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模式
运输组织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219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交通企业管理、物流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四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峰会暨第十二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全国道路客运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道协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2007年年会等;运输组织模式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廖方勇、户佐安等。
运输组织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2196篇
占比:99.96%
总计:232300篇
运输组织模式
-研究学者
- 刘勇
- 廖方勇
- 户佐安
- 李莉
- 闫海峰
- DU Jiawen
- 丁志庭
- 丁晓晓
- 丁晓晓1
- 万云飞
- 严余松
- 严季
- 中扎西
- 乔玘珂
- 于丽
- 付强
- 付慧伶
- 任冲
- 何世伟
- 何世球
- 何鸿斌
- 余莉
- 佟璐
- 储红梅
- 冯启富
- 冯枫
- 凌玮婷
- 刘云军
- 刘伟1
- 刘俊
- 刘军
- 刘凤伟
- 刘启钢
- 刘彦君
- 刘明
- 刘星
- 刘洋
- 刘韬
- 包维民
- 叶飞
- 向爱兵
- 吴峰
- 吴锟
- 周凌云
- 周桂萍
- 周熙霖
- 孙全欣
- 孙军先
- 宋卫龙
- 宋媛媛
-
-
白佳薇;
张琦;
鲁放
-
-
摘要: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虚拟编组有越行条件下的快慢车运行,可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在一定客流条件下缩短乘客旅行时间;虚拟编组无越行条件下的快慢车运行相比有越行条件下,可进一步缩短慢车的停站时间与快车的旅行时间,但列车服务频率有所降低。
-
-
葛洋;
于丽;
许舒舒
-
-
摘要:
川藏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一级铁路,动车组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速度等级差异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大站间距情况下,速度差异导致的越行、空费三角区等对能力的浪费十分严重。以通过能力满足远期客货运输需求为前提,分析客货共线运输组织模式的运输组织难度、行车组织安全性、发车间隔均衡性、设施设备合理运用性等因素,建议川藏铁路采用非完全分时段客货共线模式,动车组列车成组追踪开行,普通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进行成组追踪开行,充分利用空费三角区的能力,减少速差对能力的影响,提升货物入箱率,允许采用“动货交会、动车不限速”模式。川藏铁路运营模式的研究对川藏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刘明
-
-
摘要:
随着都市圈城镇同城化快速发展,解决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之间旅客交流问题,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需大力发展市域铁路。根据功能导向原则,实现市域铁路为居民出行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目标,研究市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尤为关键。本文以深圳至大亚湾市域铁路为例,结合其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对快慢车运输组织模式优缺点、适用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快慢车运输组织模式下的运行交路及越行点选择进行系统研究。
-
-
王莉梅
-
-
摘要:
在轨道交通市域线快速发展背景下,为满足多层次客流出行需求,需要灵活多样、网络化的运营组织方案支撑,并重点研究市域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和列车运行模式。文章以与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衔接的杭德线为例,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客流需求、运营效果、运输组织影响及工程代价等因素,分析是否开行跨线列车和大站快车,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
马海超
-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运输保障水平,强化疫病防控体系,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全球经济正常秩序的严重威胁.通过分析突发应急物资运输需求特点,结合高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中的现状应用,对高铁纳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提出高铁承担应急物资运输的基本原则,并对高铁承担应急物资运输的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各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劣性以及适用性;最后,对适宜分类纳入国家应急保障管理体系的运输组织模式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对高铁承担应急物资运输作业技术条件进行深入思考.结果表明,结合列车沿停组织模式改造部分列车车厢和研发专用货运动车组列车直达运输模式可纳入国家应急保障管理体系,以提高我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处置能力.
-
-
曾琼
-
-
摘要: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与相邻线间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单条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得出市域(郊)铁路网内部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原则上不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跨线运营,确有需求时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单条线路可采用站站停、快慢车以及多交路组织模式的结论.
-
-
江志彬;
苏马雷;
李洪运;
徐思凡
-
-
摘要:
基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在物理层面和服务层面的基本特征,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发展经验.在构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架构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轨道交通在线路车站、信号、车辆、配线、供电、票务等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以及一体化出行规划、一体化票务和一体化出行服务的技术特征.最后,探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条件下的交路和停站组织模式.
-
-
-
王艳波
-
-
摘要:
运输组织模式是组织中欧班列开行的重要支点.为保证中欧班列服务质量、缩短班列运到时限、提升班列竞争力,根据中欧班列的特点探索适合其发展壮大的运输组织模式.阐述中欧班列发展现状,提出中欧班列发展要求,总结中欧班列境内"图定临时结合"、图定"干支结合"的运输组织创新实践及境外铁路全程运输组织协作、合并优化编组的运输组织协调创新实践.提出完善境内外铁路全程运输组织机制、创新境内外班列运输组织方式、优化境外还箱点网络布局、提升运输通道的通达性等运输组织优化策略.
-
-
毕妤
-
-
摘要:
cqvip:一、我国高速铁路货运市场发展现状1.高速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增长伴随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改革与优化,铁路货运的运输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去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许多产品逐渐改变了"粗、大、笨"形象,向"轻、薄、小"方向发展。
-
-
廖方勇
-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作为一条市域轨道交通,是成都市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成灌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重点研究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首先,在原始客流数据基础上,进行了客流特征分析;其次结合成灌铁路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该线运输组织模式和动车组运用方案;最后,以满足旅客旅行需求和提高客运公司的效益为出发点,对成灌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了近、远期各区段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开行数量,制定了本线全日列车开行计划,并对线路能力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
-
-
谈大洋
- 《全国道路客运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道协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2007年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学习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对研究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模式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10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发展模式和制定发展政策时,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扬我所长。汇集美国、荷兰、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政府重视道路运输业发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文章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政府重视道路运输业的规划和宏观调控;政府重视道路运输业的法制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政府重视创新现代化道路运输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政府重视道路运输安全、环保、节能和科技进步;政府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等等。
-
-
王建英
- 《2005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从客运专线的运营特点出发,介绍了客运专线行车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作了一定的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对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