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伦理选择

伦理选择

伦理选择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6052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文学教育、海外英语(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智库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等;伦理选择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杨桂琴、聂珍钊等。

伦理选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052 占比:99.34%

总计:66492篇

伦理选择—发文趋势图

伦理选择

-研究学者

  • 李玲
  • 杨桂琴
  • 聂珍钊
  • 刘茂生
  • 张连桥
  • 罗佳
  • 邹惠玲
  • 陈晞
  • 黄菁菁
  • 吴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盛永宏
    • 摘要: 《尾声》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主人公丁妮在面对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更新和自身情感的诉求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抉择,体现了现代伦理观念与传统伦理观念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引发人们深入思考,同时也给处于快速发展时代的当代人以启示。
    • 段梦悦
    • 摘要: 《克拉拉与太阳》(Klara and the Sun)是石黑一雄2021年出版的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小说,背景设定于一个虚拟的未来世界。小说主人公克拉拉是一个人造朋友(AF),石黑一雄从他的叙事视角出发,展现了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后亲情、友情、爱情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作者通过作品提醒世人应该思考并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孤独、社会不平等及伦理道德问题。论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出发,研究AF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在拥有先进科技文明的人类社会中遇到的伦理冲突,探讨其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
    • 曹颖哲; 李梦莹
    • 摘要: 美国青年作家安东尼·多尔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在2015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讲述了二战时期两个少年艰难求生、在困境中成长的故事。文章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切入,沿着主人公维尔纳追求梦想、被迫加入德国军队、而后经历了冲突与磨难并最终获得自我救赎的故事主线,深入剖析了他在二战这一极端的伦理环境中伦理身份的困惑与迷失,以及在人兽因子的此消彼长中做出的不同伦理选择,诠释了多次选择背后隐藏的深刻的伦理含义,挖掘了该作品呼吁人类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伦理诉求。
    • 董晓萌
    • 摘要: 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从社会伦理、家庭伦理、生命伦理三方面分析《斜阳》中母亲、直治、上原及和子面临的伦理冲突与选择,可以发现:母亲、直治和上原随着旧道德秩序的崩坏而走向死亡,唯有主张进行道德革命的和子获得了新生。在当今的伦理秩序下,和子的行为算不上完美,但读者可以通过人物作出的不同伦理选择和最终的结局得出这样的伦理启示:在社会变革之际,唯有进行道德革命才能生存下去。
    • 陈佩
    • 摘要: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术语充分挖掘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的伦理价值,系统论述小说体现的伦理思想:重点解读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德在贫穷和绝望中无望挣扎的社会以及家庭伦理环境;梳理了小说中少年们的伦理困惑,在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博弈中逐渐成熟;分析了阿诺德在家园与梦想的两难困境中的伦理选择;最终阿诺德确定了自己伦理身份,实现印第安种族身份与白人主流文化身份的融合统一。
    • 孙鑫
    • 摘要: 菲茨杰拉德所著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讲述了主人公查理在经历了爵士时代的纸醉金迷和大萧条时期的人财两空后,决心痛改前非,回归传统伦理价值,重返记忆缔结的城市——巴黎,要回女儿监护权的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聚焦空间记忆影响下查理的伦理选择以及创伤记忆影响下不同记忆主体改变或维持自身伦理身份的努力,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和“伦理意识”,揭示在美国梦破碎之后查理的自我救赎与人性回归之路。
    • 叶兴; 赵谦
    •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作品《我辈孤雏》隐含了多样的文学伦理问题。利用文学伦理学批判的基本方法,梳理主人公班克斯的孤儿身份与其家人及自身伦理选择的因果关系,班克斯遭遇的伦理困境和抉择结果反映了时代对伦理方面的限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伦理纠葛,揭示了小说中隐含的伦理批判和教诲的意义。
    • 刘红卫; 聂珍钊
    • 摘要: 在整个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中,"伦理选择"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石。在此次访谈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创立者聂珍钊教授主要就"伦理选择"的价值及批评实践做了详细的阐述。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包括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及科学选择三个阶段。自然选择解决人的形式问题,伦理选择解决人的本质问题,科学选择解决人的科学化问题。伦理选择的方法是伦理教诲,人类借助教诲高度科学化,从而道德消失,人类文明进入科学选择阶段。在批评实践中,作为理论使用的伦理选择(ethical selection)同作为术语使用的"伦理选择"(ethical choice)是两个不同的术语和概念,前者是整个选择过程,由后者构成。伦理选择只属于人类,动物界没有伦理选择。在伦理选择阶段,人类的繁衍属于伦理性质的自然选择,即使得到伦理和法律允许借助科学技术制造出来的克隆人,也仍然是伦理的产物,不能成为人类文明进入科学选择的标志。伦理选择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伦理选择是不自由的选择。
    • 曾巍
    • 摘要: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存在的“消化不良症”“失语症”和社会现实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中国学者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倡导从伦理视角审视、剖析文学作品。该方法被众多学者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广泛吸纳中外理论资源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受到关注和认可。在批评实践基础上,文学伦理学批评向文本纵深和广延两个方向拓展,探讨文学的本质、起源、功能等文学基本问题,同时进行跨学科对话,逐步建构起以伦理选择为架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方法探索到理论建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展示出扎实、可行、有效的“螺旋式上升”逻辑进路,体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包容性、反思性,对建构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 秦聪; 马莉
    • 摘要: 近年来学界对库切作品的伦理研究热度不减,但对库切短篇小说的关注甚少。《女人渐老》和《老妇人与猫》中,库切描写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科斯特洛的老年生活。对两部短篇小说的伦理解读,能够分析主人公面临的衰老的伦理困境和生命的伦理选择,从而探究库切对平等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他对工具理性弊端的怀疑和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