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副反应
药物副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38384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护理研究:下旬版、临床肺科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等;药物副反应的相关文献由51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志红、祖素梅、修伶燕等。
药物副反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8384篇
占比:99.93%
总计:338627篇
药物副反应
-研究学者
- 朱志红
- 祖素梅
- 修伶燕
- 吴桦
- 周爱花
- 张华
- 时向民
- 曾秀丽
- 李芳
- 李颖
- 杨春玲
- 杨春香
- 王春梅
- 班明辉
- 胡文云
- 莫显祥
- 薛健
- 赵文丽
- 郭幼华
- 陆秀萍
- 陈美玲
- 黄仕善
- 黄成兴
- Bennett
- CL
- JR
- Nebeker
- R
- Virmani
- 万桂香
- 乌兰
- 于云华
- 于小五
- 于志刚
- 于晓婕
- 于晓峰
- 于晓波
- 于萍
- 付小惠
- 付庆玖
- 付烊
- 代桂云
- 何云峰
- 何克
- 何香燕
- 余慧
- 余晓琴
- 余晶平
- 侯世芳
- 侯希相
-
-
张隽;
胡惠映
-
-
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以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头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剧烈性和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交替性血管搏动性疼痛。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学习和生活[1]。目前西药治疗该病主要有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等,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血管收缩剂如麦角胺咖啡因等,控制头痛疗效明显,但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2]。中医药在头痛治疗方面历史悠久、疗效明显。2019年6月—2020年7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
-
蒋诗雨;
谭小琦;
李旭林;
何香燕;
易莎;
熊霞;
邓永琼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重度痤疮患者口服异维A酸后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61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口服异维A酸,治疗开始3、6个月后随访。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结果试验组及健康对照组基线资料相比,试验组患者基线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结论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好,但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影响糖代谢,对脂代谢的影响还需长期随访观察。
-
-
傅健;
朱翔宇;
朱飚
-
-
摘要: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的ICC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HIF-1、甲胎蛋白(AFP)、VEGF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63.04%(29/46)]高于对照组[28.26%(13/46)](x2=11.215,P<0.05);两组患者HIF-1、AFP、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HIF-1[(165.23±39.67) pg/mL]、AFP[(109.16±67.31) ng/mL]、VEGF[(297.28±42.41) 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05.56±40.23) pg/mL、(235.17±106.41) ng/mL、(365.16±40.91) pg/mL] (t=4.841、6.788、7.813,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4.792,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降低伴有MVI的ICC患者术后HIF-1、AFP、VEGF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复发率.
-
-
崔芬;
杨成会;
张韶辉;
戚厚兴;
王登芹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致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以“PD-1"、“nivolumab"、“pembrolizumab”、“PD-L1"、“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CTLA-4”、“ipilimumab”、“tremelimumab”为关键词,与“myocarditis"或“心肌炎”组成检索式,对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所有ICIs相关心肌炎的个案报道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结果 共有49篇个案报道,64例患者,报道最多的是nivolumab,其次为pembrolizumab、ipilimumab.年龄(65.5±13.2)岁,以老年患者为主,37例(57.81%)为男性,总病死率为31.25% (20/64).临床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39/64,60.94%).53例(94.64%,53/56)患者心脏生物标记物水平升高.35例(54.69%,35/64)患者使用1~2剂后出现心肌炎,17例死亡.60例患者接受类固醇作为初始治疗,25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如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法,其中17例(68.00%)症状改善.结论 ICIs可致心肌炎,死亡率高,应密切监测和及时治疗.类固醇可作为初始一线治疗,免疫抑制剂和(或)血浆置换可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
-
张艳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美多芭单用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8年7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多芭单用治疗,其余38例患者为观察组并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开展本次对比研究,观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 可以确认,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美多芭单用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还不会引发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具有大力推广价值.
-
-
裴宗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科室接受治疗的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用药方案将其中34例接受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独使用瑞格列奈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Ⅱ型糖尿病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用药方案予以应用.
