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
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

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5-07

主办单位: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17例,寻找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法。rn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中期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17例年龄为28-39岁,平均为31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2例为2次剖宫产,15例为1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2-9年不等,平均3年1个月;停经时间为15周-26周。rn 结果:17例中14例有孕早期阴道流血史,2例伴轻微腹痛;17例已痊愈出院,其中13例保守手术成功,1例保守治疗成功,3例切除子宫。rn 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中期妊娠值得重视,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处理,早期发生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一经确诊必须立即终止妊娠。而对于中期妊娠发生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如何处理目前尚未引起大家注意,临床报道很少,从以上病例的处理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这类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阿尔兹海默病的流行病学,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变化开始于中年时期,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的萎缩及大脑中出现非正常的蛋白质沉积, 阿尔兹海默病与激素补充治疗,女性在绝经前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同龄男性,但在绝经后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是同龄男性的2-3倍,女性绝经期前后最大的差别在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患尔兹海默病的女性血浆中雌激素水平低于同龄健康女性,卵巢切除术后的女性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因此有学者推测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增加,围绝经期女性应用激素补充治疗有可能降低绝经后期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
  • 摘要:目的:阴道顶端骶骨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31例对比研究,探讨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阴道顶端能骨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患者共31例,①其中20例行经腹腔镜手术(观察组),②其中11例行经腹手术(对照组)。rn 结果:一、术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并行术前生活质量评价,仍有性生活者行性生活质量评价,POP-Q各点测量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术中情况:两组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三、术后情况:两组主客观治愈率均100%。四、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月至门诊随访,术后1年有部分患者需采用电话随访。分析如下:①治疗效果:术后6月重新行各点测量,无统计学差异,均无复发病例。②院外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1例术后剧烈咳嗽致能骨娜处缝线断裂再次行手术缝合。开腹组1例网片侵蚀暴露,给予修剪及局部E3软膏应用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行TVT-0治疗后好转。③生活质量评价。④保留性生活者行性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院外并发症发生、生活及性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①本研究将网片植人膀肤阴道及直肠阴道间隙,向上提拉固定于能骨脚,同时在以下三个水平给予加固:主要支持结构(主韧带和宫能韧带复合体)、阴道旁侧支持结构(膀胧宫颈筋膜及直肠筋膜)、外围软组织支持结构;还避免了传统手术加固本已薄弱的自身组织复发率高,或盆底重建致术后盆腔痛、性交痛等。在恢复解剖与功能的同时,达到微创、一条途径解决多部位缺陷(如本研究中术前有压力性尿失禁者未行阴道壁修补及TVT-O排尿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保证远期效果的目的。②本研究中老年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该项手术亦是安全的。且除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外具有明显优势。③本研究中一例患者因术后剧烈咳嗽致能骨娜处缝线断裂,因此至关重要的一针缝合能骨衅骨膜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且术后视情况给予止咳药及缓泻剂应用是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发生短暂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共有289例患者在我院妇科接受了TVT-0手术。排除标准为混合性尿失禁,严重的盆腔脏器脱垂,比如W级的脱垂或2个以上部位的m级脱垂,以及可疑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rn 结果:2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尿道穿孔、血肿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阻塞性排尿困难26例(12.2% ),新发尿急5例(2.3%),尿路感染4例(1.9%),短暂性尿储留20例(9.4%),持续性尿储留6例(2.8%)。其中,短暂性尿储留患者通过再次留置Foley尿管配合中医理疗2-3天内拔除尿管即可痊愈,持续性尿醋留患者经再次留置尿管或行尿道扩张术治疗,配合中医理疗、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术后7-14天内均治愈。这6例发生持续性尿赌留的患者被认为是手术中放置吊带张力过大造成的,因而从比较分析中排除。单因素比较分析表明,术后短暂性尿醋留组和非短暂性尿缩留组中,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ALPP和术前PVR有显著差异。将这三种潜在的高危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只有术前膀胱残余尿量是短暂性尿储留的独立危险因素。rn 结论:抗尿失禁术后阻塞性排尿困难和尿储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手术作为一种治疗SUI的术式,因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被大家所认可,但它仍然能引起一些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比如TR,尽管可以采用保守的治疗措施,但毕竟使患者感到沮丧并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TR是否有长期的后遗效应尚未得知。
  •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中的预防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孕13-16周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孕13-16周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 mg/d,睡前顿服至分娩,对照组60例,不服用任何药物。rn 结果:1.孕妇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人118例子痈前期高危孕妇,平均年龄30.8土5.6(17-44)岁,其中研究组58例,对照组60例,两组间高危因素(包括体重指数、年龄、子痛前期家族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等)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31.3士4.8)岁与(31.6士5.1)岁、孕产次(2.3士1.1)与(2.3土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口服阿司匹林主要分布在孕13、14周。 2.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流产发生率(OR=0.68,95%CI:O.55-0.87,P=0.001)、子痛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OR=0.76,95%CI:0.67-0.92,P<0.001)、早产发生率(OR=0.53,95%CI:0.42-0.76,P=0.02)、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OR=0.80,95%CI:O.73-0.91 ,P=0.003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胎盘早剥(OR=0.50,95%CI:O.33-1.08,P=0.08)、围生儿死亡(OR=0.91,95%CI:0.31-1.07,P=0.31)、阴道分娩(OR=0.85,95%CI:0.30-1.05,P=0.32)及产后出血发生率(OR=0.82,95%CI:0.65-1.04,P=0.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组分娩孕周明显大于对照组(OR=0.90,95%CI:O.83-0.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早孕期(孕龄,16孕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子痛前期、自然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风险。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痈前期高危人群中子痛前期、自然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具有预防作用,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剖宫产、及围生儿死亡等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住入院行再(多)次剖宫产的病例1593例,孕妇年龄24-42岁,孕周28-41周。其中1999年-2006年收住此类病例145例,2006-2013年收住1448例,尤其2009年后瘫痕子宫妊娠明显增多,再次手术时间距前次手术时间最短1年,最长14年。前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其中再次剖宫产1403例,已有2次剖宫产史者185例,3次剖宫产史5例。1593例中194例先兆临产,其余均无规律宫缩。入院后均未试产。rn 结果:术中进腹腔困难97例,经向上延长切口宫体部剖宫产,其余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无一例膀胧损伤及严重的撕裂伤;4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胎盘完全或部分粘连附着于子宫原瘫痕部位,出血较多,经局部缝合、宫腔填塞等处理止血,其中9例行子宫切除因胎盘完全植人于原瘫痕部位,其中2例且为双胎、羊水过多,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凶猛。采取宫腔填塞止血136例,术后未发生出血;本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平均631±133.2m1,所有病人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发生产褥病率31例,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正常,产后42d后来院复查,B超探查子宫下段切口情况,均未发现异常,无1例术后晚期出血发生。rn 结论:再次剖宫产术由于前次手术瘫痕的存在,加上手术后盆腔不同程度的粘连,胎盘附着部位异常的发生、子宫肌层弹性异常等可能均高于初次剖宫产,因而手术难度和风险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对手术者的操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手术前的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的观察中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做保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89例进行追踪观察。所有患者BA的检测均为阴性,并且染色体检测无异常;B超及宫腔镜检查无子宫先天性畸形、无宫腔粘连;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血糖均正常;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疤疹病毒(TORCH)阴性;无合并生殖道感染;无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6±3.8岁,流产次数2-5次。