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脉搏波

脉搏波

脉搏波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21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65577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疗卫生装备、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第10届远程心脏监护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等;脉搏波的相关文献由2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松、小椋敏彦、杨益民等。

脉搏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5577 占比:99.34%

总计:66015篇

脉搏波—发文趋势图

脉搏波

-研究学者

  • 张松
  • 小椋敏彦
  • 杨益民
  • 杨琳
  • 山下新吾
  • 北川毅
  • 张以涛
  • 李刚
  • 林凌
  • 张海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焕舒; 张弛; 刘小丽; 焦以飞
    • 摘要: 目的通过挖掘脉搏波中蕴含的与血压相关的特性,分析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上下肢脉搏波的差异,以探索高血压的前兆信息。方法分别选取20位特征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作为受试者,采集其上下肢脉搏波信号。将脉搏波信号通过无限冲激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IIR)二阶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干扰,采用单波判别算法进行基线漂移校正,并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选取脉搏波时域特征参数(脉搏波特征参数K、收缩期特征参数K;、舒张期特征参数K;、主波宽度)、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作为上下肢脉搏波特征参数。最后,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的肱踝脉搏波特征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左侧和右侧的脉搏波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左侧和右侧的脉搏波测量可相互替代;而上肢和下肢的脉搏波特征相关性较弱,上肢和下肢的脉搏波测量不可相互替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降维,分析最能表征高血压的特征成分,并筛选出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的典型脉搏波波形图,验证了两组脉搏波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上下肢脉搏波特征参数K对血压水平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无创血压监测和预防高血压提供参考。
    • 卢意成; 李本森; 缪馥星; 龚文波
    •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血液黏性对脉搏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为血液黏性的无创检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假设血管为弹性薄壁圆管、血液为均质牛顿流体,应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血液-血管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分别选取血液动力黏性系数0、0.002、0.004、和0.006 Pa·s计算得到压力脉搏波与轴向速度脉搏波曲线,从脉搏波峰值以及波速方面定量分析人体肱动脉中血液黏性对脉搏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血液黏性对脉搏波波速的影响比较微弱,不同动力黏性系数下的波速差距仅在1%左右。血液黏性对能量的耗散作用会使脉搏波的波峰值减小,初步分析可知,当血液动力黏性系数在0~0.006 Pa·s时,血液黏性越大脉搏波峰值衰减幅度越大;且黏性系数每增大0.002 Pa·s,压力脉搏波峰值衰减幅度增加约1.76%,轴向速度脉搏波峰值衰减幅度增加约1.20%,血管壁的变形程度减小约2.98%。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通过脉搏波进行血液黏性的无创检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刘建; 李昱旻; 李建清; 刘澄玉
    • 摘要: 为了提高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拟合优化和变幅值系数的血压判定算法。首先将提取的振荡波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并检测其波峰与波谷,去除原信号中的趋势信号,得到所需波形。本算法对高斯拟合进行优化,结合改进的变幅值系数法,最终得到收缩压和舒张压。将结果与欧姆龙血压计的血压值对比,其平均值和标准差都符合AAMI/ISO的标准,两者的相关系数R^(2)为0.985,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基于示波法的血压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王一飞; 刘光浚; 刘轩吉; 陈占春; 张英栋
    • 摘要: 脉搏波信号蕴含大量的人体生理与病理信息,与血压的变化息息相关,利用其特征参数可以无创连续检测血压。神经网络因其极强的学习能力、泛化能力以及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被应用于脉搏波血压提取算法中。本研究介绍了脉搏波特征参数,并简述了基于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血压测量的研究进展,详细叙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脉搏波特征参数血压检测算法,最后对不同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基于神经网络的脉搏波特征参数血压监测算法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刘映辰; 李佳慧; 杨向国; 梁爽
    • 摘要: 中医所采用的脉诊诊断的方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脉搏波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本设计可使对脉搏波的即时存储与分析成为可能。利用传感器和自动加压装置对脉搏波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特征提取,可以实现智能电子脉诊仪对病情的诊断。可携带式智能电子脉诊仪具有可移植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可将其应用于门诊检测、医学实验以及教学研究、医疗监护、健康检测等方面。
    • 王礼立; 王晖; 丁圆圆; 陈霞波; 杨黎明; 龚文波; 浣石; 缪馥星
