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235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肝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等;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伟、刘伟、罗婵等。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357 占比:99.79%

总计:82527篇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发文趋势图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研究学者

  • 赵伟
  • 刘伟
  • 罗婵
  • 刘兰侠
  • 王兰
  • 唐漾波
  • 陈伟烈
  • 俞俊霞
  • 周镇先
  • 张春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芳芳; 李娟; 余真君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00例,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级,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统计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乙肝肝硬化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HBV DNA定量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267,P=0.044),但HBV DNA定量与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AST/ALT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临床上不能根据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 庞康清; 马洪德; 杨汝磊; 庞国宏
    • 摘要: 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肝衰竭患者,根据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HBV-DNA载量10^(7) copies/mL)1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随着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血清CⅣ、HA、LN、PCⅢ水平升高(P<0.05);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TNF-α、IL-6、hs-CRP、CⅣ、HA、LN、PCⅢ呈正相关。结论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肝衰竭意义重大。
    • 陈尚军; 谢虎生; 蒋蒙; 张继
    •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停药后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阳、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初次接受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98例,接受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拉米夫定(LAM)组(13例)、阿德福韦酯(ADV)组(21例)、恩替卡韦(ETV)组(64例)。观察停药48周时患者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反弹情况。结果:98例CHB患者停药48周时,血清HBVDNA转阳率54.08%,血清ALT复发率44.90%;停药48周时,LAM组、ADV组、ETV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阳发生率、血清ALT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阳发生率、血清ALT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8周时,HBVpgRNA阳性患者与HBVpgRNA阴性患者转阳发生率、血清ALT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不管应用现有的何种药物,在停药后HBVDNA转阳、ALT复发率均较高。
    • 吕成娇
    • 摘要: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北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恩替卡韦组(156例)和替诺福韦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12、24、36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治疗4、12、24、36周后血清ALT水平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4、12、24、3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HBV-D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替诺福韦组患者治疗12、24、36周后血清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均P0.05)。结论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中,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且两种药物用药安全性相当,但相比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患者的HBV-DNA抑制效果更强,临床中可作为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
    • 吴丹; 张锡坚; 陈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1.0×103 IU/mL
    • 丰淑英; 李雁笛; 张改萍; 赵甜静; 冯永亮; 王素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HBeAg是否可以作为HBsAg阳性孕妇HBV DNA的替代指标.方法 入组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399对.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eAg与HBV DNA.采用SAS软件与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孕妇HBeAg预测其HBV DNA≥2×105 U/ml的最佳截断值为21.29 S/CO,阳性预测值为78.18%,阴性预测值为97.83%.HBsAg阳性孕妇HBV DNA≥2×105 U/ml时,其新生儿更易发生HBV宫内传播(P=0.008),当HBsAg阳性孕妇HBeAg≥21.29 S/CO时,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增加(P<0.01).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定量HBeA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HBV DNA高载量(≥2×105 IU/ml)的替代指标.
    • 李新建; 武丽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单独反应性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7年1月-2019年12月309191人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所有献血者献血时采集血液标本5ml,所有血液标本经血清学、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合格后行核苷酸检测(NAT).分析2017年-2019年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分析混样有反应性及拆分有反应性标本CT值分布;分析175例HBV-DNA单独反应性献血者基础资料信息;最后将175例HBV-DNA单独反应性献血者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是否存在HBV-DNA单独反应性为因变量(Y,是=1),以性别、献血次数、职业为自变量(X),明确发生HBV-DNA单独反应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7年-201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混样有反应性检出率、拆分有反应性检出率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309016人份血液标本中混样有反应检性出率0.07%、拆分有反应性检出率0.06%,其中拆分有反应性检出均为HBV-DNA,未见HCV-RNA及HIV-RNA.2017年-201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混样有反应性、拆分有反应性CT值多集中于<35、35≤CT<37、37≤CT<39,占比分别为9.71%、37.38%、39.32%及17.15%、21.14%、48.57%.175例HBV-DNA单独反应性献血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首次献血者明显多于献血次数≥2次者、农民明显多于工人、公务员及其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男性、首次献血、农民为发生HBV-DNA单独反应性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HBV-DNA单独反应性可增加输血感染风险,同时HBV-DNA单独反应性与性别、献血次数、职业关系密切,而NAT检测则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方式.
    • 张晶
    • 摘要: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及治疗6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3、6个月后,B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分别为(4.23±0.44)×104 IU/ml、(1.01±0.26)×104 IU/ml,均显著低于A组的(5.12±0.57)×104 IU/ml、(1.57±0.34)×104 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94.29%(33/35)、ALT复常率88.57%(31/35)、HBeAg转阴率91.43%(32/35)均高于A组的74.29%(26/35)、68.57%(24/35)、65.71%(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1、4.1576、6.8727,P=0.0215、0.0414、0.0088<0.05).结论 相较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用于慢性乙肝治疗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转阴率均明显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谭倩; 段雨函; 李锦貌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HBV感染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差异,并分析其与HBeAg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50例HBV携带者(携带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急性发作组)和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各组对象ALT、HBeAg、HBV DNA、Tim-3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携带组、CHB组、急性发作组、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人员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13.79±3.52)、(15.04±4.38)、(21.32±5.44)、(1.11±5.83)和(10.57±2.45)pg/ml,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25,P=0.000);携带组、CHB组、急性发作组、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5.81±4.32)、(89.93±10.73)、(532.44±51.28)、(715.32±77.89)和(21.38±3.21)U/L,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71,P=0.000).HBeAg阳性者和HBeAg阴性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20.73±5.43)、(16.84±3.22)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7,P=0.000).HBV DNA阳性者和HBV DNA阴性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21.67±6.21)、(14.31±3.05)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6,P=0.000).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Tim-3在诊断HBV感染上具有一定价值(P<0.05),其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为0.711~0.842,截断值为16.45 pg/ml,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8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im-3是导致HBV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为1.83(95%CI:1.24~2.32).结论:Tim-3在HBV感染不同状态者之间差异明显,且与HBeAg和HBV DNA状态相关,是导致HBV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陶磊; 陈庆; 祝建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作为A组,56例HBV-DNA0.05);治疗后,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和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A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患者临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较高,临床需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