rn 结果:1.封闭抗体免疫治疗前后BA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BA检测均为阴性,接受免疫治疗3次后,B人转阳者36例(40.4%),免疫治疗6次后BA阳性42例(47.2%)。89例反复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6次后共转阳78例,转阳率为87.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动免疫治疗后BA阳性者与阴性者的妊娠结局比较,在89例治疗的患者中,有79例获妊娠成功,10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 88.76%(79/89 )。3-6次主动免疫治疗后78例BA转阳性的患者,75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96.2%;复查未转阳性者10例,仅4例获得妊娠成功,而另6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40.0%;主动免疫治疗后BA阳性与阴性的患者妊娠成功率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P<0.05)。3.不同流产次数妊娠结局比较,流产次数≤3次与流产次数>3次妊娠结局之间比较,前者妊娠成功率(93.6%)明显高于后者(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S)。4.不同年龄段妊娠结局比较,年龄<35岁与年龄≥35岁妊娠结局比较,前者妊娠成功率(93.6%)明显高于后者(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龄影响妊娠结局。rn 结论: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BA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BA阴性的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B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成功率。对于患者年龄>35岁及流产次数>3次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明显降低。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及早就诊,早期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rn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方式,于我院在2012年1月一2014年7月期间收治。选取80例健康妊娠期产妇、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rn 结果:1.妊娠结局研究,对照组中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两组,说明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生产安全以及胎儿安全上明显偏低,三组间相互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检测值范围上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虽然并非致病因子独立因素,但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较严重不良影响。患者应注重孕期检查,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肌壁间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有剖宫产史的妊娠妇女进行人工流产前应特别注意,术前可借助一些辅助检查以帮助诊断,本文首先讲述了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大多患者有停经、血β-HCG升高等不典型症状,早期诊断需要彩超、MRI,必要时宫腔镜或腹腔镜协助诊断,以及妇科检查,接着讲述了瘢痕妊娠的超声表现,瘢痕妊娠的MRI表现,瘢痕妊娠的HCG测定以及宫腹腔镜检查,随后讲述了鉴别诊断,瘢痕妊娠易与许多疾病误诊,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综上所述,瘫痕妊娠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往往由于忽略瘫痕妊娠的存在而酿成不良后果,提高早期诊断率需要从提高临床医师和彩超及MRI医师对瘫痕妊娠的认识做起,临床医师需对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高度警惕,及时与辅助科医师沟通病情,同时掌握一定的超声图像识别技巧十分必要。
  • 摘要:本文分析阴道小细胞癌1例,通过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经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阴道切除+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术后再进行化疗和放疗,治疗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迹象,分析可知,对于阴道小细胞癌,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法,多主张根治性手术加同步放化疗,Cohen等研究发现早期加用放化疗可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率,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来控制远处转移,目前化疗方案多借鉴肺小细胞癌的经验治疗及多药联合治疗,常用的化疗方案主要有PE(顺铂+VP16),VA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酞胺),本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PE方案化疗+盆腔外放疗,目前未见局部复发,近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及保键意识的提高,术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同时保留生理功能非常必要,本例患者术中在切除阴道的同时行腹膜移植阴道成形术,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摘要:宫腔粘连(IUA)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放射、感染等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壁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闭经、月经过少或流产、不孕等现象,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组织、促进子宫内膜再生、防止再粘连的形成,且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机械扩张预防宫腔再粘连,促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预防宫腔再粘连,支持屏障预防宫腔再粘连,以及介绍了抗感染治疗在预防宫腔再粘连中的意义和宫腔再粘连的预后,总而言之,宫腔粘连及术后再次粘连的治疗手段都很局限,疗效还有待评估,目前多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综合治疗,故应从预防抓起,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子宫内膜组织再生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内膜干细胞、内膜雌激素受体等,宫腔粘连治疗的重点将不仅是频繁分离粘连,更重要的是防治术后再次粘连和促进子宫内膜再生的研究,以及不断改进放置宫内防粘连的工具。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rn 方法:回归性分析郑大三附院妇产科因不明原因不孕行诊断性刮宫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经病理学检查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所取标本经患者知情同意。①无菌条件下刮取子宫内膜,PBS冲洗组织3次,剪碎约1mm3,加人两倍量0.25%胶原酶溶液,37℃水浴箱中震荡消化40min,加人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②将消化的组织先经200目细胞筛网,滤去大块组织碎片,再经400目筛网,所得滤液中主要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将滤液500r/min离心3min,取上清;12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底部为纯化的基质细胞。③将离心后的基质细胞加人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以1×106/ml接种于25 cm2细胞培养瓶,置37℃,5%CO2仇培养箱中培养。④细胞接种后2h,将悬浮的红细胞及上皮细胞团吸出,加人新的培养液。rn 结果:1.hAMCs的形态学特征及鉴定,分离提纯的hAMCs传代后生长较快,6h基本完全贴壁,培养24h后细胞增殖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贴壁生长的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呈现长梭形,细胞质均匀透亮,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4-5天细胞基本铺满瓶底,成漩涡样生长。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显示hAMCs表达间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波形蛋白,不表达上皮细胞特异性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hAMCs胞浆中有荧光表达,表说明hAMCs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OCT-3/4;流式细胞仪检测hAMCs表达干细胞表面分子CD29。2.ESCs的形态特征及鉴定,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原代培养12h后即开始贴壁,培养24h后,细胞出现明显增殖。贴壁生长的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呈现类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伸直、拉长,细胞核卵圆形,细胞呈现中间稍宽,两端尖的纺锤形。对培养的第3代细胞进行基质细胞特异的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胞质呈棕黄色,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3.hAMCs诱导分化后的形态特征及鉴定,用加人诱导剂培养液培养的hAMCs,在诱导的第5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部分细胞仍呈细长梭形,细胞体积较小,部分细胞体积增大,成扁平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丰富,细胞质比例明显增大。表明诱导组部分细胞形态向上皮细胞方向变化。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角蛋白表达呈阳性,对照组细胞角蛋白表达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组细胞CK19 mRNA相对表达量为5.31±0.92,对照组为1.00,实验组含量较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本实验初步研究了hAMCs在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液、雌激素及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有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化的潜能,为干细胞移植人宫腔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子宫颈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46例为对照。术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测定,观察其年龄、治疗方式、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SAS共20个调查项目,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为粗分,总粗分均值为29.78±10.07,总粗分的正常参考值上限为40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rn 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8例,初中及以下80例;工人25例,教师16例,农民38例,其他49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其以上65例,初中及其以下81例;工人36例,教师28例,农民47例,其他3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焦虑评分(41.85±3.65)高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36.79±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组中,年龄低于45岁的焦虑评分(40.85±4.36)高于年龄45岁以上患者(37.26±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其焦虑评分(36.85±3.11)低于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患者的焦虑评分(42.0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收人较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焦虑评分较高。