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0年内共计223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8篇、会议论文70篇、相关期刊999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第十一届刑事法前沿论坛暨死刑改革路径与方案研讨会等;风险社会的相关文献由22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康之、崔德华、冯志宏等。
风险社会
-研究学者
- 张康之
- 崔德华
- 冯志宏
- 庄友刚
- 张道许
- 钱亚梅
- 刘秦民
- 夏玉珍
- 谢友倩
- 郭小平
- 侯书和
- 刘小红
- 刘魁
- 史安斌
- 叶良芳
- 张广利
- 李梁
- 胡洪彬
- 陈忠
- 何国强
- 刘婧
- 刘岩
- 刘红
- 周术国
- 师索
- 张洪根
- 朱丹丹
- 李春雷
- 李清聚
- 杨亮才
- 杨柳
- 毛宝铭
- 王振
- 肖文涛
- 胡象明
- 许斗斗
- 赵延东
- 郭玮
- 魏传光
- 鲍磊
- 付绯凤
- 何小勇
- 侯守杰
- 兰奎
- 兰荣禄
- 冯歌
- 刘娜
- 刘尚希
- 刘敏
- 刘鹏
-
-
李少文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传染病防治法》是预防传染病和控制重大疫情以及监督保障应急防疫工作的基础性法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出此法存在的不足.法律修改应当立足风险社会的背景,坚持有限功能主义立法观,做好风险分配.在此基础上,该法加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科学理性,吸纳专家参与和决策,发挥传染病防控机构的独立、专业优势,贯彻依靠科学的方针.第二,加强风险沟通,扩大公众参与的力度和深度,完善信息公开与交流,贯彻依靠群众的方针.第三,重视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体系,贯彻中央地方双向并行的治理逻辑,加强问责.第四,坚持法定程序,完善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公民权利保障等程序.
-
-
张康之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在认识和解释风险社会产生的众多原因时,也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所利用的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时间的资源价值日益彰显,对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时间资源的稀缺化,都导致了风险社会特征的日益强化.于此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特别是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工业社会的框架中,并未在政治等活动中把时间的维度纳入,致使社会风险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险社会生成的奥秘.不过,时间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旦作出这种分解,就会发现作为时间当下的现在中包含着人的能动性,而人的这种能动性则可以在风险社会中充分诠释时间的价值.时间还有着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两种存在形式,社会时间是建构性的.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时间的质的属性其实就是人的时间拥有和利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恰恰是合作行动的前提.
-
-
倪娟;
张雅慧;
张楚然
- 《江苏高教》
| 2020年
-
摘要:
风险不仅对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念、组织机构和利益结构等造成严重威胁,它的不可预测性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抑或是各个领域而言都是一项重大挑战.从教育学视角来看,教育风险需要领导者在时间压力以及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条件下,采取有效行动进行关键决策以应对风险.因而如何增强教育领域对风险的敏感性、降低公共机构的脆弱性、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都应该是今后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必由之路.面对风险,教育领域应该克服治理过程中过程性遮蔽与结构性混乱等方面的困境,对自身的治理能力取得较大突破,以有效确保教育秩序的有序化.
-
-
范春萍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 2020年
-
摘要:
进取性危机、科技与工程前沿巨风险、杰文斯悖论,是从不同领域分别发现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人类困境.梳理了三种困境的基本含义及关系脉络,形成杰文斯悖论六阶表述;认为三者有共同的"自消解性"特征,可归入"风险社会"理论之"自反性"概念之下;指出多发共在的自消解性困境共同指向人类生存基础,并以其"自消解性自反性"成为风险社会的极端特征和终极困境;分析困境的某些共同成因,探讨了人类走出困境的微弱可能性和巨大困难;提示危机已相当迫近,机会窗口已相当狭窄,启蒙和教育是基础共识建构的必要前提,人类须尽快行动以找到逃脱或削弱自消解性困境的路径.
-
-
张康之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风险社会成为一个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社会使人类变成了命运共同体,但却是消极的命运共同体.为了将这个消极的命运共同体转化为积极的命运共同体,需要确立起属于这个社会的基准社会价值.在风险社会中,只有人的共生共在才是适当其称的基准价值.也只有这一价值转化为人的价值观时,才能作用于人的一切行动,资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的共生共在这一价值的社会选择既不可以通过权力也无法借助于民主,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主的事业.认识到人的共生共在是风险社会中的基础性社会价值,虽然是来自于风险、危机事件频发以及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压力,但也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自觉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是人的道德自主性.
-
-
任晒
- 《甘肃理论学刊》
| 2020年
-
摘要:
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任务,构建环境治理的法治体系成为应对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以环境风险为重要议题的社会风险理论内含了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风险解决的路径探索,对中国环境治理法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环境治理的法治构建上,应当重视制度自反性,构建“回应型”环境立法;预防“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强化责任导向的环境执法;遵循风险预防原则,探索能动性环境司法;实现“政治再造”,形成公众参与的环境法治氛围.
