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菲利普·罗斯

菲利普·罗斯

菲利普·罗斯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7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科教文汇、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等;菲利普·罗斯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宇、严宁、苏鑫等。

菲利普·罗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56.4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87 占比:43.29%

总计:432篇

菲利普·罗斯—发文趋势图

菲利普·罗斯

-研究学者

  • 李俊宇
  • 严宁
  • 苏鑫
  • 乔传代
  • 史亚飞
  • 杨明坤
  • 王丽霞
  • 罗小云
  • 韩若飞
  • 何朝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阿娜
    • 摘要: 菲利普·罗斯在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前期作品中,巧妙地应用了家庭系统理论中的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情感截断等三大概念,描绘了与家庭系统相似的动态关系,生动刻画了一群成长在美国的犹太青年的窘困人生。因此,家庭系统文学批评为解读其作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 李雪松
    • 摘要: 菲利普·罗斯是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其早期作品大多关注“二战”前后犹太人幸存者与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狂热者艾利》作为罗斯早期创作的一部短小精悍的作品,集中展示了艾利的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自 2004 年聂珍钊教授创立以来,受到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并被众多学者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选择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关键术语,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狂热者艾利》有助于为文本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和新可能。
    • 胡诺祺; 刘晓琳
    • 摘要: 二元对立结构原则和功能意义注重故事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广泛运用于各种文本的解读中。其中角色的二元对立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深化主题。菲利普·罗斯运用二元对立形式揭示了《人性的污秽》在形式层面的深层主题以及故事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
    • 田霞
    • 摘要: “身体叙事”是20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文学理论及其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它是一个边界含混的概念,在研究史上常常见仁见智.菲利普·罗斯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欲望”与“伦理”之间的表层冲突和深层思辨,赋予其“身体”肉体和精神等多层面的内涵与外延,由此形成“身体叙事”的“两个世界”“两种存在”和“两种悖论”.客观地考辨“身体叙事”的不同语境,厘清其不同形态和种种悖论,对于理解罗斯小说的身体叙事艺术及其伦理观念,具有重要的身体哲学意义和语言哲学意义.
    • 郝蕴志
    • 摘要: 不同于许多美国少数族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从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新教价值观的立场展现少数族裔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张力和矛盾,虽然其作品中显现出的犹太性不容置疑,但其中的美国性则应被视为主导立场.作为罗斯《美国三部曲》之一的《美国牧歌》反映了他鲜明的白入主流文化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信仰.重读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罗斯特立独行的政治立场和文化取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文化变迁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 陈兰茜
    • 摘要: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其代表作"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美国牧歌》是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该小说讲述了从大萧条到20世纪末发生在利沃夫一家的悲剧性浪漫传奇故事.该文以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为基础,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梅丽和斯维德两个主人公的悲剧以及美国学校教育的悲剧.该文探讨了梅丽父母的权威教育如何导致了其对父母的仇恨、其参加政治活动的强烈意愿、她的口吃以及她叛逆和激进的性格特征,还探讨了斯维德父亲的权威教育如何导致了其美国梦的破碎.结合美国学校教育状况的历史背景,该文进一步剖析了罗斯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学校教育中的教育问题的揭示,并提出当时的学校教育是非民主且是脱离社会的,学校教育问题亦是梅丽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 艾思
    • 摘要: 美国电影《挽歌》改编自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后期的经典之作《垂死的肉身》,主人公凯普什利用个人、文化和机构的资源来建构男性气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男性气质也逐渐被解构.
    • 陈兰茜
    • 摘要: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其代表作“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美国牧歌》是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该小说讲述了从大萧条到20世纪末发生在利沃夫一家的悲剧性浪漫传奇故事。该文以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为基础,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梅丽和斯维德两个主人公的悲剧以及美国学校教育的悲剧。该文探讨了梅丽父母的权威教育如何导致了其对父母的仇恨、其参加政治活动的强烈意愿、她的口吃以及她叛逆和激进的性格特征,还探讨了斯维德父亲的权威教育如何导致了其美国梦的破碎。结合美国学校教育状况的历史背景,该文进一步剖析了罗斯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学校教育中的教育问题的揭示,并提出当时的学校教育是非民主且是脱离社会的,学校教育问题亦是梅丽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 张媛; 刘芬
    • 摘要: 自1979年发表《鬼作家》到2007年出版《退场的鬼魂》,菲利普·罗斯的叙事技巧既有承袭也有嬗变:虽然在叙事视角上都采用回溯的第一人称"内聚焦",但视角与声音的相异或一致凸显叙事的稚嫩或成熟;虽然在叙事结构上都采用框架式,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却有简单和复杂之别;虽然在叙事策略上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后现代小说艺术手法,但就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本身、叙述文本中主人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界线而言,《退场的鬼魂》比《鬼作家》的叙述更复杂、更娴熟.从视角、结构、策略三个维度看,《退场的鬼魂》承袭前作叙事主体、文本语境与叙事风格,含而不露地生成兼具文本间性的独异性,其充满叙事性想象的小说文本为"祖克曼系列小说"画上完美的句点,可视为菲利普·罗斯"祖克曼系列"叙事艺术技巧上的扛鼎之作.
    • 谢文玉; 李柔
    • 摘要: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裔小说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他不仅对美国社会文化现实进行了深邃思考、对人性和人类内心情感进行了深刻剖析,还运用幽默戏谑的语言和大胆怪诞的想象力,创作了涉及美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诸多题材的作品.这些极具经典性内涵的作品在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备受出版界、影视界和学术界青睐,被"再版、改编、转化"而逐渐在美国实现了本土经典化,体现了永恒的生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罗斯的作品经由中国知名出版社和权威学者的译介以及众多著名学者的深度研究,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被"二度确认",实现了"再经典化",在中国被奉为经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