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9篇;相关期刊725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法制与社会、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二十三届年会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伦理困境的相关文献由14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荣、沈黎、陈科等。

伦理困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8 占比:93.0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89 占比:6.63%

总计:1342篇

伦理困境—发文趋势图

伦理困境

-研究学者

  • 刘俊荣
  • 沈黎
  • 陈科
  • 陈第华
  • 刘昕
  • 张震
  • 林志
  • 毕肖红
  • 毛新志
  • 丛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瑞; 陈晓英
    • 摘要: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世纪性的成就.但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威胁人类主体地位、责任认定不明确、隐私泄露、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等.针对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论文提出了四个解决对策:健全人工智能的法律规范、提高民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加强人工智能的隐私保护、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的监管体系,以确保人工智能真正为人类服务.
    • 刘敏; 夏绍培
    • 摘要: 传统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是“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的,是真理的表征体系,因而是“去身体化”的。然而,科学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与空间中进行的,无论作为观察主体还是实验客体,身体都是科学研究所依赖的重要场所与空间,身体是形成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空间性要素。身体空间亦携带了社会空间的意含,与知识、权力密切交织。身体观的变迁在引起科学观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引发伦理诘难。科学概念的背后,隐含着身体沉默的力量。世界以具身性方式得以概念化,而理性的条件则无法完全“去身体化”。
    • 张雪燕; 江作苏
    • 摘要: 后疫情时代,某些媒介奥运传播实践陷入了伦理迷思之中,表现为技术嵌入下的人本偏离、利益追逐下的传播失范、地缘政治的非理性投射、奥运精神的娱乐化消解。重塑“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主线、“义利并举”的传播实践观念,体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一致的共济伦理取向,完善奥运传播的“制度伦理”,有助于奥运传播伦理守正的传承与发展。
    • 陈宏辉
    • 摘要: 数智驱动管理决策成果斐然顾名思义,数智驱动管理决策(DDD:Data&Intelligence Driven Decision-Making)是指依赖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做出管理决策。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决策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事实上,我国的数字经济正在向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快速发展,数智驱动管理决策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常态。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进行管理决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刘骏青; 刘舸
    • 摘要: 麦卡锡的《路》以后启示世界的极端条件为背景,深度探讨了人类所面临的伦理选择和伦理困境。《路》对绝境下"不为恶"这一伦理选择的探讨本质,仍然是人性与兽性界限的抉择问题。小说以父子关系及儿子对善恶的认知过程为辅线,强调作为外因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个人伦理选择的重要性及二者的相互作用;而在人的内在驱动力方面,它突出的则是基督式的全人的"爱"和宗教信仰对个人内心良知的感召作用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规劝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麦卡锡在个人宗教观念中强调的宗教信仰并非是对超验性力量的信仰,而始终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的超越性力量的肯定。
    • 舒鑫宇; 李学林
    • 摘要: 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化的发展遇到了许多伦理困境,因为服务对象和服务环境的特殊性,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中遇到的伦理困境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实践角度出发,分析医务社会工作中常见的因自决权、隐私权、资源分配等引发的伦理困境,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 胡雪晨
    •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作为一名非裔女性作家,莫里森以这一身份和视角,在这部作品里以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经历为中心线索,描述了美国黑人这一弱势群体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的不幸生活,同时也在另一条线索叙述者克劳迪娅的成长中指出了这一群体的救赎方法。本文以文学伦理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后殖民主义批评等相关理论,探寻《最蓝的眼睛》的伦理环境,分析女主人公佩科拉陷入的种族伦理以及家族伦理困境,总结出美国黑人应塑造和谐家庭关系,并在种族关系中坚守自我身份的救赎方法。
    • 刘晓; 张烨; 汤永洁
    • 摘要: 教育政策应该坚持公平、人本化与效率等伦理原则。然而,对教师群体伦理诉求的忽视,折损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公平性、公正性与合理性。在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静态系统与动态运行中,存在着信息素养与教师民主参与性的背离、工具理性与政策人道价值取向的冲突、物质效率与政策非物化价值取向的纠葛等伦理困境。教育政策陷入伦理困境有以下因素:科层化组织管理的固化、技术化治理的政治逻辑偏向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等。从教育政策程序伦理、内容伦理和主体伦理等维度,应将教师群体由“旁听者”转为“局内人”,基于技术伦理规范向内重塑教师内生道德,发挥主体微观权力的道德化和再生功能,以使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变成一种更具伦理意义的实践。
    • 程亮
    • 摘要: 教师伦理决策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主体,在伦理情境中识别伦理问题,并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伦理上更可辩护的行动方案的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个过程以伦理情境为起点,以伦理规范或理论为参照,以道德敏感识别伦理问题,以道德想象寻求多重方案,运用道德判断选择某个行动方案,并借助道德勇气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由于教师身份或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伦理决策通常呈现出教育性、专业性和审慎性的特征。
    • 冯雯璐; 白紫冉; 乔羽
    • 摘要: 智媒趋势下,内容科技推动了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全流程的智能化深度变革,催生了新的业态、新的应用和新的服务。与此同时,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人机协同向人机共生和人机融合演化,从“二元对立主体”向“复合型共同主体”转变。由此衍生出的智能传播的伦理问题,为人类社会新的生存形态的有序发展提出了挑战。对科技“价值理性”和“公共利益”的重新考察,或可为数据使用、算法逻辑和信息把关的伦理困境提供有效的纾解路径在实践中理性使用和改进技术,从而构建环境、社会以及人与机器的和谐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