而职业与焦虑评分无关。rn 结论:宫颈癌术后对患者造成的心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癌症治疗的最大目标。对于这类人群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措施以缓解其焦虑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个人需要等特点,有针对地提供社会知识。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疏通工作,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此外,术后加强患者随访,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鉴定。rn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2015年1月-3月收治的患者6例。CAFs获取源为行广泛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鳞癌患者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NFs获取源为多发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例。标本获取前均获得本人知情同意。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组织标本,置于含5%甲硝哇的PBS中,20min内移回实验室。rn 结果:1.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成功分离培养CAFs和NFs细胞,当细胞培养至3-5代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CAFs生长速度较快,大小、形状不一,边缘有突起,排列不规则,重叠生长,密度抑制和接触抑制消失。而NFs生长速度较慢,大小,形状基本一致,呈长梭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边缘规则,排列觉有一定方向性,存在密度抑制和接触抑制。2.细胞生长曲线,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种植细胞数目相同和观察时间相同,CAFs的增殖速度明显强于NFs.(P<0.05),3.TGFβ1的含量,通过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水平。发现CAFs中TGF-β1的浓度为449.93±14.92ng/L,而NFs中TGF-β1浓度为209.5 ±9.34ng/L。CAFs分泌TGF-β1的含量约为NFs的2.1倍。4.CAFs和NFs细胞蛋白表达,CAFs高表达α-SMA,FAPα,而NFs细胞表达阴性。CAFs和NFs细胞均高表达Vimentin。rn 结论:从新鲜的活体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抗原丢失少,与体内细胞更为接近。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CAFs,在肿瘤相关成纤维胞的来源、干细胞特性、耐药性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CAFs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CAFs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等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热灌注配合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肿瘤减灭不满意的卵巢癌患者60例,均经病例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年龄37-68岁,试验组32例,年龄38一58岁,所有患者经首次减灭术后残余瘤灶均大于2cm,各项机体指标均正常,且均是自愿参与研究和签署协议书,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n 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况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62.5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二次减灭术成功率试验组89.29%也高于对照组75.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临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57%)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12% ),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rn 结论:以往认为,基于化疗药物的组织穿透性,腹腔化疗只适用于接受满意的细胞减灭术和残留病灶小于lcm的晚期患者,亦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大多数卵巢癌发现时已为时较晚,满意的细胞减灭术并不容易,新辅助化疗应运而生,也取得良好效果。随着近年来腹腔热灌注研究的进一步增多,越来越显示其可喜疗效。我们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减灭不满意的卵巢癌术后,作为二次减灭术前,后配合新辅助化疗的一部分,由于热及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双重协同作用,大量冲洗水对肿瘤细胞的冲刷及腹膜对化疗药物高浓度的局限,降低了传统腹腔化疗的药物总剂量,减低了化疗毒副作用,提高了病人耐受性,对比单纯的静脉新辅助化疗,提高了二次细胞减灭术的成功率,本实验89.29%的二次减灭术达到了肉眼无瘤的良好疗效,尤其对于合并腹水的治疗,有效率几乎100%,与以往资料相符,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但本实验例数较少,并受时间限制,缺乏长期生存率的观察,可继续积累资料。
  • 摘要:目的: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rn 方法:分层治疗是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化疗为主,结合手术、放疗等其他治疗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分期和评分,实施分层治疗为治疗总原则,采取单一药物化疗,多疗程、单疗程,联合化疗,延迟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药物方面,国际上多采用MTX,其次为Act一D,国内也推荐采用5一Fu。rn 结果:单一药物、多疗程化疗,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几乎达100%,单药单疗程化疗,鉴于低危GTN,对化疗的高敏感性,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化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化疗延缓了患者生育时间,尝试新的化疗策略,延迟化疗,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成立后,一般即开始化疗但也有尝试仅对一定指征的患者实施划化疗,辅助性手术在低危GTN中的应用,低危无转移且无生育要求,选择手术切除术,双侧卵巢应予保留,手术同时实施辅助性化疗,通常为单药单疗程,低危转移GTN,但不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在化疗的同时实施辅助性子宫切除,有助于缩短化疗疗程和减少药物剂量。rn 结论:单药、多疗程化疗是推荐的治疗方案,初次单药化疗失败后,可再次选择单一药物化疗,单药单疗程化疗、延迟化疗及联合化疗尚有待更多的证据,正确掌握适应证,适时联合手术,可使部分病人获益。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流产、早产、宫内感染、败血症、围产期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阴道炎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阴道病(BV),假丝酵母菌病(VVC)、支原体(MH.UU)和衣原体(CT)感染、滴虫性(TV)阴道炎,以及讲述了关于这些病得病症,诊断,治疗措施,具体包括,单纯口服或外用微生态制剂,这种疗法是通过扶值正常优势菌群生长繁殖来拮抗致病菌,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杀菌促菌结合疗法,在使用抗生素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疗法,先杀菌后促菌疗法,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用微生态制剂以恢复微生态平衡,如果感染轻、疗程很短、患者体况好,也可不使用微生态制剂,单纯杀菌疗法,不同于抗菌疗法,它是使用窄谱并且对厌氧菌作用轻微的抗生素治疗病原菌诊断较明确的感染。
  • 摘要:阴道流血是指来自生殖道任何部位类的出血,其出血表现形式可分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性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等,按不同的原因,可将阴道出血分为以下几种,与内分泌有关的出血,与妊娠有关的出血,与炎症有关的出血,与肿瘤有关的出血,与创伤有关的出血,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出血,本文主要介绍了上述几种阴道出血相关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治疗又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等多种治疗方式。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所有类型卵巢癌在初始治疗后都应进行遗传风险评估,一些病理学专家建议把卵巢癌分为低级别(G1浆液性癌)或高级别(G2,G3浆液性癌)两大类,所有期别的卵巢癌在初始治疗后均应考虑症状管理和最佳支持治疗,影像学检查被推荐适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评估,还讲述了卵巢癌疾病进展或复发的治疗原则,卵巢癌的手术原则概念更新,重点手术记录,降低患病风险的输卵管卵巢手术操作程序,卵巢癌化疗新方案,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案。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制定的背景,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异常子宫出血的新分类系统,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诊治应用、检查和治疗,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常见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子宫内异物等,以及ABU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多种病因所致的ABU可以通过宫腔镜进行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阴道微生态进行分析,探究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改变在宫腔粘连发生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分析研究2014年8月-2015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宫腔镜诊疗中心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156例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妇科门诊1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宫腔粘连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粘连(不合并其他宫腔疾病),健康体检者均无明显痛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并排除妊娠,所有阴道分泌物均取自月经干净3-7天,标本采样前3天患者无性生活及阴道上药史,取样前24小时患者未进行阴道冲洗或应用阴道栓剂,所有标本均于采样后1小时内送检,所有受检者均为20-40岁育龄期妇女,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rn 结果:1.宫腔粘连患者与健康体检者阴道微生态比较:156例宫腔枯连患者中,阴道微生态失调121例(77.6%),微生态平衡35例(22.4%)。160例健康体检者中,阴道微生态失调108例(67.5%),微生态平衡52例(32.5%)。 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程度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比较:156例宫腔粘连患者中,包括轻度粘连患者34例(阴道微生态失调30例,88.2%),中度粘连患者90例(阴道微生态失调68例,75.6% ),重度粘连患者3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23例,71.9%)。P=0.219 ,无显著性差异。3.宫腔粘连患者中阴道微生态失调有121例,其中包括细菌性阴道病4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例,滴虫性阴道炎0例,其余113例患者未见明显病原微生物感染,但处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状态。