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492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综合运输、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81篇;相关期刊475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时代、交通企业管理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综合交通发展与多式联运组织”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多式联运的相关文献由2009位作者贡献,包括赖志柱、张琦、徐剑华等。
多式联运
-研究学者
- 赖志柱
- 张琦
- 徐剑华
- 杨清波
- 杨磊
- 王学锋
- 王玲玲
- 付晓凤
- 吕同舟
- 无1
- 朱晓宁
- 李牧原
- 李继春
- 杨斌
- 杨浩
- 林国龙
- 王婧
- 王明文
- 荣朝和
- 郝攀峰
- 陈建华
- 陈静
- 靳志宏
- 仲其庄
- 何红弟
- 刘杰
- 吴厌
- 康凯
- 张瑗媛
- 张维存
- 朱小林
- 朱海洋
- 朱越杰
- 李冰漪
- 杨菊花
- 牛海姣
- 王云鹏
- 王任祥
- 王伟
- 王占中
- 王杨堃
- 王楠楠
- 王陆平
- 田润良
- 白小明
- 肖伟
- 苏顺虎
- 蒋益伟
- 覃运梅
- 许伟
-
-
裴骁;
芦有鹏;
刘斌;
罗海燕;
许乃萱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针对多式联运过程中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的优选问题,以运输成本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含运到时限约束和路径容量约束的组合优化模型.[方法]针对模型设计了双信息素蚁群-遗传混合算法进行求解,并引入最大最小蚂蚁策略、自适应灾变算子等操作,适时规避局部最优解,以提高算法优化能力.[结果]将混合算法求得的结果与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进行比较,混合算法较另两者的收敛稳定性平均提升15.534%和12.537%,且求得的20次最小费用平均值分别降低了3.18%和1.38%.[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探讨运到时限、容量约束以及货物运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从而为多式联运经营人决策提供了参考.
-
-
-
-
-
-
-
-
-
-
李海鹰;
曹玥;
廖正文;
王莹
- 《中国铁道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为更好地满足快运货物运输的时效性需求,构造运输服务—编组单元—货流3层动态服务网络,描述快捷运输的货物集结、在途运输和中转作业流程;以运输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将货主对于时效性等因素的要求作为广义成本和惩罚费用在运输企业收益内扣除,以运输能力和流量平衡等为约束条件,建立综合快运方案优化模型.为保证模型的求解效率与求解精确度,设计2阶段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某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铁路快运列车运行线路及所辖区域内主要干线公路构成的公铁联运网络为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 表明:优化后的综合快运方案,使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中转接续更协调顺畅,运输总成本降低17.9%,运输企业收益提高35.6%.
-
-
Tang Jimeng;
唐继孟;
Zeng Wei;
曾玮;
Jia Wenzheng;
贾文铮
- 《“综合交通发展与多式联运组织”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多式联运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即多式联运的外部成本.本文分析了多式联运各个环节的五类外部成本:空气污染成本、气候变化成本、噪声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及交通拥挤成本;并描述了外部成本量化的两大类方法: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和自下而上的计算方法,前者计算简单,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多,后者虽能够更加细致地刻画各类外部成本,但是计算过程较复杂,且需要做大量的数据调查工作.合理准确地计算多式联运的外部成本,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
-
TANG Jianjun;
汤建君;
QIU Jiasheng;
丘佳圣;
XU Feng;
徐峰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多种物流形态结合的多式联运迅猛发展成为了带动传统物流转型的重要模式和途径.以进口原材料和输出制成品以及房地产等产业为主带动物流的广东省濒海且港口众多,水路运输发达,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兴建带动了公路运输高速发展.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在物流运输市场的地位不断受到市场挤压.铁路物流要寻求突破,实现铁路物流新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铁水、铁公、铁公水以及铁路自身二次、三次联运的无缝对接,推动整体物流形态转型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广东铁路物流向多式联运方向转型发展,本文对多式联运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广东铁路物流企业的相关实践探讨了多式联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力争为推动广东铁路物流转型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及建议.
-
-
-
-
-
-
-
陈怀虎;
李珍
- 《安徽省第十届航海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制定了“三主一支持”(即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本文通过分析蚌埠市腹地经济、港口建设及集装箱发展现状,论述蚌埠实施以港兴市,发展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必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