-
-
琚明亮;
陆颖;
赵静;
龙彬;
朱丽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疗效、安全性及对阿立哌唑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后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并苯海索安慰剂,对照组患者予天麻钩藤饮安慰剂合并苯海索片,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评估锥体外系副反应(RSESE)、不自主运动(AIM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对RSESE的影响不存在交互效应(F=1.270,P=0.284);两组患者RSESE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8,P=0.410),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RSES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7,P0.05);血清阿立哌唑浓度的时间因素、不同干预措施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两组均有震颤、静坐不能、活动减退、便秘、流涎、口干、失眠、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患者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可以替代苯海索片达到治疗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作用,同时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
-
-
龚勇;
徐雪娇
-
-
摘要:
探讨结核病门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结核门诊诊治的 223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健 康教育分组。2018 年度 107 例仅实施常规门诊治疗,2019 年度实施门诊治疗结合患者健康教育。据电话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肺结核的认知率、服药依从率、耐药结 核发生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经济指标。结果:随访半年,2019 年度 116 例患者的认知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 2018 年度,且 2019 年度耐药结核发生率、药物副 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2018 年度,p < 0.05。2019 年度月、季度平均花费均明显少于 2018 年度,p < 0.05。结论:结核病门诊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 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药物副反应,减少后期治疗投入。
-
-
薛健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科室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的形式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7例;试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治疗有效率89.19%(33/37),高于对照组的72.73%(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胺碘酮的药物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建议临床优先应用。
-
-
-
顾建祥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为了解隔日用药方案副反应发生情况,我们对2004-2005年在本中心门诊使用隔日用药方案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门诊2001-2002年使用每日用药方案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本中心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四年间门诊治疗管理病人病历和督导访视卡. 方法 :(1)观察对象:2004-2005年在门诊用隔日用药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为观察对象,另选用2001-2002年用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为对照,药物均为沈阳红旗的板式药,隔日用药病人统一为逢双日服药,两种方案病人除少数为电话督导外均由村医生实行面视下督导服药,中心对每例病人治疗中访视两次以上,服药副反应由村医生报告中心门诊治管医生,由中心门诊集体讨论确定.(2)监测项目与内容:每例病人开始治疗前均了解有关药物过敏史.既往肝炎、肾病史及糖尿病、矽肺病史,并作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表面抗原)检查,正常者给予用药.治疗中凡病人出现纳差、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视力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皮肤瘙痒、关节痛等症状均作记录并作相应处理.(3)停药标准:胃肠道反应者调整服药时间,由餐前服药改为餐后服药或将吡嗪酰胺改为2次/日分服,仍不能耐受者予调整药物或停药;视力异常者排除其它原因后停用乙胺丁醇;谷丙转氨酶高于3倍正常上限值,肾功能异常者停用抗结核药物,予护肝、肾治疗至肝、肾功能正常后视病人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抗结核治疗;皮肤瘙痒者加用抗过敏药,症状能缓解者不停止治疗,无效或严重反应者予停药,找出过敏药物后停用过敏药,继续抗结核治疗.
-
-
-
-
-
-
娄志宏
- 《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
| 2012年
-
摘要: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一种具有氨基结构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Non-sulfonylureas,NSUR),能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结构与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物完全不同,瑞格列奈能够改善胰岛素一相分泌,有明确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明显降低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克服了磺脲类药物的上述缺陷.
-
-
娄志宏
- 《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
| 2012年
-
摘要: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一种具有氨基结构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Non-sulfonylureas,NSUR),能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结构与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物完全不同,瑞格列奈能够改善胰岛素一相分泌,有明确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明显降低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克服了磺脲类药物的上述缺陷.
-
-
娄志宏
- 《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
| 2012年
-
摘要: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一种具有氨基结构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Non-sulfonylureas,NSUR),能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结构与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物完全不同,瑞格列奈能够改善胰岛素一相分泌,有明确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明显降低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克服了磺脲类药物的上述缺陷.
-
-
娄志宏
- 《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
| 2012年
-
摘要: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一种具有氨基结构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Non-sulfonylureas,NSUR),能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结构与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物完全不同,瑞格列奈能够改善胰岛素一相分泌,有明确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的血糖波动,同时明显降低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克服了磺脲类药物的上述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