rn 结论: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已经成为治疗IUA的公认方法,而TCRA术后如何预防再粘连形成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认为可行的方法有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扩张法扩张宫腔,术后应用雌孕激素周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再生等,而术后应用雌孕激素周期药物可能会对患者阴道微生态水平有所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资料描述宫腔粘连术后阴道微生态的情况,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各项措施对阴道微生态产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也许能为TCRA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盆底肌肉功能状态改变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分类及病因,盆底肌肉功能状态改变导致的盆腔疼痛主要包括外阴疼痛、膀肤疼痛和直肠疼痛三种类型,常见的生物电改变及诊断,慢性盆腔疼痛的生物电治疗,表面肌电描记辅助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盆底肌肉训练和肌筋膜扳机点的清除治疗可明显缓解外阴疼痛及膀胧疼痛综合征,对于直肠疼痛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射频发展史和射频消融治疗机制,主要介绍了射频在妇科的应用,主要是妇科微创手术上的应用,包括尖锐湿疵,外阴溃疡,宫颈癌,生殖器损伤,阴道活检,Lieu手术,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内膜消融,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人工流产,卵巢切除,卵巢囊肿剖腹产,组织活检等其它妇产手术,分别介绍了射频在这些手术上的应用机理,操作技巧,各种临床过程图和临床效果图等,以及介绍了了各种手术和它们的发展历程以及评价。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宫颈癌多中心研究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宫颈癌病的特点,并从我国宫颈癌新特点所引起的思考,积极开展保护宫颈癌患者器官功能临床实践和研究,探讨了宫颈癌传统治疗的缺憾,传统治疗,特别是放疗,导致患者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生殖)功能,降低生存质量,家庭失和,最主要探究了有关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通过临床治疗发现,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总体优势不容忽视,NACT可使相当一部分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晚期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且具放疗增敏作用,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其前景令人鼓舞,保护女性生殖功能,作用不可替代。
  • 摘要:早产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自然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干预措施只有因类型而异,才能有效地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医源性早产终止妊娠方式原则上,分娩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母亲和胎儿两方面因素,选择对母儿损伤最小的分娩方式,医源性早产分娩时,要根据母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孕妇尽量阴道分娩,而不盲目地认为剖宫产可改善早产儿预后,预后措施有,三级预防,避免致残,减轻“疾病负担”,围产医学产儿科的结合。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有高危因素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因妇科疾病接受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178例,术前均具有一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年龄为32-7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个实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阴道残端及盆腔后腹膜分两层连续缝合,术中、术后均不应用止血药物,盆腔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量。rn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三组患者共发生DVT7例,4例发生于左下肢,3例发生于右下肢,无肺栓塞发生;发生的最早时间是术后第2天,多发生于术后3-5天。术后出血9例,4例为穿刺孔渗血,5例为腹腔内出血,主要表现为穿刺孔渗血不止、引流量的突然加大或引流袋中突然出现大量新鲜液体。及时停用LMWH,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rn 结论:我国目前尚无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VTE的相关学科指南指导,不同研究使用LMWH的剂量不尽相同,预防应用的时间长短不一。参照RCCP推荐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可考虑LMWH作为术后预防措施,应用时间至术后35天。本研究只针对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应用时限为5天,有关LMWH预防VTE的用量及时限需大样本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并期望能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最安全、并能最大程度降低VTE发生的预防策略。
  • 摘要:目的:探究紫外线B(LTVB)照射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IEX-I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IEX-1在HeLa细胞系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宫颈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意义,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rn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接种于6孔板,细胞铺满板孔约80% ,PBS洗涤3遍,加入0.5mL PBS覆盖细胞;设置紫外线照射仪的发射波长为315nm。实验一:HeLa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予2,4,8,16,32mJ/cm2剂量的UVB照射;同时设未行UVB照射的HeLa细胞为对照组。照射30s后吸出PBS,加完全培养基培养2h后收集细胞。实验二:HeLa细胞分为5组,取实验一中能够明显诱导IEX-1表达的剂量的UVB照射细胞,30s后吸出PBS,加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于培养1,2,4,8及16h时收集细胞。以上两实验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rn 结果:1.HeLa细胞中IEX-1表达对UVB照射的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WB照射HeLa细胞后细胞内IEX-1mRNA表达量均有明显增高。随UVB照射剂量增高,HeLa细胞IEX-1mRNA表达量逐渐增高。2.UVB照射瞬时短暂HeLa细胞中IEX一1表达对的时间依赖性。rn 结论:本实验以波长为315nm的UVB照射HeLa细胞,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细胞后IEX-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IEX-1 mRNA的表达水平呈升高的趋势;以32mJ/cm2照射HeLa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点检测IEX-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培养4h后IEX-1 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说明了UVB照射可以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系内的IEX-1的表达,而且这种诱导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IEX-1的这种辐射可诱导性赋予其巨大的临床应用潜能。首先,干预肿瘤细胞中IEX-1的表达水平有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或凋亡,而IEX-1在HeLa细胞中的辐射诱导性为提高宫颈癌IEX-1的表达提供可能,使其可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作用位点。因此,用IEX-1基因的启动子诱导肿瘤杀伤基因的表达,也可能为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 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子宫动脉、脐动脉变化,探讨其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做围产保健正常孕妇6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60例,人选者均无内、外科疾病,在其知情同意情况下,按照统一临床调查表要求录入受试者信息。rn 结果:1.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多谱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随孕周变化。rn (1)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RI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子宫动脉RI降低(P<0.01),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RI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子宫动脉RI明显增高(P<0.01).rn (2)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PI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子宫动脉PI降低((P<0.01),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PI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子宫动脉PI明显增高(P<0.01).rn (3)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S/D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子宫动脉S/D降低(P<0.O1),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子宫动脉S/D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妊恨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子宫动脉S/D明显增高(P<0.01).rn 2.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多谱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随孕周变化.rn (1)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RI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RI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脐动脉PI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2)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PI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PI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脐动脉PI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3)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S/D随孕周变化: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组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脐动脉S/D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妊娠20-24周,26-30周时脐动脉S/D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本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妊娠中、晚期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S/D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无预测价值,而同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孕期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及时治疗,有益于减少不良围产儿结局。