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尺度

纳米尺度

纳米尺度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1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36990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现代物理知识、科学中国人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CPVC12)等;纳米尺度的相关文献由172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如、傅云义、曾华荣等。

纳米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6990 占比:99.74%

总计:237617篇

纳米尺度—发文趋势图

纳米尺度

-研究学者

  • 黄如
  • 傅云义
  • 曾华荣
  • 李国荣
  • 董丽
  • 赵坤宇
  • 张兴
  • 殷志富
  • 赵华波
  • 刘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静
    • 摘要: 0引言纳米(10~9 m)是生活中最常听到却无法具体感知的长度单位,毕竟一根头发均匀等剖成50000根以后的厚度大约为1nm;但在构成世界的原子中,1纳米又是数个原子直径的倍数。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寸(1-100 nm)的粒子。具体按照维数划分,纳米材料可分为零维纳米结构(空间中的三维均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如量子点、纳米晶)、一维纳米结构(空间中的二维均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例如纳米线、纳米棒等)、二维纳米结构(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如纳米薄膜、纳米片等)。
    • 吴彪
    • 摘要: 古人用“至小无内”来形容微观世界的边际。但事实上,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想象的范畴。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发现,人们在宏观层面的一些固有认知,如果从纳米尺度去研究,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磁铁,通常的认知是金属的、无机的、有磁性的。然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阁锡蕴团队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
    • 吴长锋
    • 摘要: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以短的单链DNA为骨架,长度通常为100个左右的核苷酸,通过自身折叠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在试管液体环境下,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会自动识别目标生物分子,然后迅速集结展开“围攻”,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捕获和信号放大,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其快速追踪。
    • 媛儿
    • 摘要: 你肯定在电视、书本和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机器人有些特别——它们特别小。这种机器人被称为纳米机器人。所谓纳米机器人,就是指能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工作的超微型机器人。
    • 朱科浩; 张晓宇; 袁新璐; 任平弟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金刚石结构粗糙体半球与三种不同晶体取向单晶锆基体在不同滑移速度下的摩擦滑移过程,对摩擦力、磨损量进行了测量分析并结合位错提取算法(DXA)对基体内部结构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滑移速度时犁耕作用占主要因素,各基体摩擦力区分更为明显;较高滑移速度时原子间黏附作用是导致摩擦力升高的主要原因.磨损量随滑移的进行持续增加,在所有滑移速度下[0001]取向基体磨损量均明显大于其余两者.通过DXA分析,指出不同晶体取向上滑移系开动情况发生变化是纳米尺度下单晶锆摩擦行为表现出较强晶体取向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此外,基体切向位错运动相比于法向层错结构对单晶锆摩擦力响应和磨损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 胡钧
    • 摘要: 清晨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可以在叶子上滚动?这些现象都与物质的界面性质分不开。研究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或反应往往发生在微观界面上,特别是纳米尺度下的界面行为,和物质的宏观表现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露珠的超高接触角,就是在纳米突起中间发生气体吸附而形成的。
    • 摘要: 会议主题纳米结构含能材料(NSEMs)是至少在一维空间上具有纳米尺度的含能材料。目前NSEM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外已经合成和制备出了多种纳米结构含能材料,并且将其应用于制造含能芯片,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新一代含能材料和含能器件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纳米结构含能材料尺度效应和反应性;(2)纳米结构含能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3)纳米结构含能材料表征与性能分析;(4)纳米结构含能材料应用技术;(5)Pyro-MEMS含能器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6)其他与纳米结构含能材料相关研究进展。
    • 孙玮; 牛生杰; 王天舒; 王元; 李遥; 张璐瑶
    • 摘要: 为加深对南京地区重霾天气过程纳米尺度气溶胶物理特征的了解,对2017年12月21-25日的一次重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观测了此次过程中10~1000 nm颗粒物数浓度,并结合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对重霾期间纳米气溶胶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此次霾重污染过程出现在低温、高湿、气压上升期间;与非重污染时期相比,重污染期间N10-20与N20-100降低,N100-1000升高;重污染期间气溶胶粒子平均数浓度为17035个/cm3,低于非重污染期间粒子数浓度,N100-1000占总数浓度的55.05%;重霾发生期间纳米气溶胶数浓度谱为单峰结构,峰值在100 nm附近,随着污染加重,纳米气溶胶峰值粒径向大粒径偏移,粒子向大粒径段集中;不同温度对不同粒径粒子数浓度的影响不同,20~ 100 nm粒径段气溶胶与数浓度与温度呈反相关性,100~500 nm粒子数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性.
    • 王增辉(编译)
    • 摘要: 纳米尺度的碳同素异形体是许多研究的主题: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和石墨烯相关材料(GRM)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石墨烯尤其受到关注,其目的也是建立石墨材料的特性与晶体结构层数之间的相关性。根据ISO命名法,两层堆叠的石墨烯层形成双层石墨烯,几层石墨烯由堆叠的石墨烯层组成,从3到10层不等。对60家生产商基于石墨烯的商业产品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公司的石墨烯含量低于10%,目前没有一家公司的石墨烯含量超过50%。”因此,有必要对正在研究的石墨材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陈婕; 刘文娟; 徐兆超
    • 摘要: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平的时候,所见并不能给出想要得到的.这个障碍是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荧光显微镜无法在衍射受限的空间内分辨出目标物.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在纳米尺度至单分子水平可视化生物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研究活细胞结构和动态过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并逐渐应用到材料科学、催化反应过程和光刻等领域.超分辨成像技术原理不同,其具有的技术性能各异,限制了各自特定的技术特色和应用范围.目前主流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3种:结构光照明显微镜技术(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IM)、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这些显微镜采用不同的复杂技术,但是策略却是相同和简单的,即通过牺牲时间分辨率来提升衍射受限的空间内相邻两个发光点的空间分辨.该文通过对这3种技术的原理比较和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介绍,明确了不同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技术优势和适用的应用方向,以方便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做合理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