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蜂毒

蜂毒

蜂毒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4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10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生物物理学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3中国养蜂学会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等;蜂毒的相关文献由131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志贤、叶恭银、方琦等。

蜂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55.32%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2.96%

专利文献>

论文:310 占比:41.72%

总计:743篇

蜂毒—发文趋势图

蜂毒

-研究学者

  • 丁志贤
  • 叶恭银
  • 方琦
  • 程家安
  • 赵昱
  • 郭云胶
  • 张传溪
  • 周传鹏
  • 汪景安
  • 赵慧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马倩倩; 王一杰; 王晓禹; 张柂儇; 吴国泰
    • 摘要: 蜂毒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临床常用于风湿类疾病、周围神经炎及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而蜂毒治疗病毒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该文总结蜂毒治疗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感染等研究进展,为扩大蜂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蔡超产; 徐峰
    •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基础实验验证研究蜂毒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1)使用相关数据库获取蜂毒的化学成分,确定与蜂毒化学成分相关的潜在靶点,与偏头痛相关的潜在靶点;(2)筛选偏头痛与药物的共同靶点;(3)利用相关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4)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化合物-基因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5)通过基础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 共筛选出蜂毒有效成分13种,靶点556种,偏头痛相关靶点1234种,蜂毒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等信号通路治疗偏头痛,实验验证显示cAMP信号通路关键节点蛋白与偏头痛具有相关性,且蜂毒对其调控存在差异性。结论 蜂毒治疗偏头痛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cAMP等信号通路尤为重要,本研究为蜂毒治疗偏头痛的深入探索提供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俞婷婷; 马耀扬; 俞家旺; 李慧; 唐宁
    • 摘要: 炎症是一种普遍现象,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触发,以维持体内稳态。这种现象通常会起到限制感染和修复损伤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适当地分阶段进行,炎症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蜂毒是蜜蜂用来防护的毒素,数百年来,它已在东方用作抗炎药,用于治疗慢性炎性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蜂毒的主要成分蜂毒肽抗炎作用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黄丽; 周天尧; 彭竹; 赵淑果; 赵慧婷
    • 摘要: 为开发无耐药性的传统抗生素的补充抗菌剂,试验以中蜂和意蜂蜂毒为研究对象,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检测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伤寒杆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尖孢镰刀菌等8种病原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2种蜂毒的抑菌活性差异;采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试验验证蜂毒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功效。结果表明,中蜂蜂毒、意蜂蜂毒对供试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蜂毒质量浓度的升高,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抑菌效果愈加明显;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5 mg/mL。酶标仪检测数据显示,阴性对照组在培养无乳链球菌12 h后OD值达到0.531,而质量浓度为0.5、2.5、5.0 mg/mL的意蜂蜂毒OD值仅为0.153、0.185、0.196。通过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细菌繁殖,而青霉素组和蜂毒组中无细菌存在。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蜂毒的抑菌特性,且证实了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二者的抑菌效果相当。
    • 苗会娟; 胡卫国; 徐艳梅; 郝丽娟; 高燕霞
    • 摘要: 建立福林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蜂毒中总蛋白含量的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731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第二法,以水作为溶剂,在样品溶液中加入福林酚溶液4.00 mL,于25°C下反应40 min,在7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标准曲线法定量。总蛋白质的质量浓度(x)在44.4~22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y)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3.0788x+0.0257,相关系数为0.9990,定量限为4.6μg/mL。总蛋白质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n=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56%~104.53%。该方法可用于蜂毒样品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金钦浩
    • 摘要: 自2017年7月份开始养蜂,我就订阅了《蜜蜂杂志》。《蜜蜂杂志》 陪我度过了五个年头,通过阅读我提高了养蜂技术,增加了蜂产品相关知识,收获匪浅,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蜂毒居然治好我的老毛病一腰椎间盘突出,真是意外的惊喜。事情的经过是这样,2022 年5月25日上午,我去蜂场检查蜂群,查到第3箱蜂时,弯腰站起来时突然感觉咔的一声,腰椎一阵酸痛,整个人站不起来,走路都费劲,只能躺着,全身疼痛。
    • 王康莉; 李珊珊; 胡福良
    • 摘要: 该文对2021年国内外蜂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公开发表的81篇中英文研究性论文的地域分布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述,并重点介绍了蜂毒在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 刘晨曦; 王立森
    • 摘要: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经临床证实蜂针疗法对癌性疼痛有积极效果,文章参考大量文献对蜂针治疗癌性疼痛的机制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运用蜂针治疗癌性疼痛提供参考。大量研究证实蜂针治疗癌性疼痛与中枢及外周神经调节、神经化学机制、NTC换能机制及蜂毒素的抗炎镇痛、肿瘤抑制、免疫调节等机制有关,为进一步研究蜂针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薛浩鸣; 黄卓燕; 谭宏韬; 杨培培; 黄梦秋; 张勉
    • 摘要: 随着免疫调节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数疾病被发现与免疫失衡有关,将调节免疫失衡应用于疾病的治疗逐渐受到关注。蜂针疗法是指将蜜蜂尾针刺入穴位并注入蜂毒,引起局部皮肤充血、发热以达到中医的针、灸、药三种作用的复合型刺灸法,该疗法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被长期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本文对蜂毒的成分、生物学功能及蜂针治疗免疫失衡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蜂针疗法调节免疫失衡的机制提供参考。
    • 赵慧婷; 黄丽; 张敏爱; 刘苗苗; 赵淑果; 陈淑煜
    • 摘要: [目的]蜂毒由工蜂的毒腺合成,螫刺时由螫针排出,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体重30 g左右的健康昆明小鼠,按照试验要求随机分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急性耳肿胀模型,比较蜂毒作用前后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PGE2、TNF-α和核因子NF-κB的含量,q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肿胀率显著增加,血清中TNF-α、PGE2和NF-κB含量均显著升高,耳组织中IL-1β、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使用不同剂量蜂毒处理后均能显著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P0.05)。[结论]蜂毒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的急性炎症,对急性炎症的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中蜂蜂毒的抗炎效果略低于意蜂蜂毒,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