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主韧带残端圆韧带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S月期间,共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术及骶主韧带残端圆韧带残端悬吊术150例。rn 结果:1.手术时间及出血量,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术+骶主韧带残端圆韧带残端悬吊术,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84例,阴道后壁修补术24例,TVT-09例,所有患者术中将阴道顶端提升于坐骨棘水平上lcm左右,手术时间52-120min,平均为91.1min,其中骶主韧带残端圆韧带残端缝合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术中失血量20-100m1,平均失血量为45.7ml。住院时间7-12天,平均8.5d。2.手术并发症,150例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3天拔出尿管后排尿困难,继续留置导尿管3-5天恢复。3.手术效果,术后1年内治愈率92% (138/150),好转率8%(12/150),无复发病例出现。rn 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韧带残端圆韧带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150例,经6-12个月全部患者的随访,90%患者阴道顶端位于坐骨棘以上,10%患者在坐骨棘下lcm内,无明显不适症状,性生活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说明该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生物皮片人工阴道成形术的临床观察,并探讨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诊断为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阴道成形术治疗者4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1-28岁,平均24岁,未婚,近期有结婚需求,妇科检查示大小阴唇发育尚可,无阴道口或仅有短浅阴道凹陷。盆腔彩超提示为始基子宫,双侧卵巢正常。泌尿系未见异常,无手术禁忌症。2014年以前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2015年始施行生物皮片移植阴道成形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生物皮片人工阴道成形术12例)和对照组(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30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果:1.围手术期情况,4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脏器损伤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后病率1例,12例术后1月复查阴道均已部分粘膜化,分泌物不多,术后2月复查人工阴道均已基本粘膜化,术后3个月完全粘膜化,表面光滑,弹性良好,分泌物少,无感染、息肉等发生;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术后病率5例、息肉及肉芽增生4例、阴道炎4例、阴道顶端粘连3例。两组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阴道炎、阴道翻膜息肉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术后随访情况42例按时随访,时间3-12月。两组的人工阴道长度均>8cm,宽度均容2指松,弹性良好,均获成功;观察组术后3个月有8例启动性生活,对照组术后6个月有16例启动性生活,性生活基本满意,性生活FSFI评分,两组性生活各分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生物皮片人工阴道成形术与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均为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有效方法,生物皮片人工阴道成形术虽然费用较高,但手术方法更简便、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术后性生活启动更早,对有经济能力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给予绝经早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评估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15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进行一般情况、围绝经期症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其中40例绝经早期女性,组间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醋、总胆固醇水平、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无差异性,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HRT组,另一组为非HRT组,HRT组接受激素治疗1年,非HRT组不接受激素治疗。rn 结果:1.基本情况,HRT组及非HRT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工作在民营或国企事业单位,两组间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BMI)、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醋(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清E2,FSH水平测定,HRT组女性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非HRT组(P<0.05); HRT组血清FSH水平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 3.抑郁值测定,HRT组女性抑郁值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4.焦虑值测定,HRT组女性焦虑值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5.认知功能测定HRT组反映女性认知的MMSE得分与非HRT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HRT可以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E2水平,降低FSH水平;HRT明显改善抑郁症状;HRT明显改善焦虑症状;HRT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rn 方法:本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42例,我们列人了初治的SUI患者38例和混合性尿失禁(MUI)中SUI为显著表现的患者4例。患者平均年龄62.5(41-76)岁,术前所有患者在人组前经盆底功能训练均未成功。SUI通过咳嗽压力试验、1小时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42例患者咳嗽压力试验均为阳性,术前行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1小时尿垫实验平均14.8g(4-34g)。尿动力学检查排除通尿肌无力及膀胱出口梗阻:最大自由尿流率18.3-44(25.4±13.3)ml/s,尿道闭合压23-56(34.8±15.2)cmH20,膀胱残余尿0-78(31.1±18.5)m1。rn 结果:所有42例患者行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7(13-28)min,术中出血量18(10-30)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4(2-7)d,平均住院时间6.7(5-10)d,37例术后1天拔除尿管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50m1,5例测定膀胱残余尿>100m1,经再次留置尿管,术后1周内均顺利拔除并测得残余尿<50m1。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无出血、感染、网带侵蚀及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异常,有1例患者出现大腿内侧和腹股沟区疼痛,经口服止痛药物1周内症状消失。术后无排尿困难和新发尿急、尿频。rn 结论:ASIS AjustTM是一种安全和可靠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近期观察有着较好的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和较少的并发症。远期研究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且需将Ajust与TVT-0或TOT相比较作随机对照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34例临床分析的实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分娩的9640人,其中瘢痕子宫孕妇1284例,前置胎盘128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34例),术中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1例因伴有植人面积大,出血多行子宫全切术,1例因植入膀胧表面,可疑膀胧损伤,行膀胧造痰术,无1例产妇死亡。rn 结果:1.前置胎盘发病率为1.3%,其中凶险性胎盘34例,占26%,凶险性前置胎盘在瘫痕子宫产妇中发病率为2.6%,是前置胎盘发病率的2倍。且并发胎盘植人的比例显著升高(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年龄及孕周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的胎盘附着部位与前置胎盘类型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术中处理情况比较,两组病例术中胎盘部分剥离者,行人工剥离胎盘,患者剥离面出血者,采用1-0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创面,并行止血纱布包裹明胶海绵压迫创面止血;胎盘植人子宫前壁,植人深度深,无法人工剥离者行植人部分子宫前壁梭形切除,宫缩乏力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重复应用,总剂量不超过2mg。出血多者给予紧急输血、输液处理,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因植人面积大,宫缩乏力,出血汹涌,经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及上述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因植人膀胧表面,可疑膀胧损伤,请泌尿外科行膀脱造痰术。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因产后出血并发DIC,经ICU给予纠正凝血功能后好转。所有病例均完全切除植人胎盘组织,无一例发生胎盘残留及晚期产后出血。经统计学资料分析显示: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大于普通性前置胎盘组,平均出血量为970.0±726.4ml,两组术前血红蛋白值无明显异常,但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术后修订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普通性前置胎盘组。rn 结论:通过对凶险性前置胎盘34例临床分析,来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害,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前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围手术期处理,凶险性前置胎盘对新生儿的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防治。
  • 摘要:目的:比较宫内节育器(IUD)与DIKFILM?(迪康)可吸收医用膜在重度宫腔粘连中治疗效果.rn 方法:73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放置水囊,3天后更换为宫内节育器或DIKFIM?(迪康)可吸收医用膜,其中宫内节育器组(IUD组)40例,DIKFILM?(迪康)可吸收医用膜组33例,术后均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口服,随访月经改善情况、妊娠情况,并行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彩超测量每个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厚度.rn 结果:可吸收膜组宫腔镜检查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分别为90.9%、93.9%,高于IUD组(72.5%、75.0%,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吸收膜组、IUD组妊娠率分别为28.0%、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D组与可吸收膜组第2个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厚度较第1个人工周期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rn 结论:可吸收医用膜在重度宫腔粘连中治疗效果优于宫内节育器,大剂量雌激素应用有利于子宫内膜生长.
