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53313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四川教育、山东教育:中学刊、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等;
“长方体的认识”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尹亚萍、张华夏、方业秀等。
“长方体的认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3137篇
占比:99.98%
总计:533223篇
“长方体的认识”
-研究学者
- 尹亚萍
- 张华夏
- 方业秀
- 牛献礼
- 王孙君
- 胡丽萍
- 袁媛
- 邱贻根
- 付登超
- 任玫
- 余瑶
- 刘万元
- 刘丽萍
- 刘克群
- 刘华琴
- 刘富森
- 刘小兵(评析)
- 刘琳2
- 刘萍
- 劳一生
- 卢洪波1
- 原淑香
- 吴俊文
- 吴小霞
- 周军英
- 唐永巨
- 姚怀兰
- 孙烈坤
- 崔吉华
- 张学万
- 张恒寿
- 张春莉
- 张晨
- 张洪江
- 张珍
- 徐海燕
- 戴文旭
- 方旭
- 施佳卫
- 朱秀梅(执教)
- 李万江
- 李丽敏
- 李小元
- 李开兰
- 李晓青
- 李燕1
- 李玉霞
- 李瑞龙
- 杨月琴
- 林文花
-
-
施佳卫
-
-
摘要:
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概念教学中,融合APOS理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辅助指引下自主构建概念。基于此,本文将《长方体的认识》概念教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着手,引导学生从平面到立体,构建长方体表象,然后通过学生们的触摸、观察,更细致地了解长方体;第二,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看、量、剪、拼等动手操作,研究长方体的顶点与面、棱的特点;第三,通过对长方体进行不同位置的放置,让学生在“变式”中理解长、宽、高的含义;第四,通过习题操练,让学生利用对长方体概念的认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提升对空间观念的认知。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
-
-
-
袁媛
-
-
摘要:
长方体的本质特征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决定其体积.棱的概念是教学突破口,也是教学重难点.笔者把微课引入课堂,精心设计操作过程,加入"抽小棒"游戏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观察——想象——实践——思考"的过程中,使长方体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更好地构建学生的空间概念.
-
-
袁媛
-
-
摘要:
长方体的本质特征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决定其体积。棱的概念是教学突破口,也是教学重难点。笔者把微课引入课堂,精心设计操作过程,加入"抽小棒"游戏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观察——想象——实践——思考"的过程中,使长方体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更好地构建学生的空间概念。
-
-
-
-
-
邓星华1
-
-
摘要: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践为例,利用动态几何软件及交互式网络程序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学对象变化过程的“可视化”,给学生留下“研究方法”“空间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为学生理解数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
-
-
陈美芳
-
-
摘要: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生成性和实效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数字化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了小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使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文本、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媒介的综合处理,能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直观、有效的学习情境,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果.
-
-
葛芬1
-
-
摘要: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小节的内容,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而长方体的认识作为研究立体图形的起始显得尤为重要。往年学习这一内容时,我都会结合教材“试一试”(如图1)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8个长方形学具,让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