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量子效应

量子效应

量子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9680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现代物理知识、自然杂志、大科技·科学之谜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LED照明论坛、2012全国第十四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等;量子效应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方敏、代月花、刘晓艳等。

量子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9680 占比:99.39%

总计:60047篇

量子效应—发文趋势图

量子效应

-研究学者

  • 郭方敏
  • 代月花
  • 刘晓艳
  • 崔元顺
  • 张玉强
  • 郑厚植
  • 陈军宁
  • 孙家讹
  • 刘启能
  • 张汉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迁徙鸣禽隐花色素蛋白的磁感应Nature封面:量子罗盘。Nature杂志第786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蛋白的量子特性,该蛋白或许能成为迁徙鸣禽罗盘的候选对象。牛津大学和奥尔登堡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了迁徙欧亚鸲(Erithacusrubecul)视网膜中发现的隐花色素蛋白(ErCRY4),发现它可能具有成为光依赖罗盘所需的磁感应能力。文章鉴定出ErCRY4在体外会发生光驱动化学反应,反应引发的量子效应或能实现对磁信号的感应。研究还发现,相比不迁徙的鸽子和鸡,鸲的这个分子磁感应更强,并认为其可能是帮助鸲导航的关键要素。
    • 郝嘉雪; 刘波; 黄旭楠; 徐文华; 张宏亮; 王国华; 苗启广; 李檀平; 贾广
    • 摘要: 臭氧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残留污染的气体消毒剂。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的大流行显著地影响了公共安全和健康。低浓度的臭氧能够灭活新冠病毒。负离子发生器是产生臭氧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通过多针对板电晕放电,在针板电极之间会形成离子流,释放出一定浓度的臭氧。在负离子发生器中电极板间距与臭氧释放的关系研究中,不同的实验观察出现矛盾的结果,使得理论解释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本实验室系统地研究臭氧释放速率与针板电极间距离和板电极材料的变化关系。随着针板电极间距离的缩短,臭氧释放速率呈现不连续的台阶式跳跃上升,呈现臭氧释放量子效应。在以4种材料(铝,不锈钢,黄铜和红铜)为板电极的负离子发生器中,都观测到了类似的臭氧释放量子效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实验中首次发现的臭氧释放量子效应,是微观电子世界量子行为在宏观世界的一种体现。臭氧释放量子效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可用于测量材料的微观特性和电晕放电特征。
    • 摘要: 硅基晶体管的集成正在接近工艺物理的极限,而具有超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芯片材料。石墨烯纳米带中存在由量子效应引入的带隙,使之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可以克服石墨烯本身半金属特质带来的不便,更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于贵研究员课题组在石墨烯二维材料的制备策略、性能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
    • 摘要: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法国科学家研制出了首个可以开展三维(3D)测量的量子加速计,有望帮助船只在没有GPS信号的时候导航,也可用于更精确绘制地球内部的情况。相关研究已经提交预印本网站(arxiv.org)。加速计是一种跟踪物体位置的小型设备,通过检测物体运动和位置的变化来工作,广泛应用于手机、无人机等。几十年前,人们就知道量子效应可用于制造更精确的加速计,但迄今建造的大多数量子加速计只能沿一条直线进行一维测量。为改进这一点,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菲利普·鲍耶及其同事研制出了首个可以进行3D测量的量子加速计。
    • 樊丽辉
    • 摘要: 从原子尺度及量子效应切入,研究水分子氢键与气体分子键合机制,反氢键效应与表面界面机制,以及表皮水分子二维构型规则等等。首次提出了“水之皮”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及其物理特征和基本原则。进而,结合水合作用原理及常见物理现象,从原子分子层面上给出了“水之皮”的物理描述,以及疏水效应的物理解释。从而以全新视角诠释了表皮水分子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为水科学基础研究开辟了新契机。
    • 倪海波
    • 摘要: 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在1965年做出预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24个月就会翻一番,这被称为摩尔定律。但是,近年来由于结构、材料和量子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集成电路发展正在趋向瓶颈。摩尔定律正在走向终结,人类社会也将进入"后摩尔时代",如何通过新材料、新结构、新原理器件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的发展,是相关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
    • 李景; 王贵梅; 刘月敏; 刘苗; 许志卫
    • 摘要: 本文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减反射钝化介质层薄膜为研究对象,薄膜采用管式PECVD法沉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工艺参数,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复合介质层薄膜较氮化硅薄膜相比,反射率和量子效应存在明显优势,光电转换效率优势0.1%.
    • 摘要: 全RIKEN的物理学家团队成功利用量子效应将一种被称为电感器的电子元件缩小到微米尺寸之后,手机充电器和其他设备的尺寸可能会变得更小(《自然》杂志,“自旋磁体”)。
    • 刘雨亭; 贺文宇; 刘军伟; 邵启明
    • 摘要: 二维材料中由贝里曲率诱导的新型磁学响应是近年来的新兴领域.这些二维材料所表现出的磁学特性及量子输运与贝里曲率直接相关,而贝里曲率又与晶体的对称性、电子的轨道磁性、自旋轨道耦合以及磁电效应等息息相关.研究这些新型磁性响应一方面有益于研究不同量子效应间的耦合作用,另一方面可探索量子效应在电子与信息器件领域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二维材料中新型磁响应的实验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二硫化钼和石墨烯等材料中的谷霍尔和磁电效应、低对称性的二碲化钨等材料中的量子非线性霍尔以及转角石墨烯中的反常霍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本文结合二维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电子结构,介绍了这些新奇现象的现有物理解释、回顾了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讨论了其中尚未理解的现象,并作出展望.
    • 韩名君; 代广珍; 倪天明
    •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亚30 nm,鳍形场效应晶体管已经成为主流工艺结构,但是由于计算的复杂性其体硅结构的三维模型未有人给出过明确的解析式.本文提出体硅FinFET中沟道和氧化层的三维亚阈值电势、阈值电压的半解析模型,并考虑量子效应的影响,最后将模型与TCAD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沟道内不同坐标下的电势进行精确的模拟;对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和短沟道效应以及不同Fin宽度下的电势变化,都能够进行精确的拟合;并且能够准确提取阈值电压.研究表明,半解析模型既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又有计算结果精度高的优点,相比数值模型又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