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0年内共计1097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6篇、会议论文81篇、相关期刊635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坛、江西省地质学会2013年地质找矿学术年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文献由1228位作者贡献,包括蛰泰、赵春音、孙世明等。
自然辩证法
-研究学者
- 蛰泰
- 赵春音
- 孙世明
- 孙道进
- 刘晓宇
- 张才国
- 张扬
- 彭新然
- 曾国屏
- 李彤宇
- 李虹
- 李醒民
- 李金蔚
- 林祥
- 王瑞
- 竭长光
- 赵江飞
- 郭兆红
- 马佰莲
- 齐磊磊
- 龚力军
- Lu Yangyang
- Yang Kai
- Yang Minyan
- 万旭
- 万长松
- 么子成
- 乔勇军
- 乔瑞金
- 任健
- 任青
- 伍巧珍
- 余乃忠
- 余斌
- 俞吾金
- 倪炜
- 刘冠军
- 刘国平
- 刘增惠
- 刘学礼
- 刘猷桓
- 刘秀萍
- 叶莲
- 司永慧
- 吕乃基
- 吕健
- 吴国盛
- 周媛媛
- 周水兴
- 周洋
-
-
王治东;
郑豪强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对理解和阐释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的贡献.首先,它揭示了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产物,阐明了唯物史观历史生成的现实逻辑,批判了宗教神学将人类历史起源神秘化和抽象化的虚假理论.其次,它揭示了现实的人是历史主体的内在理论逻辑,进一步阐发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为批判唯心主义"绝对精神"创造历史的错误思想提供了内在的理论支撑,廓清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边界.最后,它阐发了"否定的否定""必然性与偶然性""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法思想,为捍卫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基石和方法论支撑,赋予唯物史观持久的不竭动力.
-
-
孔明安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发表至今已经150多年了.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意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并非如传统所理解的那样是对自然客观规律及其辩证法的总结,其核心思想是对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是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从现代精神分析视野出发,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对我们今天认识自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它要求我们必须对自然及其客观规律保持尊重和敬畏之心,以达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平衡.
-
-
吕世荣;
章冠博
- 《学习与探索》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论战"中的不同观点,深刻揭示出自然科学研究和运用过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在全面批判当时自然科学领域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过程中,恩格斯深刻揭示出唯心主义兴起的根源、形而上学思维的局限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理论思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因此,《自然辩证法》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不仅有助于科学评析围绕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而产生的各种学说和争论,而且有助于化解相关实践难题,推动自然科学的健康发展.
-
-
王冠文;
王丹
- 《理论导刊》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构筑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形成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完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遵循了内生性与外需性的生成逻辑;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 科技二重性、 制度异化弊端的生态本质;彰显了其自然观、 科技观、 生态观等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独特价值意蕴,揭示出在当下这个需要辩证法而且正在不断升华其思想内涵的时代,《自然辩证法》有其不可取代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
-
-
黄其洪;
袁雄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面世以来即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持久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肯定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地位,也有人认为其误解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两种极端不同的态度,一方面表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极端重要的,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要真正地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不能以知性的思维方式去把握,即要在具体的文本和思想语境中去获得具体的认知.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本身,重新辨清恩格斯与马克思、黑格尔的关系,重新理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进路,通过批判地吸收借鉴两种不同态度的经验与不足,辩证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客观地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学术意义和历史地位.
-
-
孔德臣;
姜迎春
- 《湖北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1995年以来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在微观哲学基础理论方面,恩格斯是否误解甚至曲解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如何回应马恩"差异论"或"对立论"思潮;其二,在宏观意义叙事层面,如何评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合法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争论.争论的实质在于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重新理解马克思是要改弦更张的体系重构还是立足唯物主义原则的方法论推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兼具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问题,澄清马恩思想关系具体表象和深层形态,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吴永忠;
岳兵兵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自然辩证法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史境中孕育而出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对帝国主义侵略意图的抗争与冲破;它的兴起与壮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蓝图的践行与描摹.在80余年的磨难和考验中,自然辩证法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实践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民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在实践中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认识工具,发挥它作为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作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这样一条思想路线与学科范式,正是不同于西方理论模式的中国特色.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路线,推进自然辩证法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服务,是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伟大使命.
-
-
-
-
毛承治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全面总结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之作.其核心生态思想是关于人与自然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其理论的科学性及内涵的深刻性成为现代人类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全球生态危机大背景下,《自然辩证法》一书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及方法理论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显现出巨大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也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理论指导.
-
-
韩蕊;
赵志伟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世界性的科学功绩,其科学成就的取得在于他能够坚持正确的科学哲学思想,而他的"无限层次性哲学"思想来源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坂田昌一以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指导,先后提出了"双介子理论"、"坂田模型"和"名古屋模型"等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理论,获得了蜚声国际的巨大声誉,他的学生益川敏英和小林诚在其科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小林一益川矩阵"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
-
王志康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有一种意见,认为自然界没有辩证法(见注释),所谓自然辩证法只存在于人的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必设立自然辩证法.持这种观点的人身居教育行政高位,导致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课程时数减少,被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受到严重损害.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方法论角度,说明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中的地位.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又是最高方法论原则.
-
-
王志康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辩证法经历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唯物辩证法,而今进入了所谓辩证法新形态发展阶段.辩证法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伴随人类对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扩展与深入.科学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机械决定的世界、统计决定的世界和非机械非统决定的世界的探索.分别揭示世界的三种特性:机械决定性、统计决定性和所谓的复杂性.20世纪初,科学开始向一个新的领域——自然界的复杂性进军,而后发展到以一切领域的复杂现象为对象的新阶段。复杂性进人科学的视野,复杂性成为被使用最多的术语之一。复杂性科学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复杂性科学突破传统的机械、还原、线性的方法论,进而引导出一种新的世界观。然而,辩证法的表述方式,依然是陈旧的,没有跟上自然科学发展的步伐。虽然新科学越来越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但是辩证法的表述始终停留在依靠直观和从近代机械论决定论和统计决定论科学中找来的几个小例子勉强过日子的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辩证法的这种表述的水平,导致了辩证法被科学家们束之高阁。曾试图引导或影响科学的辩证法,往往成为新科学的绊脚石。辩证法面临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挑战。复杂性科学理论需要辩证法作新的表述。辩证法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
-
-
-
张皓健
- 《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坛》
| 2018年
-
摘要: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以科学技术尤其是自然学科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两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互区别.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是对自然辩证法继承和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