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
许氏平鲉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174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渔业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10水产科技论坛、2009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许氏平鲉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海滨、王斐、韩慧宗等。
许氏平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174篇
占比:99.81%
总计:56282篇
许氏平鲉
-研究学者
- 姜海滨
- 王斐
- 韩慧宗
- 王腾腾
- 张明亮
- 温海深
- 吕里康
- 张全启
- 张秀梅
- 齐洁
- 王孝杰
- 贺艳
- 齐鑫
- 唐衍力
- 杜荣斌
- 刘阳
- 孙娜
- 高天翔
- 刘洪军
- 刘立明
- 孔祥福
- 崔广鑫
- 张思敏
- 李兰敏
- 李军
- 李吉方
- 李昀
- 田涛
- 绳秀珍
- 马海涛
- 刘清华
- 官曙光
- 张正
- 徐胜勇
- 战文斌
- 杨军
- 王印庚
- 王学颖
- 王忠全
- 王晓杰
- 闫少静
- 陈钰臻
- 韩承慧
- 关健
- 冒树泉
- 冯启超
- 刘岳
- 刘敏
- 刘相全
- 刘鹰
-
-
郭静;
谢双蔚;
郭良波;
陈星
-
-
摘要:
为研究海洋油气开发钻井液和钻屑排放对海洋生物幼体生存的影响,进而优化海上钻井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本研究以黄渤海重要渔业经济物种许氏平鲉幼鱼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浓度的水基钻井液和钻屑对许氏平鲉幼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通过观察测定许氏平鲉幼鱼在96 h内的异常或死亡效应,分析计算水基钻井液和钻屑对许氏平鲉幼鱼具有显著影响的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钻井液和钻屑会对许氏平鲉幼鱼产生毒害作用,即水基钻井液浓度超过78.91 mg/L、钻屑浓度超过41.41 g/L时,均会对许氏平鲉幼鱼产生一定的危害。
-
-
姜城;
田涛;
杨军;
吴忠鑫;
高东奎;
李晓钰;
刘敏;
关兴宇
-
-
摘要:
为了探究许氏平鲉群体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种光照强度(0lx、105lx、620lx),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许氏平鮋群体的自发游泳行为及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lx光照强度条件下,许氏平鲉的平均速度为4.4/s;105lx光照强度条件下,许氏平鲉的平均速度为4.9cm/s;620lx光照强度条件下,许氏平鲉的平均速度为6.7cm/s。620lx组平均速度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0lx光照强度许氏平鲉个体最邻近距离主要分布在0~5cm,而620lx光照强度条件下许氏平鲉最邻近距离主要分布在10~15cm。0lx和105lx光强下许氏平鲉个体最邻近距离主要分布在0~10cm。许氏平鲉在0lx条件下,群体的凝聚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0lx组的极性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研究结果对于今后海洋牧场中鱼类行为的有效控制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
-
季本安;
丰爱秀;
王君霞;
张成飞
-
-
摘要: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属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俗称黑头、黑石鲈、黑石寨、小石斑、黑鲪等。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近岸,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卵胎生,栖息在岩礁附近水域,也是我国雷州半岛以东一带常见鱼类。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人工繁育许氏平鲉苗种,我国对许氏平鲉的育苗及养殖研究开展较晚。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5年在长海县利用海带育苗室开展人工育苗试验,并培养出鱼苗数百尾。
-
-
卫力博;
彭祖想;
严林;
高欣;
翟浩杰;
王伟;
任同军;
韩雨哲
-
-
摘要: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质量(36.25±0.04)g的许氏平鲉12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鱼,分别投喂牛磺酸添加量为0(T1组,对照组)、0.8%(T2组)、1.6%(T3组)、2.4%(T4组)和3.2%(T5组)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为期56 d。结果表明:饲料牛磺酸添加量为0.8%~1.6%时,许氏平鲉肠道消化酶(蛋白酶除外)活性及肠道皱襞高度和宽度依次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升许氏平鲉肝脏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肝脏溶菌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牛磺酸添加量为0.8%时达到峰值(P<0.05)。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肠道健康指标,建议许氏平鲉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0.8%~1.6%。