  • 摘要:目的:探讨Notch1蛋白在重度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与围产结局的关系。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到2014年2月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孕妇的胎盘组织共80例,子痛前期诊断及分类标准参照谢幸、苟文丽主编的第8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早发型子痛前期<34周30例,其中3例为双胎妊娠,晚发型>34周30例,2例为双胎,平均年龄25.5岁,孕周26-41周。选择同期无妊娠合并症择期剖宫产分娩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早产型无孕期合并症者10例,无妊娠合并症足月分娩者10例,年龄20-38岁,平均29.1岁,孕周28-41周。所有孕妇均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甲亢、甲减、慢性肾病等病史,孕期无特殊用药史,并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标本采集,标本取材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立即在胎盘母体面正中近脐带处取约1.0cm×l.0cm×1.0cm大小的组织,避开出血、坏死及钙化部位,立即置人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h,石蜡包埋待用。rn 结果:本研究证实了Notchl在子痛前期及正常妊娠胎盘组织的滋养细胞胞膜上均有表达,在子痛前期胎盘滋养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的染色强度较正常胎盘在中的弱,正常胎盘+++(70% ),子痛前期组+++(1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早发型子痛前期胎盘滋养细胞的染色强度较晚发型更弱,甚至部分细胞不染色;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正常胎盘组中Notch 1的表达水平相比,早发型子痛前期胎盘组织中阴性结果、弱阳性较多(70%),正常胎盘中阴性、弱阳性(1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早产无并发症孕妇组胎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型重度子痈前期(<34周)与晚发型(≥34周)重度子痛前期表达结果相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晚发型子痛前期与正常足月胎盘相比,弱阳性稍多,中阳性较多,也有少量的强阳性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Gobelli,及国内学者李巧云等的结果相一致,证实了Notchl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痛前期的发病有关。rn 结论:综上所述,子痛前期是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子痛前期的发病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滋养细胞浅表着床学说,研究证实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发育、细胞形成及血管生成中均起着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异常在子痛前期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l在的表达下调与子痛前期的发病有重要联系,因此检测Notch信号通路蛋白将会对研究妊娠期PE、宫内胎儿生长受限等的并发症做出很大的贡献。子痛前期患者在严密的母婴监护下给予适当的期待治疗是可行,但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母胎病情变化,并根据孕妇发病孕周、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期待治疗的效果、胎儿宫内的情况等综合情况来决定保守治疗的时间和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力争在保证母儿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
  •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产科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5年间产科围手术期危重症患者资料,64例患者因不同病因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多脏器功能衰竭。两组患者均剖宫产终止妊娠,7例患者因产后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42例患者同时进行机械通气,作为研究组,年龄23-43岁;其余22例患者确诊2小时内不使用机械通气作为对照组,年龄19-38岁。两组患者的诊断包括:重度子痛前期或子痛、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围产期心肌病、产褥感染、风心病、重症肝炎、急性脂肪肝等,两组患者年龄、病因无统计学差异。rn 结果:1.两组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布情况,研究组42例患者中,重度子痛前期24例,子痈3例,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7例,重度贫血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急性脂肪肝1例,羊水栓塞1例。对照组22例患者中,重度子痈前期15例,子痈2例,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贫血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2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 (40/42),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16/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研究组42例患者使用机械通气2小时后,呼吸、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复习近5年发表的国内各研究中心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在我国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rn 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共检索到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相关文献共36篇,其中近S年来检索到的全文文献共13篇,共有病例79例,平均年龄4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症、其他妇科疾病术后发现。术前诊断无一例确诊,常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管息肉等,均为术后病理确诊。rn 结果:此79例患者中手术方式采用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电切等保守治疗患者54例,保守治疗率68.4%,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5例(31.6%)。术后病理均为APA,其中9例为APA伴癌变,恶变率为11.3%,术后给予二次扩大手术。rn 结论:APA自1981年由Mazur首次报道至今只有30余年,随诊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对该类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报道已日渐增多,但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资料,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尚不充分。本文通过复习和总结国内近5年报道的AP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归纳总结出国内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积累经验,并建议加强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术后的随访及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rn 方法:先进行细胞培养,在进行CCK-8增殖实验,紧接着进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最后进行Transwell细胞侵袭迁移实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1.不同浓度PD98059对SKOV3,OVCAR3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PD98059分别处理SKOV3,OVCAR3细胞12h,24h,48h,72h。可见SKOV3细胞增殖活性(OD值)在24h,48h,72h作用时间点,在25,50,100μmol/L作用浓度点,相同作用时间随着PD98059处理浓度的增高,相同PD98059作用浓度随着时间延长,PD98059对SKOV3细胞抑制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CAR3细胞增殖活性(OD值)在48h,72h作用时间点,在25,50,100μmol/L作用浓度点,相同作用时间随着PD98059处理浓度的增高,相同PA98059作用浓度随着时间延长,PD98059对OVCAR3细胞抑制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98059对于ERK1/2活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采用25μmol/LPD98059作用SKOV3,OVCAR3细胞不同时间(Omin,15min,30min,60min)。观察PD98059对两种细胞内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ERK1/2磷酸化程度作为衡量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指标。读取各组蛋白的灰度值,以P-ERK/ERK灰度比值进行P-ERK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对半定量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P-ERK1/2蛋白表达受抑制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1/2蛋白表达浓度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D98059对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侵袭能力的影响,不同浓度PD98059(0,25,50,100μmol/L)处理SK-OV3,OVCAR3细胞24h,可见两种卵巢癌细胞侵润均受到限制,SKOV3细胞在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后,侵润细胞数平均为23.1±4.64007个,12.4±3.34741个,6.3±1.67153个,与对照组侵润细胞平均数31.7±6.25478个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OVCAR3细胞在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后,侵润细胞数平均为27.8±5.34629个,16.5±4.48924个,8.7±2.35821个,与对照组侵润细胞平均数40.3±6.89735个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目前,对于卵巢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其增殖和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研究,表明PD98059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表达来抑制卵巢癌SKOV3及OVCAR3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证实ERKl/2通路可以作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如何降低抑制剂的毒性以及在其他癌细胞中是否同样具有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先天性子宫峡部巨大憩室合并腺肌症腺肌瘤及憩室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来探讨子宫憩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子宫畸形,其诊断必需具备两个条件,①憩室壁由子宫内膜及平滑肌组织组成,②憩室与子宫腔相通,子宫憩室常因剖宫产后切口愈合不良所导致,临床上可无症状,但有时也可因子宫内膜表面积的增加而引起月经量的增多,或因经血淤积出现经期腹痛、经后淋漓不尽,先夭性子宫憩室非常罕见,像本例先天性子宫峡部巨大憩室同时合并腺肌症腺肌瘤及憩室腔积脓的病历更加罕见,憩室所形成的包块大于正常子宫体的数倍,追问病史该患者近2年经量较前增多,应该是由憩室壁发生了腺肌症和腺肌瘤所致,但为何役有痛经症状以及正常宫体不发生相应病变的原因尚不能解释,患者憩室腔内感染积脓导致发烧,部分脓液能自宫颈口排出却没有向宫腔及盆腔扩散,提示该憩室的开口在子宫狭窄的解剖学内口以下,子宫峡部憩室的诊断,除了B超检查外,宫腔镜、盆腔CT以及MRI均有诊断价值,但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学的支持,此外,子宫输歹日管碘油造影可明确诊断,但如果造影管跨越了憩室开口直接进人宫腔,造影剂不能进人憩室腔内,可能会造成漏诊,该例患者因合并感染不宜行此项检查,对子宫憩室的治疗主要根据其有无症状、憩室大小以及内膜情况而定,较小且没有症状的憩室一般不需治疗,较大且有症状的憩室应行手术切除修补治疗,一旦发现内膜有病变,而无法行憩室腔内膜诊刮,则以手术治疗为宜。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对鉴别卵巢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180例,术前测定血清CA125,CA199,于1周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BOT60例,其中浆液性39例,粘液性21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39±16岁;EOC120例,其中浆液性102例,粘液性5例,子宫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4例,移行细胞癌1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4±11岁。所有患者取样前未做任何治疗,并且排除有内、外科并发症患者。rn 结果:1.BOT和EOC不同的病理组织分型,60例(33。33%)卵巢交界性肿瘤,其中浆液性39例(65%)、粘液性21例(35%);120例(66.67%)上皮性卵巢癌,其中浆液性102例(85%)、粘液性5例(4.17%)、子宫内膜样癌8例(6.67%)、透明细胞癌4例(3.33%)、移行细胞癌1例(0.83%)。