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钦斯
赫钦斯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010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文教资料、现代大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2004年年会等;赫钦斯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生、林钧、王晨等。
赫钦斯
-研究学者
- 刘爱生
- 林钧
- 王晨
- 赵红亚
- 金明飞
- 何慧芳
- 吴燕蕾
- 崔姣姣
- 方展画
- 李小艳
- 洪明
- 王瑜
- 王维
- 肖川
- 莫运佳
- 郑小龙
- 陈妍妤
- 黄英
- MA Shiru
- 万凤华
- 习恒珍
- 于悦
- 余文武
- 余文武1
- 余桂红
- 余训培
- 倪婵媛
- 倪小敏
- 全平
- 刘健
- 刘建霞
- 刘徽
- 刘新科
- 刘晓芬
- 刘玢
- 卞轶男
- 史波
- 史继文
- 吴根洲
- 吴燕
- 吴荣英
- 周明哲
- 周相利
- 唐斌
- 夏天阳
- 姚敏
- 姚明明
- 姜伟宏
- 孙刚成
- 孙泽琼
-
-
李兴洲
-
-
摘要:
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赫钦斯探讨了闲暇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闲暇概念在学习型社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不理解闲暇,也就无法把握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赫钦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推崇古希腊的闲暇生活,认为闲暇是自由时间,是崇高的精神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性的和谐状态。闲暇是学习型社会的特质之一。学习型社会建立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和优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建设闲暇文化、营造闲暇生活、注重闲暇教育,以实现人的闲暇生存与社会和谐发展。
-
-
刘爱生;
金明飞
-
-
摘要:
赫钦斯上任前,芝加哥大学的治理存在底部结构过于沉重,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上任后,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调整院系结构,精简行政管理部门;削弱学系权力,加强院长和校长权力。但是,赫钦斯的改革遭到大部分教师的反对,最终以失败收场。尽管其改革具有现代性和前瞻性,但其相对失败的结果表明,哪怕才华横溢如赫钦斯,如果在改革中不注重领导方式,不正视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面对大学这样惰性极强的组织,改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
-
-
肖朗;
王学璐
-
-
摘要:
杜威与赫钦斯关于大学通识教育之争始于二人有关通识教育理念问题的论争,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为双方的持久论争.从1936年至1945年前后,这场论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涉及通识教育目标、科学与职业教育范式和名著教育价值等重大问题.杜威等人批评赫钦斯迷信“永恒真理”和古典权威,轻视经验科学与社会需要,更有否定民主之嫌;赫钦斯等人则回应这是对其观点的误解,竭力阐明名著教育的理智价值、道德意义及其与民主的关联.论争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对方的观点,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而非根本目的,其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推动人文学科获得了与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
-
刘爱生;
金明飞
-
-
摘要:
赫钦斯上任前,芝加哥大学的治理存在底部结构过于沉重,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上任后,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调整院系结构,精简行政管理部门;削弱学系权力,加强院长和校长权力.但是,赫钦斯的改革遭到大部分教师的反对,最终以失败收场.尽管其改革具有现代性和前瞻性,但其相对失败的结果表明,哪怕才华横溢如赫钦斯,如果在改革中不注重领导方式,不正视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面对大学这样惰性极强的组织,改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
-
-
刘爱生;
金明飞
-
-
摘要:
历史地看,芝加哥大学遴聘年仅30岁的赫钦斯担任校长一职,可谓是一场赌博.遴选校长前,芝加哥大学面临竞争优势减弱,捐赠竞争激烈;保持研究为本还是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选择冲突;领导力缺乏等问题.芝加哥大学希望遴选一位声望崇高、经验丰富的校长带领学校重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然而在漫长的遴选过程中因利益相关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使遴选工作陷入困境.面对必须决断而又无人可选的处境,遴选委员会在政治妥协与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影响下,最终背离最初设定的遴选标准,仓促之间押注经验、声望都无法与芝加哥大学声誉相匹配的赫钦斯.探讨芝加哥大学遴选赫钦斯的历程,既能重新认识被誉为"巨人"的赫钦斯,又能管窥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特色.
-
-
让·皮亚杰
-
-
摘要:
赫钦斯(R.M.Hutchins)在最近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肯定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智力本身,在于教学生如何发展智力,因为智力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这当然是说,这种发展可以远远超出学生离开学校的年龄。无论这些公开地或隐约地赋予教育的目的,是把个人从属于现有的社会或是由个人去改进社会,无疑大家都会接受赫钦斯的这个公式,但是也很清楚,这个公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除非我们十分明确智力是怎样构成的,因为常识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虽不正确,却是一致的,而理论家对这个题目的见解却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启发各种极不相同的教育学。
-
-
-
-
战双鹃
-
-
摘要:
赫钦斯基于自身的哲学思辨与教育实践,在《美国高等教育》中预言式地提出了"通识教育""名著阅读""大学组织""教师教育"等大学理念与发展策略;倡导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的古典导向的通识教育;认为大学是思想的中心,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理智训练;提倡教授和学生应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开展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大学教育;警示大学不应为迎合社会需求而丢弃初衷,随波逐流.
-
-
-
-
荣帅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赫钦斯在以人是理性动物和精神存在为哲学假设,构筑了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有四:一是最有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论的教育;二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是通才教育;三是大学应该着眼人性,而非人力;四是大学应该是灯塔,不应是镜子.这些思想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
-
-
-
-
-
-
- 希尔斯股份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5-06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至少二个串联布置的分步骤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在用威顿-赫格利斯方法制备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时,用含氧气体氧化对二甲苯和对甲苯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富含对二甲苯的分步骤中,在以该分步骤中的氧化混合物计5~30质量%对甲苯酸甲酯存在下,氧化部分对二甲苯以及必要时氧化来自于DMT方法的后续步骤中的含有可氧化组分的循环产物,和/或在至少另一个富含对甲苯酸甲酯的分步骤中,在以对甲苯酸甲酯和对甲苯酸总量计2~30质量%的对二甲苯存在下,氧化对甲苯酸甲酯和/或对甲苯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