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合金
二元合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687100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上海金属、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等;二元合金的相关文献由647位作者贡献,包括严锦山、冯立新、张邦维等。
二元合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7100篇
占比:99.97%
总计:687335篇
二元合金
-研究学者
- 严锦山
- 冯立新
- 张邦维
- 欧阳义芳
- 廖树帜
- 王智平
- 朱昶胜
- 李银娥
- 马光
- 万永
- 冯力
- 孙晓亮
- 姜婷
- 路阳
- 郑晶
- 钟夏平
- 卢志鹏
- 吴昌衡
- 庄应烘
- 殷恒波
- 王爱丽
- 蔡启舟
- 薛武平
- 陈立亮
- 魏伯康
- 龙文元
- 冯丽辉
- 刘啸锋
- 初园园
- 安国升
- 张康候
- 徐群杰
- 李崇
- 李巧霞
- 李进
- 牛立斌
- 王轶
- 等
- 肖荣振
- 贾志华
- 赖华
- 陈藜莉
- 顾菡珍
- P.Rogl
- XingqiuCHEN
- 丁国华
- 于永生
- 何华春
- 光崎尚利
- 冯妍卉
-
-
王新月;
杨少鹏;
王海;
赵国忠
-
-
摘要:
一个不均匀的颗粒系统,由于界面能高,在一定的温度驱动下,系统界面能降低,小颗粒溶解,溶质定向迁移,聚集沉积到大颗粒上。这就是著名的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对颗粒的尺寸分布及演化规律有控制性影响。120多年来,人们对于Ostwald Ripening的探究和应用从未停息。本文介绍Ostwald Ripening的发展历史,理论机制以及近些年人们在二元合金体系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
-
姚巍
-
-
摘要:
铸造铝合金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8wt%~25wt%),并含有足够的硅以保证铸造性能。铸造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主要与其成分相关,同时还与铸造工艺和热处理规范有关。一、Al-Si系铸造铝合金及其金相分析常用Al-Si系铝合金中硅含量约为5wt%~13wt%,属于亚共晶和共晶型合金。其中包括简单A1-Si二元铝合金以及在A1-Si二元合金中再加入Cu、Mg、Mn、 Ni和Zn等合金元素形成复杂三元、四元等合金。为适应更高的耐磨、耐腐蚀要求,还发展了过共晶的A1-Si系合金。
-
-
无
-
-
摘要:
1成果简介:硒是支撑现代新材料发展的关键稀散元素,世界90%以上的硒从铜阳极泥中回收提取,针对铜阳极泥回收得到的粗硒渣中杂质赋存复杂、深度脱除困难等问题,提出“预处理-真空挥发-调控结晶”提纯硒思路,开展粗硒基体中典型杂质组元定向氧化调控、硒基二元合金体系气液相平衡预测以及杂质组元在硒基体中的分布调控机制等研究,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9%的高品质硒。
-
-
-
-
摘要:
专利申请号:CN201811080334公开号:CN109136642A申请日:2018.09.17公开日:2019.01.04申请人:洛阳顺易钛业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降低熔炼态含Mo钛合金成本和提升其内在质量的Ti-Mo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钛为基体,配入Mo屑和海绵钛,压块形成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炉(VAR)中,含Mo和Ti的自耗电极在电弧下迅速熔化,形成均匀Ti-Mo二元合金后,在水冷结晶器中凝固,结晶成Ti-Mo中间合金锭。
-
-
韩若愚;
邓成志;
冯娟;
李琛;
姚伟博;
欧阳吉庭
-
-
摘要:
脉冲电流驱动金属丝电爆炸可产生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体,并伴随脉冲电磁辐射、强冲击波等效应,广泛应用于Z箍缩、电热化学武器、油气助采等领域;与纯金属相比,合金具备电阻率高、成分可调、相变复杂等特点,在电爆炸效应参数的调控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开展了大气空气介质中铜、镍、铜镍(康铜)丝在微秒时间尺度电脉冲作用下电爆炸实验研究,通过放电参数与自辐射图像诊断,获取电爆炸过程放电参数与时空演变的特性规律,得到脉冲电流作用下合金电爆炸在相变与等离子体方面的特征.实验发现,在电爆炸早期,铜镍合金的高电阻率能够提高能量沉积效率:铜52%、镍74%、铜镍合金78%;而相爆开始后,合金丝负载则更接近纯镍丝负载性能.等离子体通道早期膨胀速率在5?mm/μs量级,随后迅速衰减;合金丝等离子体膨胀时间更久,击穿后平均电阻率上升缓慢,且等离子体辐射与金属爆炸产物在空间尺度上存在关联性.特别地,铜镍合金气溶胶分层同时具有横向和纵向特征(特征尺度10?1?mm),但整体较铜气溶胶更为均匀.
