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7618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文献由6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杜军保、乐秀鸿等。

血流动力学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7618 占比:99.92%

总计:257824篇

血流动力学参数—发文趋势图

血流动力学参数

-研究学者

  • 李晓
  • 杜军保
  • 乐秀鸿
  • 兰宏志
  • 李振杰
  • 杨军
  • 柯文棋
  • 王学佑
  • 郑凌霄
  • 郭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禹华; 张超鑫; 沈方方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肝恶性肿瘤疾病分期关联性。方法选取通许县人民医院肝恶性肿瘤患者103例设为研究组,良性肿瘤患者103例设为对照组,均采取MRI检查。统计两组MRI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MRI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疾病分期间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浆渗透至血管外间隙体积造影剂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间隙至血浆造影剂空间速率常数(Kep)高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组Ⅰ+Ⅱ期患者K^(trans)、Kep相比,Ⅲ期患者较高,与Ⅲ期患者相比,Ⅳ期患者较高(P<0.05);K^(trans)、Kep与临床分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预后良好者K^(trans)、Kep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Kep预测预后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大于K^(trans)预测预后AUC(0.673)。结论良恶性肝肿瘤病变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肝恶性肿瘤疾病分期密切相关,MRI定量动态增强扫描在肝恶性肿瘤疾病分期判断及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 苏宇; 王江宁; 张翔宇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氢吗啡酮与右美托咪定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对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210例研究对象选定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当中,随机均分患者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麻醉+氢吗啡酮+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经测试评估,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评估得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氢吗啡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镇痛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在镇痛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 李雨珊; 邵炅; 梁彬
    •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12例(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胎儿心肌综合指数(Tei),分析病例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胎儿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子宫动脉PI(1.42±0.14),RI(0.55±0.13)、S/D值(2.65±0.26)、胎儿脐动脉PI(0.78±0.21),RI(0.48±0.21)、S/D值(2.52±0.17)均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PI、RI、S/D值依次升高(均P<0.05);病例组胎儿左心室Tei(0.45±0.14)、右心室Tei(0.46±0.12)均高于对照组,左右心室Tei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依次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PI、RI、S/D值与左右心室Tei指数呈现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异常,对胎儿心脏发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 赵愉佳; 翟晶雯; 王思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02例进行罗哌卡因腰麻术患者分为D1、D2、D3组各34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比3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D1组血压与D2和D3组相比变化更大(P<0.05);D1组10min时心率明显低于D2和D3组(P<0.05);D1组和D2组在麻醉后的2h、4h、6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3组(P<0.05);D1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明显优于D2和D3组(P<0.05)。结论:应用0.2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不仅可以较好阻滞患者感觉和运动,而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 何放晴(译)
    • 摘要: P282越南白喉心肌炎复发的新型临床监测方法//Ho Quang Chanh,Huynh Trung Trieu,Huynh NgocThienVuong,等白喉是一种由产毒棒状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危及生命、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它持续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重大疾病和死亡,特别是在易感人群中.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造成卫生服务中断,预计疫苗可预防疾病将进一步暴发.白喉引起一系列临床疾病,从皮肤感染到伴有全身并发症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包括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本研究我们描述了一个越南7岁男孩咽白喉的病例,其并发了严重的心肌炎.我们还回顾了白喉的心脏并发症,并讨论了如何利用无创床旁成像技术来监测心肌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改善这种被忽视的传染病的管理(图1).
    • 刘国江; 潘乐; 江泽良; 温福林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及预测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24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采用超声测定手术前后桡动脉管径(radial artery diameter,RAD)、桡动脉血流量(radial volume of blood flow,RVF)、头静脉管径(cephalic veindiameter,CVD)、头静脉血流量(cephalic venous blood flow,CVF)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情况,统计手术后6周内动静脉瘘狭窄、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分为通畅组、狭窄组及血栓形成组,对比3组头静脉、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内径(diameter,D)、最大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评价各参数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2周、4周、6周RAD、RVF、CVD高于手术前,RAD、RVF、CVD、CVF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F=170.024、475.914、438.537、70.986,P均<0.001);124例患者手术后6周通畅率为71.77%,动静脉瘘狭窄发生率为11.29%,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94%;3组头静脉、桡动脉D、PS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75、60.959、22.278、24.005、15.490、37.178,P均<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头静脉、桡动脉D(OR=0.589、0.622,95%CI:0.204~0.589、0.235~0.622,P均<0.001)、PSV(OR=0.390、0.283,95%CI:0.229~0.663、0.229~0.663,P均<0.001)、RI(OR=6.371、6.739,95%CI:1.896~21.407、2.418~18.779,P均<0.001)与血栓形成相关;ROC曲线分析示头静脉D、PSV、RI联合预测血栓形成的AUC为0.877(95%CI:0.806~0.929),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84.47%,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Z=5.336、3.259、5.810,P<0.001、0.012、<0.001);桡动脉D、PSV、RI联合预测血栓形成的AUC为0.864(95%CI:0.791~0.919),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7.38%,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Z=8.006、5.147、7.863,P均<0.001)。结论超声测定RAD、RVF、CVD、CVF可准确评估AVF功能,头静脉、桡动脉D、PSV、RI可作为预测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联合预测价值较为可靠,能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李丽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结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子宫内膜癌组(n=93)和良性疾病组(n=79)。比较两组HE4、PKM2、sFLT1、3D-TVS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这些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HE4、PKM2水平均高于良性疾病组,sFLT1水平低于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VI、FI、VFI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E4、PKM2、sFLT1、3D-TVS以及各指标联合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55、0.816、0.798、0.927、0.999,且各项联合的AUC显著高于HE4、PKM2、sFLT1、3D-TVS的AUC(Z=6.419、5.900、5.741、3.994,P<0.05)。根据最佳临界值,当HE4高于80.67 pmol/L时,其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8.7%;当PKM2高于13.66 ng/mL时,其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58.2%;当sFLT1低于74.24 pg/mL时,其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80.6%;当3D-TVS高于18.41时,其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2.3%;当联合预测因子高于11.54时,其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HE4、PKM2在子宫内膜癌中水平均升高,sFLT1水平降低,且HE4、PKM2、sFLT1结合3D-TVS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 马海兰
    • 摘要: 目的:探索在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卵巢卵泡期血流灌注评价中采取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治疗的60例不孕症患者,其中30例LUFS患者为观察组,30例正常排卵女性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在围排卵期给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检查后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评估,并对卵巢血流指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以及功能侧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末期流速(D)]进行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围排卵期S、D、VI、FI、VFI指标均较低,PI、RI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排卵期卵泡血流分级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掌握LUFS的血流灌注特点,促使临床尽早识别、预测卵泡发育不良,进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值得借鉴。
    • 朱艺霞; 王明虹; 徐曈
    • 摘要: 目的比较单用依托咪酯与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骨科高龄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中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骨科拟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92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联合组(n=47)。对照组行依托咪酯传统麻醉诱导,联合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各时相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术中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相关指标、认知功能情况与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T_(4)、T_(5)时对照组SBP、DBP、MAP、HR较T_(0)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时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及T_(5)时血浆E、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时联合组MMSE、MQ评分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 h时MMSE、M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联合组术后12 h时MMSE、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较单用依托咪酯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术中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且可有效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 孙杰; 王园治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35例。对患者分别实施USCOM监测(对比组)与PiCCO监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情况,分析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两组监测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比组间心排血量指标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三项指标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USCOM与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心排血量的监测指标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指标的监测,PiCCO指标值更加客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