2.BOT,EOC两组患者的年龄,CA125,CA199的区别,BOT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9±16岁(13-79岁),EO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4±11岁(18-78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OC组血清CA125四分位数测定值显著高于BO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组血清CA199四分位数测定值与BOT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CA125,CA199鉴别BOT,EOC的诊断价值,CA125鉴别两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0(95%CI;0.794-0.907),有统计学意义(P<0.5);而CA199鉴别两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448(95%CI:0.363-0.533),无统计学意义(P>0.5)。4.CA125鉴别BOT,EOC的最佳临界值的诊断价值,本研究CA125约等指数最大点对应的临界值为51.21U/ml,CA125>51.21U/ml为卵巢癌,CA125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0%,80%,88.9%,66.7%,4,0.25,CA125鉴别BOT,EOC的准确性为80%。5.不同病理类型的BOT及EOC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浆液性BOT患者中CA125阳性率高于CA199,无统计学差异(P>0.05),浆液性EOC患者中CA125阳性率高于CA199,有统计学差异(P<0.05);粘液性BOT,EOC及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患者中,CA125,CA199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浆液性卵巢肿瘤(包括BOT,EOC)中,CA125阳性率高于CA199有统计学差异(P<0.05);枯液性卵巢肿瘤(包括BOT,EOC)中,CA125,CA199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A125阳性率在浆液性肿瘤中高于粘液性肿瘤,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在浆液性肿瘤及粘液性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表达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的鉴别有诊断价值,而CA199对两组无鉴别诊断价值。当CA125临界值定为51.21U/ml时,鉴别EOC和BOT准确性可达80%,可联合影像学提高对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进一步为BOT患者进行保留生育能力的腹腔镜手术提供更可靠地术前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对延长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长度及改善性生活的效果及可行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6-41岁,中位年龄38岁,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FIG0,2009)IBl期38例、IB2期9例、ⅡA期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4例,腔内半量放疗3人,未经任何治疗45人;其中2013年以前27例患者行传统盆腔腹膜缝合(对照组),自2014年起25例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研究组),两组均保留卵巢并移位;两组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前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脏器损伤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O5),术后病率研究组4人(16%),对照组7人(26%),卡方值为0.287.p =0.592(P>0.05);盆腔淋巴囊肿发生情况研究组8人(32%),对照组9人(33%),卡方值为O.OlO,p=0.918(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术后阴道伤口愈合及阴道长度: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各有5例阴道残端轻度炎性反应,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不同时间段研究组阴道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生活满意度调查:所有患者于术后3-6个月开始恢复性生活,术后12个月调查性生活满意度,研究组在性满意、性疼痛、性高潮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性润滑、性渴望、性唤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施行宫颈癌根治术时选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方法,不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时间,却能有效延长阴道长度和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宫腔粘连的治疗目的是分离粘连组织,恢复宫腔正常形态,预防宫腔粘连复发,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恢复正常生育功能,目前标准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然而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常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因此,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关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形成方法的最新证据,主要包括扩张宫腔预防宫腔再粘连,修复子宫内膜预防术后粘连复发,构建支持屏障预防宫腔再粘连,抗感染治疗预防宫腔再粘连,以及其他方法,有生长激素的使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西地那非的使用,中医疗法等,目前,宫腔粘连及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多样,但都较为局限,建议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综合治疗,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为术后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或雌激素连续治疗同时联合其他辅助措施,对于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羊膜移植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但是涉及同体异体移植等医学伦理问题及来源问题,无法大范围推广,此外,增加子宫肌层血供等方法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但其疗效仍需更多研究数据资料证实,总之,治疗宫腔粘连的关键是防治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和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FOXC1基因表达与甲基化特征的临床意义。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共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新鲜手术标本共65例,其中30例上皮性卵巢癌,1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21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切除后均迅速投人液氮保存。术前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治疗,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rn 结果:1.FOXCl mRNA的表达,各组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均存在FOXCl mRNA的表达,3组FOXCI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为1.19±0.17,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为0.61±0.18,卵巢癌为0.38±0.16。卵巢癌组FOXC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相关(P=0.02 )。2.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OXCI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所有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发现2例FOX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7例出现FOXC1基因启动子部分甲基化;卵巢癌中FOXCI基因启动子完全甲基化8例,部分甲基化10例,甲基化率达66.7%。卵巢癌中启动子甲基化组织FOXC1 mRNA表达量为0.32±0.14,未甲基化组织为0.45士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9,P=0.0280。rn 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卵巢癌中存在着FOXC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和mRNA水平表达降低。FOXC1的甲基化程度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无关,可能是卵巢癌发生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疾病进展。针对这一机制,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或采取其他基因工程手段恢复FOXC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卵巢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输尿管膝部”是输尿管贯穿于“输尿管隧道”的部分,是宫颐癌手术最难处理的部位,也是宫颈癌手术最易损伤的部位,同样是宫颈癌转移最先侵及的部位,更是宫颈癌死因最早的起始部位,其周围组织致密,位置相对固定,紧贴宫颈和主韧带,易受癌侵,周围血管丰富,术中易于出血,盲目止血易于损伤,是宫颈癌的死亡“节点”,宫颈癌患者中60%-80%死于由输尿管梗阻引起尿毒症。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妇产科手术后粘连的不良影响,粘连的分类及分级,粘连发生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盆腹腔手术后粘连的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认为采取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使用预防粘连的材料和药物,防治粘连形成的精细手术操作,尽量减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防止组织干燥,避免组织局部缺血,止血,防止异物沉积,避免感染,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妇产科手术是盆腹腔粘连的主要诱因,患者的原发病、医生手术操作与粘连的发生关系密切,熟练掌握盆腹腔粘连的手术操作技巧,尽可能减少分离粘连时造成的损伤,临床实践中应按照相关指南,应在精细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防粘连制剂,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粘连,可知妇产科防粘连工作任重而道远。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妇科恶性肿瘤的现状,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并以此介绍了这三种妇科恶性肿瘤的现状,初次手术不全的“补救”,以及相关病理,诊断和手术治疗,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积极手术是基本原则,初次手术应充分,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均为手术分期,因此全面分期手术是必要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部分患者分期手术后出现期别升级,若此类患者未补充辅助治疗可能预后差,总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在术前综合评估,初次手术应完全彻底,对符合条件、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推荐在完成生育后施行分期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应综合、个性化。
  • 摘要: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是由宫腔内膜受损后出现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或纤维化的现象,伴有月经减少、闭经、反复流产、不孕、腹痛或胎盘形成异常等一种或多种临床症状,而无以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宫腔粘连或隐性宫腔粘连,本文主要介绍了宫腔粘连现状,宫腔粘连分类,宫腔粘连治疗现状,宫腔粘连的治疗,满意的宫腔粘连分离术是前提,预防宫腔再粘连是关键,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是重点,预防再粘连,手术、修复内膜,子宫内膜修复法,广泛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以及宫腔粘连评估标准和目前尚存问题,总之,宫腔粘连的治疗,任重而道远。
