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
朝鲜战场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8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军事、中国文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43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党史纵横、老年世界、军事历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朝鲜战场的相关文献由81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辉、张治宇、叶介甫等。
朝鲜战场
-研究学者
- 陈辉
- 张治宇
- 叶介甫
- 萨苏
- 姜常红
- 崔隽
- 李向阳
- 杨成武
- 阿友
- 黄继阳
- 古力
- 吴鹰
- 夏莉娜
- 崔修建
- 康鹏
- 晓农
- 杨斐
- 楚春秋
- 毛剑杰
- 聂云
- 陈刚
- 陈鲁民
- 余显斌
- 佚名
- 佳音
- 侯海涛
- 关捷
- 刘光耀
- 刘向阳
- 刘明钢
- 刘炳峰
- 刘石安
- 千里溪
- 吕小麦
- 唐黎标
- 大陆桥
- 姚洪记
- 姚洪记(口述)1
- 姚淑云(整理)1
- 孙力舟
- 学芝
- 小苇
- 尹家民
- 尹新
- 庄严
- 张学辉
- 张浩
- 曲爱国
- 曾自
- 李才东
-
-
陈书荣(口述);
颜波(记录整理)
-
-
摘要:
陈书荣,1933年生于江西省万安县,中共党员。1951年7月入伍,先后在志愿军后勤部兽医防治队、志愿军后勤部五分部军马医院任化验员。1964年3月,任第七军医大学兽医。1981年,任第三军医大学器材处主治兽医。1988年3月退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面对灾难,医务工作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一辈子从医,虽未能与同行一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白衣执甲”,但也曾在朝鲜战场上忠实履行一个医者的职责,并尽心尽责地做了一辈子军营里另类的“军医”。
-
-
檀艳;
王宗志
-
-
摘要: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为遏制“联合国军”的进攻,在朝鲜铁原地区展开了绝地阻击战,战士们凭着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鏖战10余天,完成阻击任务,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美军“磁性后退”战术企图全歼志愿军主力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临津江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此时,经过半年的交锋,美军也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即志愿军后方补给线脆弱且漫长,随身携带的补给只够维持一个星期左右。
-
-
李健翔;
李贵洲
-
-
摘要: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除陆军、空军、高射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奋勇作战外,还有一个兵种也为打击入侵和来袭敌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探照灯部队。1951年9月,在朝鲜战场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空军歼击机部队的打击下,特别是投入反“绞杀战”的战斗后,志愿军空军空战能力逐步加强,活动空域逐渐向南拓展。
-
-
冯晓燕
-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从朝鲜战场负伤归国的昌耀,秉承“无意于宴居的父辈们”^(1)的传统,在一幅以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为背景的、被诗人视为“崇拜的美神”②的女勘探队员画像的感召下,前往青藏高原。作为在楚文化熏染中成长的昌耀,思接《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2)腾空远游的文脉,似乎是要去完成屈原千年之前思而未达的夙愿。自此,青海便成为昌耀的生息之地。昌耀晚年自喻“托钵苦行僧”。
-
-
李才东
-
-
摘要: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其军队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向中国东北边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并于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
-
伍辉用
-
-
摘要:
到朝鲜战场好长时间了,罗盛教一直在连部中担任文书,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每当他看到被轰炸过的村庄只剩下残垣断壁以及那些孤独的老人和孤儿时,他的心就如刀绞。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冲到前线和敌人面对面地交战啊!但是指导员不同意他上前线,他总是被留在连部整理资料。近段时间,美帝国主义的强盗们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想尽一切办法玩手段,当他们看到自己的阴谋无法得逞的时候,就叫嚣着让飞机和大炮继续“谈判”。
-
-
江上苇
-
-
摘要:
1950年12月23日,“联合国军”接到了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最大的耗一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Walton Harris Walker)中将因车祸丧命。朝鲜战争也因此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时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被选定接沃克的班。虽然朝鲜战争爆发当天,在五角大楼担任作战值班的就是李奇微,但突然要去朝鲜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他还是深感突元。
-
-
张松
-
-
摘要:
父亲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把故事装在心里,从不向外人透露半句,跟他相守半生的母亲也不例外,更不用说其他亲人。我只知道父亲上过战场,在朝鲜战场上,真刀真枪跟敌人干过。他的背上有弹片擦过的疤痕,腿上更是伤痕累累。说到这些疤痕,他总是岔开话题。身上的疤痕也成了秘密,就像他珍藏的那个小箱子,上面的锁已锈迹斑斑,但从来没有打开过。父亲不说,我们也不问。时间长了,再没有人关注。
-
-
候知健
-
-
摘要:
在1952年1月下旬,志愿军第42军指战员在朝鲜战场上观察到了非常反常的现象:雪地上出现大量的苍蝇和跳蚤。也正是在相近的时间段,臭名昭著的日本战犯、原731部队负责生物武器研发的细菌战专家石井四郎,被美国派赴朝鲜前线。美国官方的公开表态是,石井的任务是调查美军中的不明死亡现象。
-
-
赵安华
-
-
摘要: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美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围攻后,仓皇南逃,他们被途经的一幕震惊了:一排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会时刻跃然而起,向对手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