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48829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等;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相关文献由12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雅帝、吴芬兰、李一奎等。

血管神经性头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8829 占比:99.85%

总计:549654篇

血管神经性头痛—发文趋势图

血管神经性头痛

-研究学者

  • 李雅帝
  • 吴芬兰
  • 李一奎
  • 李辉
  • 梁兆松
  • 谢培德
  • 齐有莉
  • 不公告发明人
  • 仁旺次仁
  • 仁青旺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永; 刘雅丽; 白荟芳
    • 摘要: 目的:研究太阳穴部位静脉抽血配合百笑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临床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有血管神经性头痛,且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三河市医院的94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确定研究对象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太阳穴部位静脉抽血配合百笑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米格来宁片和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脑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病证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太阳穴部位静脉抽血配合百笑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较为显著,方法新颖。
    • 王瑞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头痛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痛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次、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负面情绪及用药安全性、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头痛发作频次及头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SAS、HAMD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负面情绪,且安全性较高。
    • 万丽珠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肝潜阳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缓解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和血浆黏度(PV)]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 张隽; 胡惠映
    • 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以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头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剧烈性和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交替性血管搏动性疼痛。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学习和生活[1]。目前西药治疗该病主要有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等,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血管收缩剂如麦角胺咖啡因等,控制头痛疗效明显,但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2]。中医药在头痛治疗方面历史悠久、疗效明显。2019年6月—2020年7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 李锋锋; 张利菊
    • 摘要: 目的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负性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头痛症状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DASS-A、DASS-D、DAS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PB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缓解负性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
    • 甘佳乐; 刘超; 贾爱民; 茹易
    • 摘要: 目的:观察头痛安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瘀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痛安胶囊口服,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头痛安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瘀肝旺型效果较好。
    • 齐天雪
    •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5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强度评分、头痛频率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及大脑动脉相对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强度评分(1.71±1.05)分、头痛频率评分(1.52±0.85)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1.43±1.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1±1.13)、(2.08±0.90)、(2.22±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相对血流速度分别为(73.7±6.9)%、(54.7±6.4)%、(61.0±3.9)%,优于对照组的(78.2±7.7)%、(58.7±6.5)%、(65.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可有效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等不适症状,还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及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永甲
    • 摘要: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能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推广使用。
    • 罗万新; 李聪; 刘倩; 郭新荣; 王卫刚
    • 摘要: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选穴规律及用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自1986年4月2日—2020年10月1日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处方数据库,进行腧穴频次、归经、部位和特定穴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文献,192条处方,涉及腧穴79个,总频次589次,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风池、百会和太冲;使用最频繁的经脉是胆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下肢;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风池-太阳-太冲-百会为重点穴位群集;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头部选穴为主并结合辨证取穴,总结出常用穴组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摘要: 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本刊顾问周天寒主任中医师,历任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巡视员,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主编、参编中医学术专著20余种,发表中医学术论文200余篇;临床上对肺系病、脾胃病、痹证、不孕不育、老年病、胆囊及泌尿系统结石病、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郁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