    • 摘要: 脉搏波本构关系决定着脉搏波的传播特征。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确定脉搏波本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从现有文献数据来获得脉搏波本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文中探索了3个可行途径:(1)由实测脉搏波波速对压力的关系C(p)进行反分析(无创法);(2)直接对脉搏波p-V本构关系进行实测(有创法);(3)由一系列实测脉搏波波形进行Lagrange反分析(无创法)。采用上述方法,根据现有文献数据,发现由C(p)关系的Rogers-Huang简化式可推得指数型p(V)本构关系;由MK-Hughes式可推得对数型p(V)本构关系。脉搏波传播特性随非线性本构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按中医体质分类观点,相应的脉搏波本构关系原则上也有不同类型,因人而定。在这个意义上,脉搏波的Lagrange反分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它对正确选择测点和提高测量敏感性和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 吴星; 林林; 陈海军; 徐之标
    • 摘要: 目的 消除可穿戴式脉搏波监测设备在连续测量中由于运动造成的运动伪差,保证设备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通过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小波最大分解层数、阈值函数和阈值方法,对脉搏波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法去除脉搏波噪声的算法.并针对在脉搏波信号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运动伪差,与加窗傅里叶变换去噪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信噪比、均方差和平滑度等关键指标上,小波阈值法的效果更优.利用db9小波基对脉搏波信号进行6层小波分解,设置启发式阈值所得到的处理效果最好.结论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工频干扰和运动干扰,使信噪比提高22 dB,均方差接近于0,且平滑度降为原来的11%,实现脉搏波信号采集中干扰的有效去除.
    • 李江山; 杨学志; 吴秀; 金兢
    • 摘要: 脉搏波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状况的重要参数,基于视频的非接触式脉搏波检测在医疗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目前非接触式脉搏波提取方法存在检测不准确、受光照影响较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放大的桡动脉脉搏波提取方法。利用欧拉放大算法放大手腕处桡动脉的微小搏动信号;对放大后的视频进行分块,计算每个子块的时域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将SNR最高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算法来分离感兴趣区域中的脉搏波信号和环境噪声,进而通过功率谱估计方法对脉搏波信号进行分析,以获取脉搏波对应的心率值;在多组实验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测试,以经典的脉搏波检测设备提取的脉搏波为真实值,分别在自然光、日光灯和弱光等不同场景下与最新的基于色度信息分析的脉搏波提取方法和基于人脸视频的脉搏波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提取的脉搏波脉搏波检测设备提取的脉搏波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在自然光、日光灯和室内弱光等不同场景下分别能达到98.60%、92.10%、90.60%的准确率;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在3种场景下提取脉搏波的准确率提升均大于1%,提高了非接触式脉搏波提取的性能。
    • 李亚妹; 杨川
    • 摘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健康隐患之一.如何实现简单、方便、快捷的体温脉搏相关测量成为预防慢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合泰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体温脉搏测量仪的硬件系统.本文的设计采用HK-2000B型医用脉搏传感器采集脉搏信号,经过硬件系统提取脉搏和温度信号,并将信号经过硬件电路处理.该硬件设计方案检测方法简单、电路实现方便、性价比高,非常适合于家庭保健和社区医疗,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刘冰; 王铁成; 张蕊; 王登芹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压、血压变异性、脂代谢和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教职工中的40例高血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8.5±4.6)岁,年龄范围为40~58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PET组,每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CPET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息血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桡动脉脉搏波切迹幅度。结果 CPET组干预后收缩压[(126.8±8.2)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75.3±6.1)mmHg]水平均低于常规组[(132.1±6.2)mmHg、(79.7±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患者干预后LDL-C[(2.2±0.5)mmol/L]、总胆固醇[(4.8±0.6)mmol/L]、甘油三酯[(1.2±0.4)mmol/L]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3.4±0.4)mmol/L、(5.3±0.7)mmol/L、(1.8±0.3)mmol/L],HDL-C[(1.5±0.2)mmol/L]高于常规组[(1.1±0.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干预后24 hSSD[(10.3±4.3)mmHg]、dSSD[(11.6±3.8)mmHg]、nSSD[(9.5±4.1)mmHg]、24 hDSD[(9.7±2.8)mmHg]、dDSD[(11.2±3.3)mmHg]、nDSD[(8.2±2.8)mmHg]水平低于常规组[(13.4±5.4)mmHg、(14.3±4.8)mmHg、(12.1±3.4)mmHg、(12.4±3.4)mmHg、(13.0±4.2)mmHg、(10.1±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干预后脉搏波切迹幅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用于高血压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脂代谢,增加脉搏波切迹幅度,改善血管弹性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