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
第十册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18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6篇、专利文献16372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山东教育:中学刊、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小学语文教师等;
第十册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令怡、丁国忠、周小川等。
第十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372篇
占比:97.17%
总计:16848篇
第十册
-研究学者
- 令怡
- 丁国忠
- 周小川
- 蒯福棣
- 任劲松
- 卓和平
- 季红梅
- 张齐华
- 徐碧文
- 曾志梅
- 朱明灿
- 朱朝全
- 杨冬梅
- 段克画
- 江世春
- 王洪涛
- 王海青
- 王运颖
- 石顺宽
- 范丽华
- 蓝玉文
- 袁有鹏
- 谢雄龙
- 赵中华
- 赵惠萍
- 邱廷建
- 郑燕霞
- 陈娟
- 陈集新
- 黄元虎
- 黄朝群
- ·徐华
- 丁月波
- 丛智芳
- 严睿
- 于凤芝
- 于利平
- 于晓东
- 于江美
- 于海
- 于荣华
- 于莉
- 付晨曦
- 令怕
- 仲剑峰
- 任永刚
- 何同三
- 何涛
- 何素芬
- 余未定
-
-
马景礼1
-
-
摘要:
说教材:1、教材简析。《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
-
张娴
-
-
摘要: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说不定这次你就不一样了呢!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习作一上有一篇例文《二八月,看巧云》,孩子们看得挺高兴,读得也美滋滋的,可是一翻到后面,看到这样一段话,就开始犯愁了:有些文章是经过对某一事物的多次观察才写成的,《二八月,看巧云》就是如此。经过观察,作者发现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状和色彩这两个方面。本文重点写了形状的变化。
-
-
曲涛1
-
-
摘要:
有人说:“新授课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课是育好一片林”。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不但能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还能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但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对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数学复习课中,从“关注差异、缩小差异,共同发展”的理念出发,采取“基于差异”的小组互助合作方式来展开教学。现以五四制青岛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
-
林春曹
-
-
摘要:
苏教版第十册《望月》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在江轮甲板上,在清幽的月光下,"我"和小外甥吟诵描写月亮的诗句,产生了美好的遐想。全文像一幅卷轴画随着文字徐徐展开,把我们引入一个"清幽旷远"的美妙境界。
-
-
黎清
-
-
摘要: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册中的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会读、写分数,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母不超过10的简单分数加减法。而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1"进行平均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单位"1"的深刻内涵,进而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地运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