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17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社会与环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657篇;相关期刊599种,包括现代哲学、新华文摘、理论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二届国际易学大会北京年会、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郇庆治、周生贤、宋周尧等。

人与自然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5 占比:2.5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657 占比:97.49%

总计:36574篇

人与自然关系—发文趋势图

人与自然关系

-研究学者

  • 郇庆治
  • 周生贤
  • 宋周尧
  • 佑素珍
  • 廖小平
  • 张红梅
  • 蔡其华
  • 蔡永海
  • 冯之浚
  • 周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真真
    •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贯彻始终的逻辑主线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来探讨生态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哲学意义,也对于认清和解决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探讨生态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态学相结合,而是要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方式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意蕴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制约的解除提供建议。
    • 张潇梦
    • 摘要: 恩格斯晚年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研究,意在阐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并为后者提供“自然史的基础”。与马克思的这一学术分殊却为恩格斯招致了是否背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一桩公案。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自然辩证法”遗弃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性而又重归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层面,这种解读路径遮蔽了“自然辩证法”中本有的属人性与革命性维度,引致“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沿革史上的“历险”。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解蔽与合理认知既关系到恩格斯个人辩证法思想的真实高度,也直接影响到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品格。
    • 侯泱
    • 摘要: 自然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客观世界,包括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和打上人类印记的人化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追求自身的需求为目标,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去改造客观自然,使自然界适应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但这一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出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现象,主要体现在人口与资源比例不平衡、人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恶化危害人身体健康。
    • 李永宏
    • 摘要: 百年一遇的一场大雨,将王家坝村推入险境。主人公王石柱身但重任,接到预警信息后,克服种种困难,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全村没有一人因灾伤亡……本文作者采用小说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洪涝灾害来临时转移安置群众的故事,也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建筑物该如何选址?河道能否侵占?我们该如何与自然达成和解?
    • 梁琦; 林美卿
    • 摘要: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日益突出的环境恶化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佩珀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提出要返回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还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他论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生态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 王鑫
    • 摘要: 人与自然关系至今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系统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同体关系,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荣共损。文章以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研究根据,立足于现实,阐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的时代特征。落实到实践当中,反思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情况、新局面,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全民参与,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努力奋斗。
    • 马生福
    • 摘要: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无论是纵向的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横向具体的华夏文明,青海似乎总是以一种蛮荒、缺失状态示人.但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追寻文明的痕迹,我们会发现,青海的"文明之路"从未缺失,依旧闪耀.
    • 冯美晓
    • 摘要: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关于如何认识、把握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其中蕴含着的人化自然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生态思想。站在人类历史新起点,面对人类对美好自然生态的迫切现实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现实要求、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现实难题,重新思考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从中寻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指引,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邢丹丹
    • 摘要: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在吸收古代朴素自然观、扬弃机械唯物主义、批判继承德国古典自然观的过程中形成的,他提出使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得以改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消除异化劳动的关键。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研究综述的系统整理,立足于现实,阐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 王湘云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从唯物主义视角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不仅为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难题提供了科学的实践路径,也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们由危机回归理性的生态自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从哲学、经济学和实践三个维度诠释了生态危机产生的现实逻辑。人类唯有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并努力付诸实践,才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