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545148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护理学会护理学术年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相关文献由192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遂强、梁奇明、王芙蓉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45148 占比:99.96%

总计:1545841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发文趋势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研究学者

  • 朱遂强
  • 梁奇明
  • 王芙蓉
  • 许峰
  • 连立飞
  • 元小冬
  • 李强
  • 李欣
  • 李雯
  • 王燕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艳; 陈本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纤溶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ACI患者(ACI组)临床资料,并选择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CI患者、对照组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所有ACI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因子、凝血因子.结果 ACI组ET-1、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D-D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治疗前后ET-1、NO、aPTT、PT、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3 d后ET-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ACI组治疗1 d、3d后NO、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ACI组治疗前aPTT、PT水平均低于治疗1 d、3 d后(P<0.05).结论 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改变,rt-PA治疗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 袁巧玲; 徐晓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S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AIS患者8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为单一组,采用YDXNTSC联合rt-PA治疗的44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0d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18%高于单一组76.74%(P<0.05);治疗30d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YDXNTSC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改善。
    • 李晗丹; 陈莹莹; 包青青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脑部闭塞血管以恢复血运[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当前最具有效性的一线推荐溶栓药物,但该药对用药时间窗要求极为严格,用药愈早则风险愈低、效果愈佳[2]。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时间追踪分析的急诊护士CT随行溶栓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张力; 姚丽雯
    • 摘要: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对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rt-PA溶栓治疗,根据病人发病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60分为界值,将总分>60分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0分者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SVD总体负担评分,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体负担对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的性别、酗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梗死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年龄>60岁的比例低于不良组(P60岁、梗死灶面积>3.0 cm^(2)、NIHSS>15分、CSVD总体负担>2分均是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年龄、梗死灶面积、NIHSS、CSVD总体负担越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预后越差,临床可据此调整诊疗方案。
    • 王辉; 刘玉培; 杨瑞莲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的临床效果;于治疗前、治疗7d,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d,两组血清MCP-1、Cats及TSP-1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7d,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rt-PA静脉溶栓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ACI可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杨宏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2例)。两组均予rt-PA治疗,观察组剂量为50 mg,对照组剂量为10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凝血纤溶指标、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1%,高于对照组的85.80%(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心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T-Ⅲ、PaO_(2)、PaCO_(2)均高于对照组,D-D、PC、PS、BNP、CK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大剂量100 mg相比,小剂量50 mg 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肺功能。
    • 林先萍; 林丽霞; 陈耿仟; 林瑶瑶; 邓小彦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内皮素(ET)-1、D-二聚体(D-D)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158例行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ACI患者接受治疗30 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依据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1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8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T-1、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ET-1、D-D水平对静脉溶栓预后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合并高血压比例、心房颤动比例、糖尿病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ET-1、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ET-1、D-D水平预测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58,对应截断值分别为63.39 ng/L、269.14μg/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81.7%、83.1%,特异度分别为74.7%、74.7%;两者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AUC为0.913,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78.2%;高血压、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ET-1、D-D均是影响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发生不良预后与高水平血浆ET-1、D-D相关,检测血浆ET-1、D-D水平有利于临床筛查预后不良患者。
    • 刘湧; 王嘉妮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动态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1、3、5 d时,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测定仪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α角及血栓最大振幅(MA),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根据治疗1个月后疗效,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36例)和预后不良组(84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后R、K、APTT、PT由长到短依次为治疗5、3、1 d时、治疗前,α角、MA大小与FIB、TT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前、治疗1、3、5 d时(P均<0.05)。R、K分别与APTT、PT呈正相关,与FIB、TT呈负相关(P均<0.05);α角、MA分别与APTT、PT呈负相关,与FIB、TT呈正相关(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α角、MA均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R、K、APTT、PT均明显短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R、K、α角及MA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治疗5 d时,MA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价值高于R、K、α角。结论:TEG可及时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田琪; 董雪; 于成璐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VH)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到丹东市第一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随访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36例,所有患者均行rt-PA溶栓治疗并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体质量指数、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家族史、用药情况、吸烟史、酗酒史及PVH评分、脑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评分,利用ROC分析PVH评分、DWMH评分评估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价值,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糖尿病、吸烟史患者比例及PVH、DWMH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4.726、5.317、7.434、8.197、3.029,P<0.05)。经ROC分析PVH、DWMH评分预测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696,PVH评分曲线下面积高于DWMH评分。年龄≥60岁、糖尿病、吸烟史患者比例、PVH评分≥1.875分、DWMH评分≥1.525分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PVH较DWMH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预后不良有更高价值,且临床医师还需对年龄、糖尿病、吸烟史等临床特征进行密切关注。
    • 李永
    • 摘要: 目的:探析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性脑梗死对症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6.32±3.25)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22.56±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