-
-
-
-
-
-
王虎;
郑友德
- 《第二届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行政约谈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和行政法变革语境下日益显性化.学界目前关于行政约谈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对其"是否属于行政行为以及属于何种行政行为"争论上.以宪法基本权利功能体系保障和行政宪政主义理论视角观之,行政约谈应脱离传统大陆法系行政方式法教义学下"以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学知识体系核心构成"研究范式之局限,转而从"过程意义上的行政决定策略"角度予以考量.在风险社会挑战下,行政约谈宏观上对"回应型"法理论的回应及微观上对社会"民情"的洞察契合了风险行政法规制手段需求而生长出制度张力.我国当下各领域,尤其食品安全治理领域,行政约谈制度设计应实现从问题中心向过程中心的转变.
-
-
何亮亮;
许颖;
陈芳
- 《2016年第十三届长三角法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环境风险的爆发性增长导致社会公众的焦虑和恐惧日趋强烈,对安全的需求已成为环境刑法据以存在的根基.环境侵害的间接性、复合性、潜伏性和滞后性等特质促使环境刑事立法的价值立场从个体权利保障向社会风险控制转变,环境刑事政策亦不断扩张,并通过在司法解释层面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对刑法规范体系的渗透.在积极预防思想影响下,刑法防线不断前移,反而加深了环境刑事司法的危机.
-
-
施建清;
周孙章
- 《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风险社会的关口,环境危机尤为突出,刑法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利器理应有所回应.基于文本规范、立法理念、犯罪构成等多种维度可以显见海峡两岸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积极演变,比较分析海峡两岸立法则为中国大陆解决立法体例、刑罚适用规制等方面不足提供参考借鉴.然而,风险社会衍生的风险刑法本身蕴含着刑法风险,在规制环境犯罪同时仍应谨守罪刑法定、责任主义等基本准则,以期实现环境刑法与生态文明的长效相应.
-
-
焦富民
- 《第三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单一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矫正正义,其通过双极性的结构意在平衡侵权人和受害人间的利益,追求的是个人正义,并依据矫正条件的不同更倾向于实现个人自由抑或是个人安全;大规模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分配正义,其通过三层分配的结构旨在尽可能恢复被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追求的是社会正义,偏重于社会安全的实现.风险社会背景下大规模侵权不能被单一侵权所涵盖,侵权法应当确立其独立地位.作为一类新型的侵权行为,大规模侵权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且是一种更为严格的归责原则.
-
-
- 《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 2013年
-
摘要:
2013年春节期间,一条"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的微博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舆论哗然,再次引爆环境污染这一敏感话题.由此可见,基于微博这一载体的现代传播技术及其应用存在着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即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文章将以"山东地下水疑被污染"为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究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在风险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媒介如何在已然波谲云诡的现代社会中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在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态势以及传播路径进行一番梳理后,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了众多有代表性的风险社会议题,因而议题一出现,社会关注度便迅速升高,不仅有众多网民在微博上大力谴责,更有人民网、凤凰网、新华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率先发表以"新的一年,向地下水污染宣战"为题的新闻报道,随后《新京报》《京华时报》《福布斯中文网》等20多家媒体相继跟进,截至2月28日,媒体关于"山东潍坊地下水污染"的报道有2590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其中究竟包含了哪些风险社会议题呢?,新传播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的产生,一份通知文件引发的舆情危机,生态风险等,对此必须加速技术风险的传播机制与策略,研究全民动员:舆论引导的新实践,环境保护靠"宣传起家":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全民环保"的实现,新媒体如微博所具有的低门槛、相对的言论自由、较强的互动性等特征颠覆了传统媒体,受众面迅速扩大,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受众对于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度更高,因而声势更为浩大,同时新媒体具有发布信息迅捷及时、传播方式多样新颖的优势。
-
-
-
-
杨超;
凌学武
- 《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应急志愿组织凭借其组织化、专业化、志愿性等优点,在风险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昌市应急志愿组织为个案,详细分析应急志愿组织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准确定位组织功能、实现组织管理标准化、法制保障志愿者权益及强化组织间沟通等发展建议.
-
-
焦旭鹏
- 《第十一届刑事法前沿论坛暨死刑改革路径与方案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揭示了风险社会的发生机理.自反性现代化这一社会变迁进程置换了刑法的社会基础,改变了刑法的基本任务,重新定位了刑法的价值取向.深入阐释自反性现代化的刑法意义是发展风险刑法理论的必由之路,从宏观社会学到理论刑法学的知识路径是发展风险刑法理论的优先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