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膜炎,细菌性

脑膜炎,细菌性

脑膜炎,细菌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451382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儿科杂志等; 脑膜炎,细菌性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英、朱敏丽、杨蕾等。

脑膜炎,细菌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51382 占比:99.98%

总计:451494篇

脑膜炎,细菌性—发文趋势图

脑膜炎,细菌性

-研究学者

  • 刘俊英
  • 朱敏丽
  • 杨蕾
  • 林振浪
  • 水泉祥
  • 俞锡林
  • 刘俊举
  • 刘冬青
  • 刘钢
  • 吕朝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美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考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137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其中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66例列为对照组,以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71例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查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糖定量、蛋白定量)、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硫化氢(H2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97.18%(69/71)、92.96%(66/71),均高于对照组80.30%(53/66)、75.76%(50/66)(P0.05).结论:美罗培南、头孢曲松钠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对病原菌清除、血常规复常均有促进作用,同时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脑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 徐晓露; 唐芹芳; 罗容
    • 摘要: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 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 徐晓露; 唐芹芳; 罗容
    • 摘要: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 许邦礼; 康文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心诊断的16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及普通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总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特征.结果 169例患儿中,重症组43例(25.4%),普通组126例(74.6%);重症组治愈21例,存在并发症10例,放弃治疗死亡9例,临床死亡3例;普通组治愈98例,存在并发症17例,自动出院11例,随访2例死亡.重症组与普通组呼吸衰竭、惊厥、意识障碍、血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培养阳性、振幅整合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血清糖比值、影像学脑实质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不仅具有脑膜炎表现,还存在脑实质受损和(或)脑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此类患儿应加强管理、及早识别、精准诊治,以期改善预后.
    • 孙雪荣; 崔凯洁; 孙佰秀; 徐莉莉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GBS)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药敏试验特点以及治疗转归情况,为其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7月—2019年7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GBS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发热和气促,18例出现惊厥(其中1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其余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增高;血和(或)脑脊液培养出GBS共49株,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头颅MRI或CT检查21例异常,其中合并颅内出血6例,室管膜炎4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3例。平均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为(42±15)d;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使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21例,万古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类7例,美罗培南联合头孢菌素类2例。经治疗,治愈17例,好转5例。结论GBS脑膜炎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疗程长,易出现并发症,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医师可结合炎症血清学指标(CRP和PCT)的检测进行早期识别,避免漏诊和误诊。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时进行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足量和联合使用强效抗生素对该病病儿非常重要。
    • 赵斯钰; 吴言; 郑妍妍; 高兰; 贾珊珊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脑脊液病原体培养结果,将81例患儿分为A组(病毒性脑炎,20例)、B组(结核性脑膜炎,28例)、C组(化脓性脑膜炎,24例)及D组(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所有患儿均接受NGS检测,计算并比较NGS诊断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NGS检测结果显示其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62.30%,准确度为61.73%,阳性预测值为34.29%,阴性预测值为82.61%.NGS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56.60%,准确度58.02%,阳性预测值为42.50%,阴性预测值为73.17%.NGS判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87.72%,准确度82.72%,阳性预测值为70.83%,阴性预测值为87.72%.NGS判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0.28%,准确度90.12%,阳性预测值为53.33%,阴性预测值为98.48%.NGS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炎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S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其诊断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的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S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NGS诊断价值较高.
    • 赵帝; 赵云松; 谢瑱; 赵钢
    • 摘要: 目的 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5例合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约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6.350,95%CI:1.750~23.046;P=0.005),癫(癇)发作(OR=5.114,95%CI:1.363~19.193;P=0.016)、神经功能缺损(OR=10.409,95%CI:2.781~39.480;P=0.001)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634×106/L(OR=3.538,95%CI:1.014~12.345;P=0.048)是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这4项指标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概率为66.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9~0.968,P=0.001),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曲线与理想曲线的趋势较一致,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初步构建的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早期发现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提供线索.
    • 史吉峰; 郑之芃; 刘冰; 胡冰; 陈天明; 郭欣; 陈荷英; 刘钢; 刘海红; 窦珍珍; 郭凌云; 冯文雅; 周怡; 李颖; 金欣; 胡惠丽
    • 摘要: 目的 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 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 钟小玲; 舒敏
    • 摘要: 儿童屎肠球菌脑膜炎(EFM)发病率低,但是其导致的患儿死亡率高.由于屎肠球菌具有天然耐药性,并且治疗该病的药物,均难以穿透患儿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达到对屎肠球菌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儿童EFM的临床治疗迄今尚较困难,近年随着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产生,更加大了临床对EFM的治疗难度.笔者拟就儿童EFM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加深儿科医师对儿童EFM的认识,从而对该病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
    • 孔凡贞; 张瑞品; 刘子英; 强光峰; 杨蕾; 刘瑞寒; 辛美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感染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防治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对比分析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1例,死亡5例;预后不良组年龄<2岁10例,预后良好组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6.9±18.9)d]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8.0±5.68)d];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蛋白定量[(4.14±2.89) g/L]、乳酸脱氢酶水平[458(235,1247) U/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09±1.47) g/L、99(59.75,221.2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发病年龄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9,P=0.018).结论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年龄每小1个月,本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10%;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定量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提示预后越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