性下吊设备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弹性吊挂对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车下设备现场测试及数据处理,得到了车下设备和吊挂上方的车体的振动结果。结果表明,弹性车体的平稳性要差于刚性车体的平稳性;合理的下吊设备隔振参数可以有效减小车体弹性振动,使得车体中部的平稳性变好;测试结果表明,车辆在各速度级下都未发生共振,本次下吊设计合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