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2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677709篇;相关期刊728种,包括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经济(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研讨会、2014年科技强检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成果研讨会、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等;电子证据的相关文献由25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品新、唐明宏、刘志军等。

电子证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2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7709 占比:99.72%

总计:679637篇

电子证据—发文趋势图

电子证据

-研究学者

  • 刘品新
  • 唐明宏
  • 刘志军
  • 王宁
  • 熊志海
  • 徐敏
  • 许元进
  • 黄步根
  • 丁丽萍
  • 刘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珍祥; 王丽莹
    • 摘要: 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我国第五大主权空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由于技术上和认知上的不成熟,让很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分析了网络犯罪技术性、智能性、隐蔽性等新特征,这给侦查取证带来了诸多难点。侦查取证与网络空间治理间的联系,以及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对网络空间治理构成了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侦查取证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审查规则,提升证据效力,加大对平台监管力度等网络空间治理对策,为依法治网提供新的路径。
    • 黄丹
    • 摘要: 由于电子证据存在易篡改、易伪造等问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判定成为证据法理论中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难点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电子证据分布式存储方案解决传统中心化存储所面临的非法删除与篡改等问题,从而实现电子证据的分布式信任机制。此外,为了防止电子证据在链上共享时泄露给非授权用户,需要对其进行加密操作,同时为了防止证据采集者上传错误数据,需要对其进行认证操作。针对电子证据的保密性与不可否认性需求,提出一个新的多中心环签密方案,对电子证据进行匿名认证与加密操作,防止签名者身份信息泄露及证据数据被非授权用户获取。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案适用于电子证据存储认证区块链系统,且比同类型环签密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揭晨曦
    • 摘要: 社会高速发展,电子证据作为新型的证据种类,法律赋予电子证据独立的证据地位,但是法律的滞后性,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运用,侦查监管的缺失和取证过程中不规范等问题层出不穷,提供有效电子证据的占比较低,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可信度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完善立法、加强取证能力建设、规范取证流程、培养高素质电子技术人才等方面对电子证据进行阐述。
    • 陈志勇; 施旭阳
    • 摘要: 依赖经验的船舶设计工作对档案需求较高,其中电子档案兼具参考数据和凭证证据价值。虽然法律界已经认可了电子证据的地位,但囿于思想观念、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电子档案难以在船舶设计领域得到真正的认可。针对“前端控制”思想在船舶设计领域备受挚肘的情况,本文提出以“后控制”模式实现船舶设计档案的“单套制”运行,阐述了通过一系列管控手段,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使归档行为和设计流程有机结合,互为补益。
    • 王鑫; 刘玉
    • 摘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电信诈骗也愈发猖獗,在这种大环境下,利用电子证据,为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提供便利也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刑事电子证据的使用和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刑事电子证据的易篡改和易销毁导致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本文拟通过对电子证据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弥补现有法律在电子证据鉴真存在的不足;建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等措施进行完善。
    • 黄成; 孔尧
    • 摘要: 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相关电子证据的认定属于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审查认定过程中极大程度依赖专门知识辅助。当前电子证据提供的审查辅助规范大多关注电子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对其证据关联性方面则关注不足,审查实务中由此遇到了一定疑难。有鉴于此,对此类电子证据审查需做出一定改良,办案机构可考虑常态化引导此类案件的被害方支持审查工作,就关联性做出说明,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审查电子证据
    • 郑帅
    • 摘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成为司法领域无法绕开的话题,其具备的客观、多样、复合等特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改变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修订)将数据信息列为证据的一种,称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在证据体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电子证据的搜集、提供、审查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显现,通过分析当前民事诉讼案件中电子证据应用情况,探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电子证据作用提出建议。
    • 吴文博; 刘依卓
    • 摘要: 文章从电子证据以及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出发,介绍了数字取证工具的种类以及相应数字取证工具及其应用,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计算机技术,探究数字取证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沈玉东; 费凡; 吴名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电子证据在各类案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司法机关对电子证据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是司法机关之间传递电子证据时面临的挑战。因此,笔者基于区块链和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技术,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多节点共同维护等特点,在公安、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建立一个证据链平台,实现电子证据的网上流转,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 孙梦龙
    •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对物理空间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电子数据的技术性需求与司法实践的转化式适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司法区块链的制度化建构为电子数据的线上化证明提供了“区块链+司法”的全新发展方向。在存证阶段,司法区块链通过数据稳定存储,建立数据可信载体与全程可追溯机制。在取证、举证阶段,司法区块链可以通过借助参与共识,辅助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并对接公证机关出证。在质证、认证阶段,司法区块链能够有效减少电子数据生成机制、存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区块链平台下的电子数据证明以法律规则与技术共识耦合的方式开启了电子数据全流程线上化证明的司法证明新高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