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模拟
MC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2434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相图会议暨国际相图与材料设计研讨会、2005年全国射线检测技术及加速器检测设备和应用技术交流会等;MC模拟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金杰、庹先国、刘军等。
MC模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2434篇
占比:99.93%
总计:112516篇
MC模拟
-研究学者
- 吴金杰
- 庹先国
- 刘军
- 刘进
- 施将君
- 李必勇
- 郑洪龙
- 张庆贤
- 石睿
- 葛良全
- 颜瑜成
- 刘汉中
- 刘瑞根
- 刘良柱
- 吴健
- 周革
- 张国华
- 张展霞
- 张慧宁
- 徐国庆
- 方方
- 李德红
- 梁惠民
- 汪文川
- 汪栋
- 熊忠华
- 王佳
- 石慧
- 蒋勇
- 郑建国
- 郝艳梅
- 钟丁生
- 陈成
- 黄建微
- GAO Lei
- LAI MingChe
- WANG ZhiYing
- XIAO Nong
- 丁林恺
- 丁逸仙
- 严永强
- 乔敏娟
- 于奇
- 于子博
- 付广智
- 任清褒
- 何庆驹
- 何彬
- 何承发
- 余松科
-
-
郑洪龙;
刘伟;
庹先国;
苟家元;
吴耀;
左伟;
郭雨非;
何庆驹;
宋纪高;
阳林锋
-
-
摘要:
介绍了基于点源空间效率函数的层析γ扫描(TGS)无源效率刻度方法.利用TGS系统MC-NP模型计算探测空间120 cm×60 cm×50 cm和γ能量0.01~1.408 MeV的点源空间效率,建立点源空间效率函数及参数,采用体素中心点源效率等效法,实现体素效率矩阵计算.结果表明:5种γ能量在探测空间507个位置处的效率测量值和函数计算值具有较高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实现TGS体素无源效率刻度.
-
-
王文秀
-
-
摘要:
利用MC法对BF3计数管长中子计数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探测效率与管外慢化体材料及厚度、中子能量、探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在模拟参数的基础上,自制了一台长中子计数器,并利用Am-Be中子源对BF3计数管的探测效率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模拟结果为BF3计数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
-
严永强;
孙圣涛;
吴金杰;
金尚忠;
赵瑞
-
-
摘要:
为更好服务于环境辐射监测,通过标准放射点源241 Am、133Ba、60Co、137Cs、152Eu对平面型HPGe探测器进行标定,分别获得不同特征能量下的探测效率、半高宽、道址等数据.数据处理后得到能量-道址函数、FWHM能量刻度函数、能量与探测效率关系,同时求得能量分辨率为1.58 keV(60 Co,1.33 MeV).通过对比发现,利用CT技术建立的MC模型更加可靠、高效.通过修正上、下死层厚度依次分段对模型探测效率进行校正,得到整体探测效率相对误差在5%以内,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
唐琪;
周伟;
李治和;
余鑫;
杨雨森
-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对于Nal(Tl)探测器生成能谱的分析结果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引入核素识别中。从搭建网络模型入手,对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且通过四个指标评价模型性能。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且简化网络模型后进行核索识别效果良好。实际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对不同情况下的点源核素和不同平滑程度的γ能谱都有良好的识别率。
-
-
-
张雨;
张国光
-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的三层康普顿相机,两种工作模式分别利用了一次和两次康普顿散射,提高系统探测效率和能够同时探测不同能量的γ源的效果。利用Geant4和python对系统进行了物理层面和电子学层面的模拟,获取一个事件中每层探测器的位置和沉积能量信息。利用模拟数据和成像算法,得到了不同位置,不同能量γ源的成像效果图。模拟结果说明,成像系统最佳角分辨能够达到6.5°左右,能够通过一次测量,对不同能量的源进行同时成像;系统相较于仅利用一次散射原理的成像方法,相同条件下本征探测效率有31.2%的提升。
-
-
钟经华;
葛良全;
张建;
张庆贤;
杨津
-
-
摘要:
通过利用MCNP软件研究溴化镧探测器在探测X、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时的能量响应补偿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快速确定溴化镧探测器前端铅补偿层尺寸大小的方法,为了保证空气辐射剂量测量的精确度方面达到效率高、成本低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屏蔽物模型大小的方法,研究了能量响应的最小标准偏差.结果表明经过蒙特卡洛模拟发现在铅屏蔽体在厚度为6 mm,并且在6.1 mm(暴露面积8%)的中间开孔半径,溴化镧晶体的能量响应可见达到最佳.
-
-
吴正新;
孙慧斌;
何承发;
赵海歌;
刘国卿;
童永彭;
马玉刚;
王莹
-
-
摘要:
当X射线入射不同材料组成的界面时,在低Z材料的一侧将产生剂量增强,介绍了剂量增强效应的基本原理,并采用MCNP5构建三维铅铝屏蔽盒模型,计算了不同能量的X射线透过铅与铝产生的次级电子能谱以及穿过屏蔽盒后的金硅界面剂量深度分布.模拟计算表明,能量低于300 keV的X射线穿过铅铝屏蔽盒后的次级电子通量明显降低,剂量增强效应几乎可以忽略,界面硅一侧剂量均匀分布,并且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几乎吻合.
-
-
李占鹏;
王一迪;
唐波;
李想;
汤薇;
高宇楠;
高韩;
孙亮
-
-
摘要:
利用加速器的工程CAD模型和MCNP计算文件获得的辐射剂量分布图,定性分析了加速器周围的辐射场分布,并结合国家相关标准GB/T20129-2015对加速器防护性能的剂量学相关指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加速器初步设计的状态下,利用CAD精确建模和MC模拟计算的方式进行加速器防护性能指标的快速检测和评价具有一定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加速器屏蔽结构、材料设置的优化.
-
-
郝艳梅;
吕雅竹;
刘欢;
李德红;
李涛
-
-
摘要:
球形石墨空腔电离室室壁厚度研究,用MC(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不同能量γ辐射场电离室壁与空腔交界面达到电子平衡时的石墨壁厚.通过改变30 crn3球形石墨空腔电离室壁厚,计算腔内的能量沉积,得到在不同能量辐射场下能量沉积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壁厚.计算结果与国际137Cs和60Co基准电离室壁厚一定范围内一致.模拟结果可用于同类型的石墨空腔电离室设计,为不同能量辐射场中壁厚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