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源法

能源法

能源法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73049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法学、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第二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比较论坛、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等;能源法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国兴、陈海嵩、莫神星等。

能源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3049 占比:99.73%

总计:173509篇

能源法—发文趋势图

能源法

-研究学者

  • 肖国兴
  • 陈海嵩
  • 莫神星
  • 谭柏平
  • 张勇
  • 曹俊金
  • 林晶
  • 王欢欢
  • 黄振中
  • 龚向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倩
    • 摘要: 我国2020年《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立法目的在结构层次、推演逻辑等方面均有不足,无法统摄整个能源立法实践,极大影响了能源法的立法质量。不同的立法目的产生不同的法律实效,我国能源法的立法目的不仅取决于能源法的位阶,而且必须以实现“双碳”目标为价值指引。能源法需要遵循从“理念”到“价值”再到“目的”的推导逻辑,从形式诉求和实质要义出发,设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立法目的条款。
    • 李静; 柯坚
    •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国际责任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政策方式所确立的国家目标。基于法律的政治逻辑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法的环境保护功能进一步聚焦到低碳功能。然而,置身于价值与功能交汇地带的能源法,虽有低碳功能转型与多元价值之间契合的显正功能,但也带有低碳功能转型引起供给安全价值与环境安全价值之间,以及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之间张力的潜负功能。在明确能源法结构障碍与功能选择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态实践理性为进路,以“生态善”为价值坐标,遵循整体化原则,递进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个人、企业基本用能权保障原则等价值原则,提出了破解能源法结构障碍,消解其潜负功能的法律对策和建议,包括重构以能源基本法为核心的、包容相关部门法的协同化法律体系;确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直接规制目标,建立化石能源约束与非化石能源促进之间的结构性互补制度,以及政府权力、市场产权与公众权利之间的结构性协同制度。
    • 摘要: 全国人大:发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2年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提出,2022年,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包括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等;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金融稳定法、能源法等;预备审议项目包括修改反间谍法,制定电信法、网络犯罪防治法等。
    • 曾文革; 任婷玉
    • 摘要: 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完善以促进新能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制度保障。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多种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规范,但仍存在现行能源法律制度与具体实践错位,现行技术与管理规则难以满足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政府推动新能源利用的有效性不足,国际合作面临挑战等问题。我国应理性认识双碳目标对新能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出台《能源法》,完善支持新能源电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法律制度方面探索煤炭与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联动的发展模式,制定技术、标准等基础规范保障新能源入网,制定智能电网的法律规范,优化新能源的运营配置,强化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政府责任和激励机制,构建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合作和多边标准互认的法律机制。
    • 肖国兴
    • 摘要: 汇集政党政治的制度理性直接决定着《能源法》的生命力,然而制度理性必须从政治宣言演绎为具体制度设计。停留在政治宣言的政党政治虽然能为《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带来理由,但不能为《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带来具体的行动规则。为了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建立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服务于能源立法现代化,政党政治必须成为《能源法》的制度设计。
    • 刘苗
    • 摘要: 能源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应将完善能源立法融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全过程,以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并以此促进解决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立法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能源领域的两大难题。因此,应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从技术创新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推动产权制度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保护,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协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
    • 唐梦媛; 张玮琪; 张泽龙
    • 摘要: 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以立法指明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并明确规定"能源领域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开经营",传递出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和健全能源法治体系的决心.本文在能源改革的立法背景下,以放开竞争后的售电业务为例,利用战略管理的五力模型探讨行业的竞争格局,并结合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业态,提出电网企业竞争性业务发展的五点趋势.研究结论对电网企业在新一轮能源体制改革背景下找准定位、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张栋
    • 摘要: 推进能源低碳发展是推动我国能源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能源低碳发展理念的落实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供给,为其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激活制度绩效,实现新发展理念与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有效对接与内在契合.为落实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制度绩效,我国能源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路应围绕着对产权效率的激励、对竞争秩序的维护以及对监管效能的提升三方面展开.
    • 杨春桃
    • 摘要: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碳排放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完善能源立法体系,推进能源法治化进程,对于破解环境问题至关重要.以"能源法"为基本法的我国能源法制度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高权行政监管与市场化产权改革之间冲突的外部结构约束,以及行政权配置模式的组织法抉择的内部结构制约,使得能源法制度体系虽然具有保障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显正功能和配置能源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责、权、利的潜正功能,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权力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侵犯个人权益的潜负功能.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减排国际承诺并致力于构建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能源法结构优化及其制度完善成为破解能源立法体系结构障碍和不足的可行进路.应在明确能源法律制度结构约束与功能选择之间因果联系的基础上,以分析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能源单行法存在的问题为缩影,破解能源法制度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消解其负功能,优化其结构、完善其制度.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建立能源基本法与各单行法之间结构性衔接制度;建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立政府权力与市场产权之间结构性均衡制度;提升能源生态环保价值,建立绿色低碳能源激励与传统化石能源约束之间结构性互补制度.
    • 老木
    • 摘要: 长期以来,氢气不过是一种工业气体。近几年,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氢气地位开始上升到新能源产品的高度。2019年,氢燃料电池首次被纳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去年,氢能又被纳入国家《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国产业投资有个特点:政府一主导,全国就发热,这次的氢能产业热也不例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