-
-
徐有波;
丰爱秀;
陈令明;
王娟;
孙成峰
-
-
摘要:
许氏平鲉为温水性底层鱼,常年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海洋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许氏平鲉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海上网箱养殖与增殖放流成为发展趋势。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许氏平鲉人工育苗研究,当年培育出3厘米以上苗种53.8万尾,并进行了增殖放流。多年来项目组已累计育苗1600万尾、放流1100万尾、销售500万尾,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育苗生产经验。
-
-
王迪
-
-
摘要:
许氏平鲉是一种卵胎生、岩礁性鱼,目前已成为我国增殖放流和工厂化以及海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笔者在2020年7月-2021年12月进行了许氏平鲉工厂化养殖试验,经过18个月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车间的选择有地下井盐水资源的大菱鲆养殖车间即可,池子高0.8米,水深0.6米,养殖池面积25米^(2)。本次试验占用30个25米^(2)的大菱鲆养殖池,养殖面积750米^(2)。
-
-
孙飞;
吴燕玲;
蔡皓玮;
刘松涛;
李鑫;
房莹莹;
刘鹰;
韩蕊;
马贺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LED光谱环境对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幼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影响,将750尾许氏平鲉幼鱼[体质量为(38.80±0.43) g、体长为(10.20±0.17) cm]均分为5组,分别为红光组、黄光组、蓝光组、绿光组、白光组,置于不同LED光谱环境(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白光)下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光周期设定为12L∶12D(由电子定时器进行控制),光照度均设定为(250±20) mW/m^(2),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幼鱼。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尾鱼进行肌肉样品采集,对各组试验鱼肌纤维形态、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蓝光组、绿光组及红光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黄光组和白光组(P0.05);此外,各组肌肉粗灰分、水分、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光组>蓝光组>绿光组>黄光组>红光组。4)不同LED光谱环境下许氏平鲉幼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非必需氨基酸(NEAA)8种、半必需氨基酸(HEAA)2种、必需氨基酸(EAA) 7种;除甘氨酸(Gly)外,其余16种氨基酸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在5种LED光谱环境下均最高;黄光组许氏平鲉幼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光组次之;并且,黄光组和绿光组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较高。5)不同LED光谱环境下许氏平鲉幼鱼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相似,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且各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LED光谱环境对许氏平鲉幼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均产生了一定影响,与红光和黄光相比,蓝光、绿光及白光对许氏平鲉幼鱼的肌肉营养品质有所改善。
-
-
王梦娅;
金超凡;
张奉燕;
黄可佳;
贺艳
-
-
摘要:
鱼类肌肉占体重的40% ~60%,不同于哺乳动物仅有肌纤维增大的肌肉生长模式,大部分鱼类肌肉呈现兼有肌纤维增生(Hyperplasia)和肥大(Hypertrophy)的生长模式,且在不同阶段,肌纤维肥大与增生对肌肉生长的贡献存在差异.对于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大型经济鱼类,肌肉生长是其生长性状的核心,但目前对其肌肉生长规律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染色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许氏平鲉不同发育时期肌肉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出生后30~100 d期间,随着日龄的推移,许氏平鲉的肌纤维数目、直径以及横截面积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肌肉生长主要依赖于肌纤维的肥大生长.对1~4龄的许氏平鲉肌纤维生长的研究中,作者观察到在不同年龄的许氏平鲉白肌中存在"马赛克"增生现象,且随着年龄的推移,新生纤维(直径<20μm)所占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这表明许氏平鲉的肌肉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但此能力因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重要经济鱼类肌肉无限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组织学资料.
