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食性鱼类

杂食性鱼类

杂食性鱼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体育、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专利文献7827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钓鱼、垂钓、农村养殖技术等; 杂食性鱼类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中春、徐承旭、薛玉华等。

杂食性鱼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3.36%

专利文献>

论文:7827 占比:96.64%

总计:8099篇

杂食性鱼类—发文趋势图

杂食性鱼类

-研究学者

  • 陈中春
  • 徐承旭
  • 薛玉华
  • 刘正文
  • 李为学
  • 杨春
  • 林易
  • 陆露
  • 丰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淋娜; 李奕雯; 王莹
    • 摘要: 短盖巨脂鲤,俗称淡水白鲳。属脂鲤目、脂鲤亚目、脂鲤科、巨脂鲤属。短盖巨脂鲤为亚热带杂食性鱼类,观赏与食用价值兼备:种苗期间体色鲜艳,颜具观赏价值;成鱼期体色暗淡,无观赏价值,但可养殖为商品鱼。
    • 高婉茹; 李雪健; 席蕊; 邢迎春; 赵亚辉
    • 摘要: 本研究利用环境DNA方法对雁栖湖鱼类物种进行检测,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季节性差异。结果显示,雁栖湖共调查到鱼类26种,其中,土著鱼类23种、外来鱼类3种。从生态习性分析,雁栖湖鱼类以定居型为主,小型鱼类居多,底层鱼类相对较少,杂食性鱼类较多。将环境DNA检测与渔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环境DNA检测到的物种数量远远多于利用渔具采集到的物种数量,且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库区管理要求和有限渔法带来的鱼类样品采集难问题。但受环境DNA参考序列数据库缺乏的影响,一些物种仍不能被识别,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库是促进环境DNA方法应用于鱼类调查的必然趋势。
    • 李琳娜; 王莹; 李奕雯
    • 摘要: 短盖巨脂鲤,俗称淡水白鲳。属鲤形目、脂鲤亚目、脂鲤科、巨脂鲤属。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为亚热带杂食性鱼类,观赏与食用价值兼备。
    • 梅雪英; Vladimir Razlutskij; Lars G.Rudstam; Erik Jeppesen; 唐雅丽; 张修峰; 刘正文
    • 摘要: 浅水水体存在着强烈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耦合的结果决定着水生态系统关键特征.在缺少大型水生植物的浅水系统中,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是底栖—浮游生境耦合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但该过程受到杂食性鱼类的影响.本文以浅水水体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为切入点,综述了杂食性鱼类对浅水水体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一般而言,杂食性鱼类有利于提高水层营养盐浓度,促进浮游藻类生长,降低水体透明度,不利于底栖藻类竞争,从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但不同种类的杂食性鱼类(如底栖杂食性鱼类、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偏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以及小型杂食性鱼类)因食性差异,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的影响机理不同,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各异;即便同一种杂食性鱼类也可因发育阶段不同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全球变暖以及富营养化等多重因子胁迫下杂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结构中的比例上升,因此,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复杂,值得持续关注.
    • 于谨磊; 夏曼莉; 关保华; 何虎; 陈非洲; 刘正文
    • 摘要: 放养河蚌,提高水体透明度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是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鳑鲏依赖河蚌繁殖,河蚌放养可能会促进鳑鲏种群的发展;而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研究较少.于2018年11-12月通过原位受控实验,设置对照组、河蚌组、鳑鲏组和河蚌+鳑鲏组,研究了鳑鲏(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与河蚌(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鳑鲏显著增加了上覆水总氮、总磷、悬浮质和叶绿素a(Chl.a)浓度;但并未显著影响无机悬浮质的浓度,说明鳑鲏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较弱.此外,鳑鲏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的比例.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并未受鳑鲏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其中以轮虫为主.鳑鲏组的底栖动物总丰度(主要为水丝蚓)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鳑鲏对水丝蚓的摄食压力较低.鲭皱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总磷、Chl.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河蚌虽然抵消了部分鳑鲏对水质(如氮、磷和悬浮质浓度,以及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浮游动物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鳑鲏等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物理(网簖等)或生物(放养肉食性鱼类)等方式将其控制在较低密度水平,从而降低这些鱼类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效与稳定运行.
    • 严悟; 黄家双(图)
    • 摘要: 鳊鱼也叫作武昌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荤素皆吃,觅食方式为琢食。鳊鱼主要生活在湖泊、水库等水域,质地是淤泥可能还长有沉水植物的中下层,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苦草、藻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为食料,有时还会吃一些小鱼小虾、蚯蚓、浮游生物。每年的4-10月是其活跃期,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所以在天气变暖时就可以开始钓鳊鱼。
    • 钟春
    • 摘要: 一、掌握特殊习性,选择有利天时鲤鱼属底层杂食性鱼类,水环境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低氧和耐浑水,所以,常年除隆冬时节外,一般都能钓获。尤其南方农村一些养殖和半麵水库、堰塘,比自然水域好钓。不过,按鲤鱼喜欢阳光怕强光的生活习性,即便库塘的鱼头相对密集,白露至霜降节气,也宜选择晴而不热,有光不强的天气出钓。但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出现连续一周的大晴天气,即便也非骤热高温,仍会大大缩小鲤鱼的活动范围和减少它的食欲。
  • 8. 鳑鲏对"蚌草"关系的影响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于谨磊; 杨柳; 夏曼莉; 候元璋; 何虎; 关保华; 刘正文
    • 摘要: 重建沉水植物群落是修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关键.河蚌可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因此放养河蚌常被用于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并行手段.河蚌是鳑鲏产卵的重要基质,因此河蚌可能促进鳑鲏种群发展,而鳑鲏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密刺苦草、大鳍鱊和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宇宙试验研究河蚌和鳑鲏对附着藻的影响,以及鳑鲏对水质和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发现:鳑鲏显著增加了水体总磷、总溶解性磷、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而对总氮和总溶解性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河蚌对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总株数、根冠比及苦草最大叶长均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了苦草的单株平均生物量,这可能与河蚌组较高的附着藻生物量有关.鳑鲏未显著影响河蚌与苦草间的关系,但鳑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附着藻类生物量;此外,鳑鲏还降低了苦草的根冠比,而增加了苦草的最大叶长,这可能与鳑鲏引起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升高,以及植物表面附着藻生物量显著升高有关.鳑鲏属于小型杂食性鱼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泛,与沉水植物关系密切,且易在修复后的湖泊中形成优势鱼类,因此在湖泊修复和管理中应加强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的监测与管理.
    • 小张
    • 摘要: 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周小秋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水生动物营养研究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尚属空白,他决定把水生动物营养课题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以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杂食性鱼类--鲤鱼(淡水鱼类总量全国第二)为研究对象。在无钱、无人、无场地的条件下,为了实验,他把家中唯一值钱的电冰箱都搬到了实验室。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上,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勤奋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法宝。
    • 曾闻
    • 摘要: 秋季是野钓鲤鱼的最佳时节。根据笔者多年的垂钓经验,在这个季节野钓鲤鱼时要抓好七个关键:一、选择好窝料作为近20年钓龄的笔者,最喜欢自己配制窝料。鲤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笔者用酒米配新鲜嫩玉米做为窝料,.上鱼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