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鱼类
底层鱼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体育、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894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河北渔业、科学养鱼等;
底层鱼类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传民、朱丰锡、朱文斌等。
底层鱼类
-研究学者
- 宋传民
- 朱丰锡
- 朱文斌
- 王树海
- 任方旭
- 侯和菊
- 刘勇
- 刘德富
- 周波
- 杨建花
- 林晨宇
- 王继保
- 石小涛
- 祝银
- 程家骅
- 胡晓
- 金志军
- 何吉祥
- 刘德永
- 卢占晖
- 吴本丽
- 周永东
- 宋光同
- 张勋
- 张洪亮
- 张炳军
- 张烨
- 张禹
- 徐国强
- 徐宾铎
- 徐皓
- 李俊芳
- 李圣法
- 李德伟
- 杨少勇
- 汪翔
- 王悦兵
- 程济生
- 蒋万钊
- 许明昌
- 陈静
- 隋洪信
- 韦公远
- 黄进光
- 黄龙
- 丁德明
- 丁金栋
- 上官奕长
- 丰爱秀
- 于少泉
-
-
季本安;
丰爱秀;
王君霞;
张成飞
-
-
摘要: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属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俗称黑头、黑石鲈、黑石寨、小石斑、黑鲪等。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近岸,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卵胎生,栖息在岩礁附近水域,也是我国雷州半岛以东一带常见鱼类。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人工繁育许氏平鲉苗种,我国对许氏平鲉的育苗及养殖研究开展较晚。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5年在长海县利用海带育苗室开展人工育苗试验,并培养出鱼苗数百尾。
-
-
吴桢;
张崇良;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
-
摘要:
本文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应用多项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变异函数,分析了山东近海底层鱼类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山东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格局,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在秋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底层鱼类相对资源量指数高值区在春季、夏季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在秋季、冬季高值区的范围大幅减小,而低值区四季均集中在莱州湾附近。变异函数的参数表明,秋季具有较强的块金效应,随机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76.0%,春季、夏季和冬季随机部分的空间异质性仅占总空间异质性的26.2%、27.7%和23.6%。山东近海底层鱼类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其与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有较大关系。
-
-
于方兆;
盘润洪;
李望东;
李勇;
古群红;
郭建谊;
朱克诚;
郭华阳;
刘宝锁;
张殿昌
-
-
摘要:
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鲷科Sparidae、棘鲷属Acanthopagrus,生活于近岸海域及河口湾,杂食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生长最适温度为17~28°C,成鱼可抵抗8°C的低温和35°C的高温。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0~43%c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好。
-
-
高婉茹;
李雪健;
席蕊;
邢迎春;
赵亚辉
-
-
摘要:
本研究利用环境DNA方法对雁栖湖鱼类物种进行检测,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季节性差异。结果显示,雁栖湖共调查到鱼类26种,其中,土著鱼类23种、外来鱼类3种。从生态习性分析,雁栖湖鱼类以定居型为主,小型鱼类居多,底层鱼类相对较少,杂食性鱼类较多。将环境DNA检测与渔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环境DNA检测到的物种数量远远多于利用渔具采集到的物种数量,且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库区管理要求和有限渔法带来的鱼类样品采集难问题。但受环境DNA参考序列数据库缺乏的影响,一些物种仍不能被识别,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库是促进环境DNA方法应用于鱼类调查的必然趋势。
-
-
岳彦峰;
苏志星;
彭士明;
夏连军;
施兆鸿;
席寅峰
-
-
摘要:
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为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随着渔民过度捕捞成锐减趋势。由于六斑刺鲀的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捕获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总的渔获产量不高,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其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作为新的养殖品种,后期苗种的养殖技术目前还是空白。该研究以期为六斑刺鲀的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六斑刺鲀苗种的养殖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椰林村的研究中心场地进行,所用的六斑刺鲀幼鱼均为项目组成员通过人工繁育获得,六斑刺鲀苗种养殖技术如下。
-
-
-
-
摘要:
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有"鳎米""鳎目"和"牛舌头"等俗称,是一种暖温型底层鱼类,在我国从南海到渤海均有分布,但以渤海为多。在韩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也有一定分布。半滑舌鳎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极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值很高。
-
-
-
-
摘要:
半滑舌鳎隶属于蝶形目、鳎亚目、舌鳎科、舌鳎属,是一种暖温性底层鱼类,在我国从南海到渤海均有分布,但以渤海为多。半滑舌鳎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极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值高。自200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水产研究所)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合作突破半滑舌鳎人工繁育技术以来,其养殖业发展迅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的主导品种之一。
-
-
-
李敏;
孔啸兰;
许友伟;
陈作志
-
-
摘要:
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是一种重要的底层经济鱼类,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序列分析了中国近海分布的花斑蛇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一共测定了6个地理群体129尾样本的D-loop区全序列.结果 显示,全长为921bp的序列包含71个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01个单倍型.花斑蛇鲻总体呈现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873±0.004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132±0.0067)的特征.基于邻接法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很浅,没有形成分化明显的支系.单倍型在各个地理群体中的分布呈分散交叉状态,表明地理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6个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显示,花斑蛇鲻绝大部分的遗传变异(99.87%)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之间,而群体间的变异仅占0.13%.大部分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均很小,揭示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很频繁,存在高度的遗传同质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花斑蛇鲻遗传多样性丰富,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是一个随机交配群,可以作为同一个渔业单元来管理.
-
-
黄甫旭
-
-
摘要: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鮎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rru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温水型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黄颡鱼是一种底层鱼类,在渔业品种结构调整和提高池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增产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