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71331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二尖瓣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14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辉山、陶凉、何怡华等。

二尖瓣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1331 占比:99.91%

总计:571836篇

二尖瓣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二尖瓣成形术

-研究学者

  • 王辉山
  • 陶凉
  • 何怡华
  • 梅举
  • 韩杰
  • 孟旭
  • 尹宗涛
  • 张烨
  • 徐志云
  • 朱晓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帅; Muradyan Musheg; Muradyan Regina; 陈宗皓; 桑鹏超; 谷腾飞; 李嘉慧; 袁金达
    • 摘要: 背景 退行性变是西方国家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的病因,与二尖瓣置换术(MVR)相比,二尖瓣成形术(MVP)不仅无需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并发症,而且能够有助于左心功能的维护.目前MVR与MVP治疗退行性变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比较MVP与MVR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3—2008年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接受瓣膜手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VP组(129例)和MVR组(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5年、10年累积生存率、无脑卒中发生率及再次瓣膜手术情况.分别根据患者随访终点时死亡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2例)和非死亡组(232例)、脑卒中组(30例)和非脑卒中组(24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MVP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MVR组(P0.05).结论 MVP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MVP者的远期预后优于行MVR者,临床应积极推广MVP.
    • 樊东凯; 付庆林; 马宁; 刘东海; 乔晨晖
    • 摘要: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因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团队开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a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二尖瓣返流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结果在94例患者中,1例(1.1%)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治疗无效死亡,2例(2.1%)患者因术后出血行开胸探查止血术,术后顺利出院,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a时,出现中度及以上二尖瓣返流的患者占比为6.5%、7.6%、5.4%。随访终点时,心功能分级降低(P<0.05)。随访终点时,LVEF高于术前,LVEDD、LAEDD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MI的临床效果明确。
    • 屈振威; 邱立帅; 庞静
    • 摘要: 目的:研究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研究组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用于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郭博文; 周佳卫; 邹程; 詹海波; 孙福强; 姚星星; 刘超
    • 摘要: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复合二尖瓣成形术(MVP)与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CHD合并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尖瓣的处理方式分为MVP组(48例)和MVR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前、出院时、随访1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情况以及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及随访1年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愈出院时,二尖瓣反流发生率MVP组高于MVR组(34.1%比3.3%,P<0.05),随访1年,MVP组二尖瓣轻度及以上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MVR组(69.0%比3.3%,P<0.05),MVR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MVP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占比(6.7%比28.6%,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IMR患者,CABG联合MVP或者MVR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MVR术后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较低,有较稳定和长期的获益。
    • 谭桐; 郭惠明
    • 摘要: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常出现于肥厚型心肌病中,但其机制十分复杂。室间隔肥厚、瓣叶冗长、异常乳头肌、腱索松弛、二尖瓣对合点至室间隔距离短以及高流速均被认为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不同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心对SAM的处理策略各有千秋,包括对肥厚心肌、二尖瓣瓣下结构与瓣叶的处理。基于对SAM机制的研究,本文综合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处理策略的相关文献,阐释不同手术方式消除SAM的原理。
    • 周佳卫; 刘超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患者术后1 a的生存质量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质量较差组患者42例,SF-36得分为(263.5±52.7)分;生存质量良好组患者88例,SF-36得分为(571.5±145.2)分。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射血分数<50%、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及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患者占比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术前射血分数<50%、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术前射血分数<50%、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
    • 姚皓弋; 刘赟; 秦凯捷; 周密; 王哲; 陈安清; 赵强; 李海清
    • 摘要: 目的·探索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慢性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冠心病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外科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慢性中度IMR患者31例。根据是否合并二尖瓣成形(mitral valve plasty,MVP)手术,分为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组与CABG+MVP组。收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心脏超声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OPCABG组12例患者,CABG+MVP组19例。术后CABG+MVP组死亡1人,较于OPCABG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3%vs 0),但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0),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3.0(1.0,4.0)d vs 1.0(1.0,2.0)d,P=0.027]。随访时间为48.7(30.2,66.5)个月,2组患者的死亡率、二尖瓣反流程度、LVEF以及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术治疗LVEF降低的慢性中度IMR患者并发症比CABG+MVP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近中期疗效满意。
    • 马云鹏; 齐胤尊; 刘瑞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MVP及同期TVP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正中开胸MVP及同期TVP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前后心功能情况,记录术后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情况,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MVP及同期TVP与常规正中开胸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疗效相近,该方案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疼痛轻,且安全性更高。
    • 张伟; 杨龙; 崔聪; 兰占占; 张东东; 刘春明; 王正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CABG+二尖瓣成形术(MVP)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疗效以及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21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CABG组(n=124)和CABG+MVP组(n=9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项目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分为无并发症组(n=179)和并发症组(n=36)。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移植血管数、平均远端吻合口、远端吻合口分布、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ABG+M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Sd均高于CABG组,二尖瓣反流面积低于CABG组(P0.05);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史、合并症、术前肌酐值、IABP辅助、LVEF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史、合并症、LVEF是影响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ABG联合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IMR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相对高龄、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合并症和低LVEF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钟锦珑; 何亚峰; 夏娟; 马小静; 何俊; 陈慧颖
    • 摘要: 病例女,73岁,因“心脏病术后8年,间断胸闷、气促1周”入院,既往史:患者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于外院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瓣膜型号不详)”。入院查体:心界扩大,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主动脉瓣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局限,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左束支阻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