  • 摘要:目的:探究5-Aza-d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及IGFBP7表达的影响,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rn 方法:该实验采用5-Aza-dC对子宫内膜癌HEC-1A,Ishikawa细胞系进行处理,检测IGFBP7表达,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的影响。rn 结果:1.5-Aza-dC对HEC-1A和Ishikaw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增值率明显降低,相同浓度的药物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的作用时间,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增加,增殖力下降,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Aza-dC对HEC-1A和Ishikawa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PCR检测结果显示,5μmol/L5-Aza-dC处理72小时后HEC-1A细胞中,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的条件处理Ishika-wa细胞后,其IGFBP7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Aza-dG对HEC-1A和Ishikawa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经5μmol/L5-Aza-dC处理72小时后,HEC-1A细胞中IGFBP7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条件处理Ishikawa细胞后,其IGFBP7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5-Aza-dC能够有效提高IGFB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5-Aza-dC是一个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治疗恶性肿瘤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且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其在较小剂量即可去除异常甲基化,达到治疗效果,从而避免或降低细胞毒性。因此,5-Aza-dC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药物。
  • 摘要:目的:探究1,3-O,N螺杂环类乙酰肝素酶抑制剂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子宫颈癌抗HPA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本研究选择在子宫颈癌转移、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乙酞肝素酶(HPA)为分子作用靶点,合成了一系列1,3-O,N螺杂环类化合物(即为下述的HPA抑制剂),观察其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rn 结果:1.新合成的化合物对HPA酶活性的抑制作用,2.HPA抑制剂对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对HeI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一时间依赖性;3.HPA抑制剂作用后HeIa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伸展不良,部分细胞开始漂浮变圆,发泡,胞内有颗粒出现,甚至细胞死亡、脱落;4.HPA抑制剂作用后HeIa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HeL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5.HPA抑制剂作用后HeLa细胞周期比例和凋亡率的变化,HeLa细胞GO/Gl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S期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的,G2/M期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HPA抑制剂作用后HeLa细胞中HPA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HeLa细胞中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rn 结论:细胞毒药物和分子靶向制剂的联合治疗是子宫颈癌治疗的新领域。HPA促进肿瘤细胞生存并参与对肿瘤药物治疗抵抗,抑制HPA功能是一个有前途的肿瘤微环境靶向抑制途径,将对提高子宫颈癌常规抗肿瘤制剂的有效性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为子宫颈癌HPA抑制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下一步要开展HPA抑制剂与子宫颈癌有效的细胞毒药物联合或其他靶向抑制剂联合开展子宫颈癌的动物抑制瘤研究。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HPV的传播,HPV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为主和HPV传播的高危因素,随后介绍了HPV的致病机制,宫颈癌的发生需要高危型HPV感染,以及宫颈癌的筛查,然后介绍了正确认识HPV感染的目的,随着HPV感染时间延长,DNA整合比例增加,癌变风险提高,因此,尽可能早的、快的干预,可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随后介绍了随诊治疗,大多数HPV感染是短暂的,对宫颈病变进展无威胁,干预治疗,尽早阻断尽早安心,避免错过最佳的阻断时期,又介绍了宫颈HPV感染应该如何规范诊治,现行治疗方法的利弊,治疗生殖道HPV感染的建议方案。
  •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宫颈癌发病现状,明显年轻化趋势,筛查方法的改进及阴道镜的应用使早期宫颈癌及CIN得以诊断,目前宫颈癌仍是一个主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接着讲述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几乎所有(99.7%)的宫颈癌都是HPV感染所引起,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被证实为导致子宫颈癌的病因,以及宫颈癌筛查指南及更新和筛查异常的处理,一个正常宫颈遭遇HPV感染以后,多数可以被清除,如果没有清除,多数在几年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如果能够及时阻断,分级预防,就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方法、好的流程、好的管理,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甚至是可以消灭的,防治宫颈癌任重而道远,需要今后不懈的努力。
  • 摘要:目的: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在很多实体瘤包括宫颈癌中都有过量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增敏奈达铂的细胞杀伤作用和其相关机制。rn 方法:设置对比实验,C225单药组:浓度依次是:10 ,20 ,40 ,60 ,80 ,160mg/L;NDP单药组:浓度依次是1,5,10,20,40和60mg/L;联合用药组(C225 + NDP):选择C225 40mg/L分别与NDP单药组各浓度联合;每组同时设空白和对照,空白是RPMI1640培养液,对照是单细胞悬液,分别培养24,48和72h后至相应时间段用MTT法测细胞抑制率。rn 结果:1.C225组对hela细胞的作用,C225对hela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缓慢增加。2.NDP组对hela细胞的作用,NDP单药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DP对hele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3.联合药物组C225+NDP对hela细胞的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联合指数降低,当细胞抑制率未达到50%时表现为两药协同,当细胞抑制率接近或超过50%时表现为两药相加,联合用药时细胞抑制率增幅较浓度低时减弱,C225增敏作用在与低浓度的奈达铂联合时更为突出。4.细胞凋亡,NDP或C225单药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DP或C225单药均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凋亡率较低,联合用药后凋亡率均大于对应的NDP或C225单药,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后能促进凋亡。5.细胞周期,NDP或C225单药时,GO-G1期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增加(P<0.05),S期比对照组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合后,GO-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均高于对照组、NDP组和C225组;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均低于对照组、NDP组和C225组,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增殖指数PI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联合作用后C225增加细胞对NDP的敏感性,GD-G1期阻滞作用增强。rn 结论:本文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显示C225单药对hela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C225是单克隆抗体,对细胞无毒副作用,主耍抗癌机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研究属体外实验,缺乏生物体内复制的细胞与细胞间反应和调节机制,详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
  • 摘要:目的:本文对卵巢癌患者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3月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诊断为B期、III期、IV期卵巢癌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rn 结果: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KPS评分与全部化疗结束1月后KPS评分比较,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平稳、下降分别为43.3%,29.2%,27.5%,较对照组30.8%,38.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试验组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ABC)减少、脱发、肝功能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病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是10.83%,20.83%,43.73%较对照组29.49%,50.00%,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3年病死率分别是5.83%,18.06%,27.08%较对照组15.38%,35.71%,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分析,对两组卵巢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试验组(CHPPC+IC)与对照组(IC)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rn 结论:通过对198名患者的随访显示,持续循环CHPPC对治疗卵巢癌的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提高了卵巢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降低了复发率。
  •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患者220例,分为两组,各110例。rn 结果:1.性激素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术前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FSH, LH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E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FSH,LH,E2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FSH,LH先升高后降低,E2先降低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绝经期综合征,两组患者术前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较术前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得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同期比较,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标准,得分>6分即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共23人被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中观察组11人,对照组12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3.卵巢血流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卵巢动脉血流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两组卵巢动脉的Vmax,Vmin值均降低,RI及P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卵巢动脉血流参数Vmax,Vmin先降低后升高,RI,PI先升高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比较,两组患者印奥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盆腔包块发生率随访截止2013年6月,观察组术后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5例,发生率4.55%(5/110),5例包裹性积液直径均小于4cm,无明显症状,未予以处理,其中3例随访过程中逐渐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输卵管积水19例,发生率为17.27%(19/110),其中11例无明显症状,8例出现下腹部胀痛。切除组明显低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输卵管脱垂2例。rn 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时,可使卵巢功能减退,但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近期影响不明显,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能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盆腔粘连、盆腔包裹性积液及避免输卵管癌的发生。因此,在子宫切除治疗良性疾病时,如无明显手术禁忌,建议精细操作的基础上一并切除双侧输卵管。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