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缺血性

缺血性

缺血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31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103篇;相关期刊711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等;缺血性的相关文献由652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建强、丁圣雨、李玉香等。

缺血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1 占比:31.5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103 占比:68.34%

总计:6004篇

缺血性—发文趋势图

缺血性

-研究学者

  • 余建强
  • 丁圣雨
  • 李玉香
  • 杨子江
  • 顾丽娅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孙秀兰
  • 季娟
  • 何文贞
  • 吉训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巧玲; 徐晓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S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AIS患者8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为单一组,采用YDXNTSC联合rt-PA治疗的44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0d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18%高于单一组76.74%(P<0.05);治疗30d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YDXNTSC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改善。
    • 郭德刚; 张文静; 朱亚明; 孙永安
    • 摘要: 目的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和探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再通情况、血流动力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28%)显著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研究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5±4.47)分,参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63±5.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P=0.929);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9±5.72)分,参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75±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5,P<0.05);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管再闭塞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出血7例,再灌注损伤4例,血管再闭塞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P=0.006);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96.55%)高于参照组血管再通率(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了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
    • 冯声旺; 麦方永; 冯文锋; 曾华武; 黄琼梅; 粟漩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SAS软件的随机数模块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下以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自主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中肢体不遂、舌强言蹇、气短乏力等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有力地促进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 袁晓彤; 颉瑞萍; 王永涛; 张子怡
    • 摘要: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该病的高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乳头循环的短暂中断为其特征,因此治疗方案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NA-AIO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发现本病的治疗方式多样,改善循环药物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用以增加视乳头血液供应;营养神经药物以防止受损神经进一步损失;高压氧的方式增加视乳头氧供;还有最近应用的新方式免疫抑制剂;另外传统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这些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NA-AION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提倡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为在不同病程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 游志辉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患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的效果,并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共12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120例健康者(参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之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对比其检验效果和使用价值。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发生颈部血管指标异常的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且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经过观察可知实验组的最大颈动脉收缩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用于患颈部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诊断,该检查可反映颈部异常血管和疾病的位置,并评估脑部异常血流动力学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可重复进行,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值得广泛推广实践。
    • 摘要: 探究绝经年龄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为数不多,且结果相互矛盾。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调查(自然和手术)绝经时的年龄是否是女性所有类型、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徐亚辉; 罗彬; 白晋; 才丽娜; 王培福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01至2019-07在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106例AIS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评分评估预后水平,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并对认知功能和预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年龄大、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及Hcy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术后36 h存在部分再通均为AIS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预后良好组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后良好AIS患者各项功能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状态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就诊时间较长、合并冠心病,且术前血清CRP、Hcy、NIHSS评分偏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及术后36 h内仅达到部分再通的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提高预后水平。
    • 龚琴
    • 摘要: 目的探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视野损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2例(102眼)NAIO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眼部及全身危险因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全身疾病、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无痛性视物不清或视物遮挡92眼(90.20%),初诊时表现为视乳头缺血水肿者66眼(64.71%),首诊时检查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2±0.24)(0.1~1.0),其中能清晰说出具体发病时间者96眼(94.12%)。眼底检查均表现为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矫正视力在1.0及以上者12眼(11.76%),视野检查多为水平状视野缺损,矫正视力在0.6及以上者51眼(50.00%),盘周可有条状出血,上方视野缺损27眼(26.47%),不规则象限缺损6眼(5.88%),下方或鼻下方视野缺损63眼(61.76%),管状视野6眼(5.88%),FFA检查晚期为缺血区视乳头弥漫性强荧光62眼(60.78%),早期正常荧光充盈延缓或低荧光40眼(39.22%)。OCT检查显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对侧眼增厚者91眼(89.22%),较对侧眼变薄者11眼(10.78%)。研究对象中单纯伴发高血压病者25例(24.51%),单纯伴发高脂血症者7例(6.86%),单纯伴发糖尿病者5例(4.90%),脑血管疾病25例(24.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17例(16.67%),其中24例血压控制不良或未予治疗,11例血糖控制不良或未予治疗。眼底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者49例(48.04%)。有吸烟史者49例(48.04%),烟龄1~27年,平均(7.69±0.75)年,头颅CT或磁共振(MRI)检查发现22例颅内有缺血灶或梗死灶(21.57%),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附壁斑块者33例(3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情况患者与初诊时视力低下(≤0.5)、糖尿病病史、老龄(>60岁)密切相关(P<0.05),未发现与性别、高血压病史因素有关。结论NAION的主要相关疾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各项检查措施,根据现病史、临床表现和FFA、OCT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积极综合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 李斗; 魏嘉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人类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不佳。根据中医学理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由髓减脑消、血凝痰生、脑络淤塞、脑髓损伤、元神受损、神机失用所致。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特定的操作手法,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完善针灸治疗的理论依据。
    • 胡立影; 李志清; 邵先锋; 郭小雪; 于大为; 东莉洁; 李筱荣
    • 摘要: 目的定量分析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模型中视神经组织蛋白表达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选取10只8周龄体质量200~2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方法建立NAION模型,最终选取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作为NAION模型组,同时取4只体质量和周龄相匹配的健康、无眼疾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7 d,分离各组大鼠球后视神经,采用酶切法进行样本制备,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组织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和定量检测,选取组间表达倍数大于1.5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 d,NAION模型组大鼠视盘隆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视盘区有荧光素钠渗漏,模型建立成功。共鉴定出1291个可定量蛋白,其中差异蛋白80个。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ION模型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75个。V型胶原α1链(Col5A1)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β(Prkacb)、G蛋白相关支架蛋白(Dlg1)等蛋白表达升高;神经微丝蛋白(Nefm)、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Ras相关蛋白(Ral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N2(Pkn2)、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IB亚基(Pafah1b1)等蛋白表达降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轴突生成及延伸、突触调节、神经元凋亡调控、轴浆运输等生物学进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通路、突触囊泡循环、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结论神经生长、能量代谢、轴浆运输及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共同参与NAION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