-
-
-
熊朝;
李克;
周耐根
-
-
摘要: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Mg-3%Al合金熔体中固液界面结构及界面附近原子的扩散行为.计算结果表明,该二元合金的固液界面为粗糙界面.垂直于界面方向的数密度分布,表现出复杂波动的特征,这种波动一直延伸到液体中.在界面附近的区域,扩散系数的三个不同方向的分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各向异性,并且这种各向异性一直持续到液相当中.对界面二维结构的分析表明,界面附近液相原子的二维排列呈现出从长程有序逐渐过渡到短程有序的变化.%The solid-liquid (S-L) interfacial structure and the atomic diffusion behavior of Mg-3%Al alloy mel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method (M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 interface of the Mg-Al binary alloy is a rough interface. The number dens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of S-L interface exhibits complex fluctuations, which extends into the liquid phas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fac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ree directions exhibit distinct anisotropy, which extends into the liquid phase too. Analysis on the two-dimensional interfacial structure shows the transition from long-range order to short-range order for arrangement of liquid atoms near the S-L interface.
-
-
余嘉鹏;
程晓敏;
李元元;
李蓓;
徐虹
-
-
摘要:
采用原子嵌入势对Mg-Cu合金块体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u元素对Mg-Cu合金的热物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能量-温度曲线与比热容-温度曲线对熔化温度以及熔化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Mg-Cu合金的熔点先减小后增加,其熔化焓先增加后减小;所有合金的密度和比热容均随C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热导率随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征了Mg-Cu合金在常温下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Mg-Cu合金中不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有利于α+Mg2Cu共晶组织的形成,其模拟结果证实了共晶体是影响合金熔化焓以及热导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
-
蒋贇;
黄国幸;
郑凌虹;
刘立斌;
章立钢
-
-
摘要:
在综合评估Sm-Sn体系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ALPHAD方法优化和计算该二元合金体系的平衡相图.液相采用置换式溶体溶液模型,化学计量比中间化合物采用Neumann-Kopp规则描述其热力学函数.通过优化,得到一组合理自洽的热力学参数,利用该热力学参数计算的相图与文献报道的实验信息吻合较好.计算所得1203 K下的液相混合焓以及295 K下的固相形成焓也与已有的热化学数据符合良好.
