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人绘画

文人绘画

文人绘画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4253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今日中国:中文版等; 文人绘画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树华、孙淼、张琼等。

文人绘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1.71%

专利文献>

论文:4253 占比:98.29%

总计:4327篇

文人绘画—发文趋势图

文人绘画

-研究学者

  • 李树华
  • 孙淼
  • 张琼
  • 张西昌
  • 李杰文
  • 邹乐
  • 龙德明
  • 丁亚雷
  • 丁学华
  • 万新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关伟
    • 摘要: 把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与禅宗放在一起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文人绘画的艺术特性与禅宗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人绘画在创作观念上试图超越对物象形态的单纯塑造,使绘画审美走向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与自然无障碍沟通。这得益于禅宗审美观的影响和渗透。禅宗在佛教理论上所构建的审美方式契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因此,文人绘画借助禅宗来构建个体精神上的价值取向,并形成独特的绘画品格。深入了解文人绘画和禅宗美学的关系,对进一步理解文人绘画的观念来源、启发当代的绘画创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 刘墨
    • 摘要: 诗的功能,正如孔子所说:“兴”“观”“群”“怨”——以诗寄兴,以诗观世,以诗求友,以诗抒情。离了诗,文人画就被抽掉了灵魂;离了诗,文人绘画的形象也被剥离了所寄托的深义。
    • 李树华
    • 摘要: 文人绘画作品中的山石盆景1.赵伯驹绘画作品中的盆景赵伯驹,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南宋著名画家。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赵伯驹绘画作品中多处描绘有盆景。《汉宫图》描绘汉宫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画面中的禁中苑囿湖石叠堆成山,穿越山洞可登上城楼,砖砌城墩表面向内斜收。此图无论画树石远山、人物车马、楼阁家具,用笔工整细腻,结构严谨写实,比例正确。画面人物虽小,仍可清楚分辨其身份与活动内容。本幅无名款,董其昌(1555—1636)跋文订为赵伯驹所作。画面楼阁厅堂中央偏前摆放一巨型盆景;楼门左右两侧各陈列两盆大型盆景,共五盆盆景。每一侧的两盆盆景中,一盆为珊瑚盆景,一盆为正在开花的花木类盆景(图4-113)。
    • 李树华
    • 摘要: 元代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类盆景1.文人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类盆景(1)任仁发《琴棋书画图》中的盆景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元代画家、水利家,书学李北海,画学李公麟。擅长人物画,所画人物笔墨苍润,生动传神,他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二马图》《出圉图》《张果见明皇图》以及《琴棋书画图》等。
    • 人民日报(文/图); 张西昌
    •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体现,而与饮食相关的生活内容也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题材。从古至今,在诸如画像砖石、建筑壁画、生活器用、文人绘画、民间美术等领域中,都不乏与食物本体及劳动耕作相关的审美表达。在当代美术创作中也涌现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发展的新作品。这些与饮食相关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面貌上与传统美术有所区别,更在构思立意上体现出与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
    • 李树华
    • 摘要: 元代绘画作品中的山石类盆景1.文人绘画中的山石类盆景(1)王振鹏《姨母育佛图》中的山石盆景与盆插珊瑚王振鹏擅作界画与佛教人物,《姨母育佛图》即是代表之作。该画既有界画功底,又承袭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画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块略加皴擦,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得单调。
    • 郭旭
    • 摘要: 中国绘画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文人绘画与民间艺术相互渗透的特殊艺术现象。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文人画家走向民间,吸收了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文人绘画的创新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种艺术环境下,民间艺术家更好地学习文人士大夫的艺术审美精神和绘画技巧,使具有强烈民间特色的工艺作品逐渐“雅化”。文人绘画与民间艺术在交流和融合中产生紧密的联系,二者的作品风格、形式、审美品位等逐渐相互渗透与融合。
    • 张琼
    • 摘要: 移情的作用在画家绘画中是普遍存在的,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体会,形成自我的思想内核,然后选择所要的表达方式,画的不只是物亦是我,也是今人所称的“画如其人”。中国文人的婉转表达,不是直接的表述,而是借物隐喻,特别体现在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绘画中:画家喜欢用梅自喻高洁傲骨,竹的秀丽挺拔比喻文人的不卑不亢、兰比喻文人的清新致远、菊比喻文人的淡泊从容,从而达到“物即使我的境界”。在绘画的过程中,主观情感投入移情到所向往或者感知到的事物中,是情感转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文人绘画的特征。
    • 朱浩云
    • 摘要: 众所周知,整个元代尽管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1279—1368),但是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注重笔墨情趣,将传统书法融入画中,强调诗、书、画的统一,强调文学修养,绘画不求形似,这一点集中反映在山水和花鸟身上,同时,元代开创了文人绘画的一个新天地。
    • 孙淼
    • 摘要: "日本南画"一词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取义于中国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中的"南宗画",日本南画是以中国明清文人画样式为基础,融合了日本民族审美特质,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日本重要绘画流派。日本文人绘画的萌芽16世纪中叶,基督教曾在日本国盛行一时,这使得日本的当权者把基督教视为具有潜在颠覆力的宗教,是来自欧洲殖民扩张的威胁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