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酶标仪

酶标仪

酶标仪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机械、仪表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09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等;酶标仪的相关文献由13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永昌、郑洪、李春华等。

酶标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42.0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2.17%

专利文献>

论文:309 占比:55.78%

总计:554篇

酶标仪—发文趋势图

酶标仪

-研究学者

  • 杜永昌
  • 郑洪
  • 李春华
  • 薛正莲
  • G·普罗布思特
  • H·杰波斯特洛瑟
  • J·格拉索
  • M·史可夫
  • 冯忠彩
  • 刘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郜玉欣; 孙立权; 田虹
    • 摘要: 多糖提取实验是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重要内容,其分析检测是该实验的主要部分。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灵芝多糖进行检测是教科书中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用酶标仪替代传统的分光光度仪检测多糖,优化了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的相关参数(试剂比例、温度、时间等),评价了用酶标仪分析灵芝多糖的方法。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使用酶标仪能节约实验时间、节省危化品试剂、减少废弃物。
    • 黄丽; 周天尧; 彭竹; 赵淑果; 赵慧婷
    • 摘要: 为开发无耐药性的传统抗生素的补充抗菌剂,试验以中蜂和意蜂蜂毒为研究对象,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检测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伤寒杆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尖孢镰刀菌等8种病原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2种蜂毒的抑菌活性差异;采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试验验证蜂毒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功效。结果表明,中蜂蜂毒、意蜂蜂毒对供试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蜂毒质量浓度的升高,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抑菌效果愈加明显;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5 mg/mL。酶标仪检测数据显示,阴性对照组在培养无乳链球菌12 h后OD值达到0.531,而质量浓度为0.5、2.5、5.0 mg/mL的意蜂蜂毒OD值仅为0.153、0.185、0.196。通过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细菌繁殖,而青霉素组和蜂毒组中无细菌存在。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蜂毒的抑菌特性,且证实了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二者的抑菌效果相当。
    • 董楠; 曹颖男
    • 摘要: 通过对传统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将酶标仪检测技术引入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用酶标仪代替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番茄汁中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酶标仪检测番茄汁中总糖含量为23.74 mg/mL,标准样标准偏差(SD)在0.001~0.014之间,相对偏差(CV)基本小于5%,样品SD为0.845,CV为1.8%,回收率在97%~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2%,表明酶标仪测试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精密度和准确性较好,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 孙立权; 郜玉欣; 赵东旭
    • 摘要: 多糖检测是在生物工程和中药提取与鉴定等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蒽酮-硫酸法对灵芝多糖进行检测是实验教学中最通用的方法。本文用酶标仪替代传统分光光度计来分析检测多糖,通过对蒽酮-硫酸法在酶标仪上相关使用参数(试剂比例、温度、时间等)优化,建立了用酶标仪分析灵芝多糖的方法,对方法进行了评价。在灵芝多糖分离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能够高通量检测多糖,缩短实验时间,节省大量的危化品试剂,减少废弃试剂处理量。作为科研新方法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示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韦国兰; 白凤; 龙杰凤; 胡秀虹; 吴汉清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波提取黄精中总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黄精提取条件进行选择,采用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用酶标仪测定黄精中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 min、超声次数2次,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_(2)B_(3)C_(2)D_(2),此时黄精总氨基酸的提取率为1.53%,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乙醇浓度,次要因素是提取次数,最小影响因素是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结论:此方法便捷、操作简单、高效。
    • 柴林山; 李剑梅; 孙翠焕; 谢存一; 张疏雨; 朱万芹; 白玉红
    • 摘要: 研究和建立一种基于酶标仪-96孔板高通量测定虫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以酶标仪为检测仪器,在96孔板内按照设定反应条件微量加入样品和试剂进行显色反应,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虫草酸含量。通过检测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并与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该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结果表明,测定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样品CM1的RSD值0.829%;样品CM2的RSD值1.772%)、重复性(标准样品B40的RSD值2.061%;样品CM2的RSD值1.599%)、回收率(平均回收率99.24%,RSD值3.666%),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酶标仪微量法测定准确、重复性好,并可大大减少样品和试剂的用量,该方法方便、快捷、高效,可以替代分光光度法用于虫草酸含量的测定。
    • 李嘉敬; 韦明肯; 卢勇杰; 陈心如; 邝春议; 朱颖; 孙巍
    • 摘要: 亚硝酸盐氮(NO^(-)_(2)-N)是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被氧化转变为硝酸盐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水环境中存在的NO^(-)_(2)-N具有毒性与致癌性,因此,NO^(-)_(2)-N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酶标仪代替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以2 mL离心管为反应容器进行NO^(-)_(2)-N含量的测定,优化小体系测定NO^(-)_(2)-N含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反应体系的体积、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小体系反应总体积1 mL、显色剂用量20μL、显色时间20 min、pH范围7~9,NO^(-)_(2)-N质量浓度为0~0.6 mg/L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r>0.999)。根据小体系与国标体系测定的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和正交验证,结合2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证明了小体系测定NO^(-)_(2)-N含量新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徐亨慧; 曹志江
    • 摘要: 选取市售各类豆浆为实验材料,利用酶标仪检测蛋白质含量,可以化“定性鉴定”为“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酶标仪检测各类豆浆均符合质量标准,但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居民选择豆浆制品的参考依据。
    • 翟胜男; 刘建军; 刘爱峰; 李法计; 刘成; 郭军; 韩冉; 訾妍; 汪晓璐; 吕莹莹
    • 摘要: [目的]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是影响面制品颜色和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快速、准确、简便地检测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对传统小麦籽粒黄色素测定方法AACC 14-50进行改良,为面制品颜色性状和营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酶标仪应用于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测定,对传统AACC 14-50法进行改良,分析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探讨不同提取时间和保存时间对面粉黄色素含量的影响,利用新改良方法测定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籽粒黄色素含量,进一步验证改良方法的有效性,发掘面制品颜色性状和营养品质优异的种质资源.[结果]改良方法与传统AACC 14-50法所测黄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4(P0.05).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籽粒黄色素含量变异范围广,不同环境间相关系数为0.73—0.98.其中,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值为1.15μg·g-1,变异范围为0.51—2.42μg·g-1;北部冬麦区平均值为1.57μg·g-1,变异范围为0.90—2.52μg·g-1;长江中下游麦区平均值为1.07μg·g-1,变异范围为0.56—2.54μg·g-1;国外品种平均值为1.61μg·g-1,变异范围为0.94—2.48μg·g-1.筛选到24份黄色素含量较低和26份黄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面制品颜色性状和营养品质遗传改良.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显著降低了工作量,缩短检测时间,效率提高12—15倍,且样本、试剂用量仅为原来的1/16,大大节约了成本.[结论]建立了一个准确稳定、经济高效、操作简便的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检测方法,可代替传统AACC 14-50法用于大规模样本黄色素含量测定.
    • 石鑫; 高赛超; 杨代斌; 袁会珠; 闫晓静
    • 摘要: 诱惑红是一种水溶性染料,近年来被用作农药沉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诱惑红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专门的分析仪器,且价格昂贵,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操作繁琐,试剂用量大,耗时长,均不适宜田间快速高效测定.笔者发展了诱惑红的酶标仪测定方法,简单高效,可批量检测多个样品,且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514 nm检测波长下不受其他农药影响,并应用于玉米无人飞机喷雾场景下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利用率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