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喻

自喻

自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人民论坛、当代老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等; 自喻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隆有、周涛、孙云英等。

自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100.00%

总计:203篇

自喻—发文趋势图

自喻

-研究学者

  • 刘隆有
  • 周涛
  • 孙云英
  • 尤今
  • 张国学
  • 张琼
  • 林伟民
  • 苗连贵
  • Garland
  • Hamlin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晓燕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从朝鲜战场负伤归国的昌耀,秉承“无意于宴居的父辈们”^(1)的传统,在一幅以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为背景的、被诗人视为“崇拜的美神”②的女勘探队员画像的感召下,前往青藏高原。作为在楚文化熏染中成长的昌耀,思接《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2)腾空远游的文脉,似乎是要去完成屈原千年之前思而未达的夙愿。自此,青海便成为昌耀的生息之地。昌耀晚年自喻“托钵苦行僧”。
    • 谢承新
    • 摘要: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写出了湖湘文化的大气磅礴,以及湖湘子弟对湖湘文化的骄傲自豪。对联中“濂溪一脉”,指的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体现了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德行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成就了莲花的君子象征。
    • 楼玮玥(整理)
    • 摘要: 作为曾经的南宋都城,杭州四时花木繁盛,冬季最惹眼的当属傲雪裁冰的梅花。宋代民间爱梅成风,帝王用它迎春,词人借花传情,文人则以此自喻。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吟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传神之句;陆游则引梅花为知己,提笔写下"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的浪漫诗篇。在咏梅的诗画故事中,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社会变迁、人文环境也一一浮现……
    • 张琼
    • 摘要: 移情的作用在画家绘画中是普遍存在的,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体会,形成自我的思想内核,然后选择所要的表达方式,画的不只是物亦是我,也是今人所称的“画如其人”。中国文人的婉转表达,不是直接的表述,而是借物隐喻,特别体现在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绘画中:画家喜欢用梅自喻高洁傲骨,竹的秀丽挺拔比喻文人的不卑不亢、兰比喻文人的清新致远、菊比喻文人的淡泊从容,从而达到“物即使我的境界”。在绘画的过程中,主观情感投入移情到所向往或者感知到的事物中,是情感转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文人绘画的特征。
    • 苗连贵
    • 摘要: 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符号。牛虽然为人驱使,但并不低贱,众所景仰,以之赞誉牛,不过分。古代社会最早以牛自喻的人,大约是春秋时期的孔子门生司马牛,一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名也是牛,字也是牛,可见其爱牛、敬牛之深!他一生躬耕,自食其力;主张"忠君"、"恤民",反对其兄的犯上作乱,祸害苍生,成为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宋朝抗金名相李纲也自喻为牛。他在《病牛》中说:"耕犁千亩实千像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 高盈
    • 摘要: 我生长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受教于一个同样贫瘠的教育时代。我常自喻那是一段黑夜,这期间,有一颗星星,照亮了我的整个夜空。一至四年级是在本村的三间土房子中度过的,全校只有一位老师,除去这两个数字还记得清楚,别的就是混沌一片了。
    • 吕俐敏
    • 摘要: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为晋司空,并州刺史刘琨所作《重赠卢谌》诗的末两句。五臣注《文选》中,李延济注释说:“百炼之铁坚刚,而今可绕指,自喻经破败而至柔弱也。”后来就以“绕指柔”比喻坚强着经过挫折之后变得随和软弱。也形容柔软之极。尤其词义演变为柔软之极之后,这个“绕”字竟然让人觉得柔软而风情,不再让人感觉有将军经历了各种苦难之后的柔弱了。绕,从糸,尧声,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绕,缠也。”对缠的解释又是“缠,绕也。”这种互训,终究还是要放到语境中,寻找二者的区别,从语言经济性的角度来看,也不会一模一样的意思造出来两个字,因此,二者一定是有些微的区别的。
    • 苗连贵
    • 摘要: 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符号。郭沫若在《水牛歌》中说:“花有国花,人有国手,你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牛虽然为人驱使,但并不低贱,众所景仰,以之赞誉牛,不过分。古代社会最早以牛自喻的人,大约是春秋时期的孔子门生司马牛,一名“耕”,一名“犁”,字“子牛”。
    • 张慧
    • 摘要: 根据咏柳主体的不同,本文将诗人专门咏柳并以柳为题的诗歌19首分成了自喻诗和她喻诗两部分。其中自喻为表明其政治态度和寄托身世之感的诗,她喻诗为李商隐艳情的诗,并尝试着从这两部分来分析李商隐的咏柳诗,来探寻诗人寄托在柳身上的情感。
    • 张增印
    • 摘要: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贤达和诗词名家,都无一例外地赞美、褒扬牛的品格与精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篇妙句,绵延传颂,至今仍启迪人心,熠熠生辉。牛具有埋头苦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奉献人类的精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有一首《牛赋》,对牛作了多方面的赞美:“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作者托物言志,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利满天下,有功于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