-
-
孔祥福;
贺艳;
宋伟豪;
孙敏敏
-
-
摘要:
在脊椎动物肌肉发育过程中,M yoD1基因可通过多个途径激活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是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目前关于经济鱼类M yoD1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克隆和组织表达情况的分析,而对其功能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鉴定了许氏平鲉M yoD1基因两个拷贝,分别命名为M yoD1和M yoD1-like.M yoD1-like基因与MyoD1基因ORF序列存在19 bp的碱基差异,且MyoD1-like基因仅含有外显子而无内含子.q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 yoD1s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M yoD1-like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M yoD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 yoD1s基因的表达位置是肌纤维的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过表达许氏平鲉M yoD1-like基因可诱导小鼠成肌细胞发生分化,融合形成肌管.该结果为研究M yoD1基因在经济鱼类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
-
李赟;
许岩;
陈文博;
张赛赛;
孙阳;
丁勇
-
-
摘要:
2019年8月,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街道海域海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的皮肤溃疡性疾病.以其为研究对象,从体表病灶、肝脏和肾脏上进行细菌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BN-1910.为了验证网箱养殖许氏平鲉死亡是否由该菌株引起,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该菌株回感,以确定该菌株的致病力.在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检验和形态学观察后,可以初步判断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生树表明,哈维氏弧菌(MT864681.1)和该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99%置信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菌株BN-1910为哈维氏弧菌(V.harveyi),对许氏平鲉10d的LD50为7.98×103CFU/mL;对14种药物的敏感试验证实,菌株BN-1910对氟哌酸、链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
-
-
-
贾超峰;
马海涛;
刘相全;
姜海滨
- 《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具多态性的许氏平鲉微卫星标记,并用一个长岛野生群体对其多态性进行了评价.许氏平鲉基因组DNA经酶切,生物素标记的(CA)12和(GA)12探针杂交,磁珠富集,T载体连接和转化培养,构建了其微卫星富集文库,最后采用三引物菌落PCR法筛选阳性克隆.选取98个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共得到47个含微卫星核心的DNA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并合成引物42对,以长岛野生群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出15对扩增稳定且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所有位点上共得到66个等位基因片段,每个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观测杂合度(Ho)为0.0625-0.968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027;期望杂合度(He)为0.0615-0.929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4;香农指数为0.1391-2.5392,平均香农指数为0.7627。每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586-0.9081,其中高度和中度多态位点分别为3个和3个。经Bonferroni校正后,除HJ2-32,4-27,HJ4-45和HJ4-47四个位点外,其余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连锁不平衡检测表明,各位点间无连锁不平衡现象。结果表明,所筛选位点可用于许氏平鲉遗传分析和种质资源研究。
-
-
于道德;
官曙光;
刘洪军
- 《2009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许氏平鲉,又名黑鲳,俗称黑头、黑寨。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辐鳍鱼纲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为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海域习见底层经济鱼类之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许氏平鲉已经成为我国北方鱼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并用于人工鱼礁的增值放流.国内对许氏平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消化生理以及对运动生理学和鱼礁生态集群的研究。关于其早期的生物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却不够详尽。另因其为卵胎生鱼类,胚胎发育过程完全在母体内进行,与卵生种类存在着本质差异。本研究对其进行再次观察,期望能为许氏平鲍以及其他的人工养殖以及增殖放流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
-
LIN Dan-qing;
蔺丹清;
SHI Wei-gang;
施炜纲;
TANG Yong;
汤勇
- 《2010水产科技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在渔业资源声学评估中,单体鱼的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简称TS)是评估资源密度的关键参数.一般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声学散射模型计算获得.由于在实际测量中受到可测种类、频率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理论模型法被用来进行一般规律研究以及实测结果的检验.本研究选择单室鳔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和两室鳔的鲢、鳙鱼类作为样品鱼来使用理论模型进行TS测量.通过X光照片获得其内部构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定样品鱼的体长、鳔长以及空间坐标等相关参数,将鱼体模型化.利用回转椭圆(PSMS)模型计算了许氏平鲉、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TS;利用基尔霍夫近似(KRM)模型计算了许氏平鲉、花鲈、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TS,并讨论其随频率和鱼体俯角的变化特性.分析了两模型对于单室鳔和两室鳔鱼类TS测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SMS模型更加适合单室鳔鱼类,而两室鳔鱼类可以使用KRM模型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