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2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325305篇;相关期刊1064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等;网络犯罪的相关文献由289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志刚、姜瀛、张辉等。

网络犯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2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5305 占比:99.12%

总计:328183篇

网络犯罪—发文趋势图

网络犯罪

-研究学者

  • 于志刚
  • 姜瀛
  • 张辉
  • 郭旨龙
  • 陈文昊
  • 刘丰杰
  • 吴沈括
  • 孙小龙
  • 孙道萃
  • 尚红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他们用行动践行着“网络安全为人民”的职责使命。聚焦群众关切开展“净网”行动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网络违法犯罪,梅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不断推动网络犯罪全链条打击,从源头上遏制涉网违法犯罪多发高发势头。
    • 李明见
    • 摘要: 网络共犯体系异化,使得传统共犯理论和司法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帮助行为在网络空间的表现类型多样化,中立的帮助行为、片面的帮助行为在网络共同犯罪形态中广泛存在。我国已通过刑事立法、司法解释逐步构建了网络帮助犯的刑事责任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面对网络帮助行为的归责障碍,应坚持刑法总则下的共犯立法模式,肯定片面共犯的适用以及完善明知的判断规则,以更好地解决网络共同犯罪帮助行为的归责问题。
    • 唐博
    • 摘要: 当前我国打击网络犯罪面临着犯罪地管辖模式失灵、指定管辖失范以及并案侦查缺乏监督三大管辖问题,原因在于我国立法思路不科学、侦查中心主义带来的外部监督乏力和诉讼保障制度不健全。对此,应当在坚持以犯罪地为中心的基本管辖原则下,明确指定管辖范围和程序,探索一定程度上的集中管辖,同时强化法检监督制约和程序制裁,以期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任务。
    • 何珍祥; 王丽莹
    • 摘要: 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我国第五大主权空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由于技术上和认知上的不成熟,让很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分析了网络犯罪技术性、智能性、隐蔽性等新特征,这给侦查取证带来了诸多难点。侦查取证与网络空间治理间的联系,以及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对网络空间治理构成了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侦查取证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审查规则,提升证据效力,加大对平台监管力度等网络空间治理对策,为依法治网提供新的路径。
    • 摘要: 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公安局网安大队立足基层网安工作职能职责,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创新管网治网理念,净化网络空间环境,严打网络违法犯罪。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墙”陇西网安始终把宣传防范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第一关口”,引导群众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预警预防网络犯罪,从源头上保障群众上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 章琦
    • 摘要: 深度伪造制造的虚假音视频,正在不断地重塑大众对于真实的认知,并可能瓦解社会整体的信任基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出其可能对自然人、法人、国家和社会的潜在威胁,深度伪造风险的严峻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导致现有规制路径的局限和治理困境。对深度伪造技术进行干预,避免该技术滥用紧急且必要,作为颠覆性技术的深度伪造的现实风险需要对其治理进行顶层设计,而民法、行政法规制的有限性和刑法规制的正当性要求特定情形下的刑法规制以维护数字社会的基层信任和网络。
    • 叶小琴; 李静
    • 摘要: 风险社会是网络犯罪治理面临的新背景,基于网络空间存在虚拟状态不稳定性和时空流动性的现代型风险,我国网络犯罪刑法治理面临国内立法滞后性和国际规则碎片化的挑战。建议我国在积极主义刑法观指导下通过法益的早期化和公共化、构成要件的革新化,扩大刑法保护圈,从而提高自身治理网络犯罪的能力,并主动参与网络犯罪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 袁培铮
    • 摘要: 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比例逐年提高,鉴于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易破坏性与隐蔽性等特点,电子证据的取证异常困难。相关部门不仅要依靠颁布的规定执行,还需要提高取证人员的技术能力,同时,也要随时升级取证设备。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电子证据的含义与特征,第二部分从法律法规、人员素质、技术升级三个角度重点探讨了电子证据的网络取证。
    • 摘要: 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2021”专项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网络违法犯罪和网络乱象,持续发起强大攻势,全力打好网络犯罪歼灭战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战。截至12月,共侦办案件6.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3万名,行政处罚违法互联网企业、单位2.7万余家,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 程科; 王佳旎
    • 摘要: 现代网络犯罪充分依赖非法网络支付手段进行资金结算,非法网络支付模式快速迭代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智能化、国际化趋势。除传统卡对卡转账和第三方支付转账方式,网络犯罪资金新型转账方式包括通过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跑分”平台、虚拟货币充值等进行支付结算。网络犯罪黑色产业团伙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支付手段,逃避监管和风控,较典型的方式有限制资金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的化整为零、及时在支付方式上灵活调整,从而避开监管风头。针对非法支付结算乱象,公安机关在巩固对传统银行卡转账、第三方支付工具转账查控的同时,应根据各类非法网络支付手段,完善资金查控与预警监测;应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推动相关部门协同治理,加强防范和监控;同时要加强网络犯罪危害的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