-
-
-
-
戴年建;
姜周华;
李阳;
刘杨;
梁连科
- 《第十四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根据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结合相关热力学数据,对硅钙钡系中的各二元合金在1873K下的活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对Si-Al合金活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对Si-Ba和Al-Ba合金熔体1873K下各组元的活度进行了计算,为含钡合金的成分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
-
叶益聪;
李培杰;
何良菊;
弭光宝
- 《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
| 2011年
-
摘要:
研究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Al-0.4Sc合金时效过程析出的次生Al3Sc粒子的析出和长大规律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指出在350、400和450°C下时效,次生A13Sc粒子长大行为基本符合Lifshitz-Slyozov-Wagner(LSw)理论预测;在500°C下时效1h,粒子长大行为接近LSw理论预测值,1h以上,粒子长大速度变慢,与LSW理论偏差较大。当Al3Sc粒子半径在4~40nm的范围内,Al-0.4Sc合金硬度值随着粒子尺寸上升而下降;当Al3Sc半径为4~7.5nm时,硬度达到最高值,为750~850MPa,大约是热处理前的硬度值(200MPa)的3.75~4.25倍,析出强化作用显著;当Al3Sc半径达到40nm时,合金硬度下降到300MPa。
-
-
-
向军淮;
王军;
白凌云;
包国华;
匡进
- 《第十二届全国高校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了Fe-40Al(原子百分比)合金,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相结构为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以及部分铁。研究了Fe-40Al合金在600~900°C,0.1MPa氧气氛围中的恒温氧化性能。rn 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600~700°C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rn 当温度升高到800~900°C时,合金抗氧化性能略有降低,氧化过程可以近似用两个抛物线阶段来描述,分别对应于保护性Al2O3氧化膜形成前后的状况。利用扫描电镜(SEM/EDX)分析了Fe-40Al合金在900°C时氧化后氧化膜的形貌及成分,Fe-40Al合金表面形成了Fe和Al的混合氧化物膜,不能给合金以完全的保护。
-
-
李艳霞;
张巨成;
陈志勇;
刘俊友
- 《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从Al-Si二元合金相图可知,亚共晶铝硅合金中不存在初生硅相。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亚共晶Al-Si合金中形成部分初生硅相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了含有一定量初生硅相的Al-8w%Si合金,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合金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0~30%,延伸率上升了4~8%。初生硅相的形成降低了共晶硅相的含量是亚共晶合金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
-
陈艳辉;
孙威;
张泽
- 《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
| 2006年
-
摘要:
自从发现具有十次对称性的二维准晶以来,十次对称二元合金系准晶由于成分简单成为研究准晶的热点.铝基准晶是准晶系中比较丰富的一族,其中Al-TM系(TM代表过渡族金属,如Mn、Pd、Co、Rh)准晶是一类典型的代表.最早发现Al-Mn二十面体准晶即是铝基准晶.Hiraga曾经报道了Al-Pd系统中存在的1.6nm周期的十次对称准晶及存在正交结构的大单胞晶体的准晶近似相.与Al-Pd结构及原子序数相似的Al-Rh合金系统的有关报道却比较少.Ma等曾报道了Al-Rh中存在周期为1.6nm的十次对称准晶,并研究了这种准晶的热稳定性能,指出它不是一种稳定的准晶.限于当时的电镜设备,有关Al-Rh二元准晶的微观结构报道的也不尽详细.Grushko等后来详细报道了Al-Ni-Rh三元合金系中存在的周期为0.4nm的十次对称准晶.另外还有报道认为微量Si的掺入促进准晶形成更为完美的结构.本文研究少量Ni添加对Al-Rh准晶系微结构的影响。
-
-
员文杰;
李俊国;
沈强;
张联盟
-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Fe—Si合金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原子状态对合金的磁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Fe原子的杂化台阶逐渐提高,合金的磁矩随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根据Jaccarino-Walker模型计算无序Fe3Si中的Fe原子的平均磁矩,高于有序合金,随着Si含量的增加共价电子数和η增加,合金的强度增加,Si含量超过9.5%(原子数分数)时,均匀形变因子α低于0.08,合金为本征脆性。
-
-
员文杰;
李俊国;
沈强;
张联盟
-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Fe—Si合金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原子状态对合金的磁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Fe原子的杂化台阶逐渐提高,合金的磁矩随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根据Jaccarino-Walker模型计算无序Fe3Si中的Fe原子的平均磁矩,高于有序合金,随着Si含量的增加共价电子数和η增加,合金的强度增加,Si含量超过9.5%(原子数分数)时,均匀形变因子α低于0.08,合金为本征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