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部血管超声

颈部血管超声

颈部血管超声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6642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全国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等;颈部血管超声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惠品晶、胡春洪、黄红等。

颈部血管超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6642 占比:99.81%

总计:156936篇

颈部血管超声—发文趋势图

颈部血管超声

-研究学者

  • 惠品晶
  • 胡春洪
  • 黄红
  • 丁亚芳
  • 丛厚义
  • 云长平
  • 仲伟花
  • 何嘉
  • 何国祥
  • 刘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才标
    •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纳入同期因“头疼、头晕”等症状神经内科就诊的147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CVUS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数目及稳定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PSV)。结果脑卒中组IMT增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发生斑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颈内动脉RI、EDV、P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VUS能够全面评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情况,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 毛星星; 罗杰
    • 摘要: 目的:研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脑梗死(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初筛疑似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TCD、CVUS扫描检查并给出诊断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金标准计算TCD、CVUS的灵敏度、特异度,建立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D、CVUS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CI疑似患者中CVUS、TCD联合检出CI 75例,后期证实CI患者共79例(颈内动脉闭塞2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2例、大脑后动脉闭塞9例、椎基底动脉闭塞例7例),非CI患者21例(脑出血11例、颅内占位性病变7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CVUS联合TCD诊断CI的灵敏度为94.94%(75/79)、特异度为85.71%(18/21);ROC曲线显示CVUS、TCD诊断A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结论:TCD、CVUS对CI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刘建芬; 肖靖
    • 摘要: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组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检测差异。结果:观察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颈部血管狭窄、斑块形成的检出率方面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右侧)内径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狭窄形成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不但能够清晰分辨其梗死部位,而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精确有效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红; 谢懿漫
    •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老年ACI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CDU、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椎-基底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超声参数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经DSA检查明确,200例ACI患者中颈动脉轻度狭窄70例(35.00%);中度狭窄75例(37.50%);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5例(27.50%);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组EDV、PSV、RI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I低于轻、中度狭窄组,且中度狭窄组EDV、PSV、RI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I低于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PSV、EDV、RI、PI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79、0.764、0.702、0.878;PSV、EDV、RI、PI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AUC分别为0.768、0.778、0.748、0.782、0.887,均以联合诊断效能最好。结论CDU联合TCD能准确诊断ACI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
    • 游志辉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患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的效果,并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共12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120例健康者(参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之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对比其检验效果和使用价值。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发生颈部血管指标异常的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且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经过观察可知实验组的最大颈动脉收缩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用于患颈部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诊断,该检查可反映颈部异常血管和疾病的位置,并评估脑部异常血流动力学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可重复进行,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值得广泛推广实践。
    • 毛袁心
    • 摘要: 目的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和常规心电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颈部血管、心脏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诊断。方法从该院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体检的7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均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和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其颈部血管斑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IMT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闭塞)诊断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参照组各类心律失常、房室阻滞、ST-T改变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颈部血管超声与常规心电图检测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变的情况,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蒋霞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两组病变检出率、病变部位为观察指标,之后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检出率分别为88.00%、84.00%、9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00%、8.00%、26.00%(P<0.05)。研究组病变位于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的检出率分别为24.00%、66.00%、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16.00%、24.00%(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可准确检出病变,确定病变部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
    • 刘双勇
    • 摘要: 目的:前驱动脉造影结合经颅内彩色多普勒(TCD)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治疗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 80 例,采用 TCD 和 CUS 相结合的方法,对 TCD 和 CUS 与 TCD 的对比分析、CUS 的检查结果。结果:TCD 联合 CUS 的检出率比单纯 CUS 检出率、单纯 TCD 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D 与 CUS 结合对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临床意义比较高。
    • 万宏燕; 杨瑜; 韩媛媛
    • 摘要: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所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CTA及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6.67%、91.67%、76.67%,CTA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8.06%、89.58%、76.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8.89%、95.83%、91.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分别高于颈部血管超声、CTA单独诊断(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误诊率,提高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正确率。
    • 李真; 赵冬雪
    • 摘要: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抽选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收治的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50例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颅外段颈总动脉(CCA)、CCA分叉处、颈内动脉(ICA)的颈动脉血管壁两线间距离(IMT)增厚、斑块检出现象;并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双侧椎动脉(VA)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脑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外段CCA、CCA分叉处、ICA的IMT增厚以及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双侧Vs、脑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有效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大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