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侦查取证

侦查取证

侦查取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02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首届法律适用国际高层论坛、第14届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等;侦查取证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波、李尧、刘志军等。

侦查取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9.2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702 占比:90.64%

总计:2981篇

侦查取证—发文趋势图

侦查取证

-研究学者

  • 谢波
  • 李尧
  • 刘志军
  • 刘权
  • 吴影飞
  • 张健
  • 张双桥
  • 李翊
  • 熊红文
  • 翁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珍祥; 王丽莹
    • 摘要: 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我国第五大主权空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由于技术上和认知上的不成熟,让很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分析了网络犯罪技术性、智能性、隐蔽性等新特征,这给侦查取证带来了诸多难点。侦查取证与网络空间治理间的联系,以及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对网络空间治理构成了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侦查取证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审查规则,提升证据效力,加大对平台监管力度等网络空间治理对策,为依法治网提供新的路径。
    • 闫霞飞
    • 摘要: 经济犯罪持续增加,其中以涉众型经济犯罪最为突出。如何进行资金查控、资金筛选、资金穿透等方面的取证,实现资金溯源,是侦查实践中取证面临的难题。传统电子数据取证手段会出现获取电子数据不完整、固证程序繁琐等问题。为了克服巨量离散涉案电子数据带来的取证困难,以区块链特有的属性再结合密码学、电子签名等网络技术所特有的去中心化、安全系数高、信任程度高等特征,对区块链技术在涉众型经济犯罪资金溯源侦查取证、固证技术方面相关理论及核心优势加以探索分析,进而提出以区块链技术为架构的系统性取证、固证技术方案及模型,以期对侦查实践作出理论指导。
    • 刘潇雨
    • 摘要: 对程序正义、人权保障等法治价值的追求与司法实践中的有关诉求引发我们就非法电子数据排除问题的关注。非法电子数据排除规则的缺失致使非法电子数据的排除缺乏法律正当性基础;电子数据侦查取证规定的滞后给取证行为的合法性认定带来困难;电子数据审查适用过程中,控方用实物证据代替电子数据进行举证的行为,法官以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代替合法性审查的思路加剧了非法电子数据被认证和排除的难度,这些都成为影响我国非法电子数据排除的不利因素。未来,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非法电子数据排除规则;从确定电子数据取证行为性质、划定电子数据取证范围、增设以权利保障为基点的取证规则等方面健全电子数据侦查取证程序;构建“双重审查规则”和“层次性电子数据合法性审查规则”以纠正电子数据审查适用中的两种偏离,从而推动非法电子数据排除在我国落地生根。
    • 薛楠
    • 摘要: 在我国,公安机关承担着刑事案件侦查取证的权能,基于办案需要,侦查人员往往需要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就对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作出了规定。侦查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第三方技术协助、司法鉴定、见证和配合等四种模式。从制度设计的逻辑来看,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模式分别由程序要求、技术需求和资源依赖等因素决定。随着网络犯罪的猖獗和电子数据的广泛应用,第三方参与的实践行为与制度规定有所出入,凸显出一些制度问题,包括第三方主体定位不清晰、权责不匹配、参与程序不健全和权力监督不到位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侦查取证中的第三方参与制度,公安司法部门应当合理界定第三方的资格准入条件,客观构建第三方参与机制,严格设定第三方参与的证据审查程序,全面规范第三方的权力监督体系。
    • 郭军伟
    • 摘要: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自《决定》发布以来,司法学界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实践探索便未停止过,其中“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改革背景下的侦查取证工作是一项研究热点。文章将结合《证据法学(第七版)》一书,明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改革对侦查取证所提出的新要求,反思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取证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基层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能力的对策。
    • 黎施
    • 摘要: 从"审判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法院地位不在公检之上,侦查环节依然重要,要保障证据符合程序和实体要求.在过往"侦查中心主义"影响下,侦查取证工作在现场勘查、物证送检、口供以及证据获取充分与否等方面存在问题.适应"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命案侦查应及时全面进行现场勘查,提高物证提取保管及送检的质量,做好口供的记录、固定及证据证明等工作,提升命案侦查取证质量,为案件侦破和顺利进入审判打下坚实基础.
    • 周好峰
    • 摘要: 对瑕疵证据进行补正不仅是为了满足厘清案件事实与保障基本诉权的现实需要,也是稳定社会秩序与实现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欲有效降低瑕疵发生之频率,需规制侦查取证之流程与拓宽监督取证之形式.不仅如此,立法还需发力,一方面可将被追诉者对瑕疵的明示同意增设为治愈瑕疵的路径之一,另一方面应当明确救治瑕疵之程序.为提高侦查人员救治瑕疵的积极性,不妨赋予法官一项处罚建议权.
    • 赵定坤
    • 摘要: 为分析投毒杀人案件的侦查取证难点及对策,提高侦查机关对于疑难命案的侦办能力,在界定此类案件概念的基础之上,说明其所具有的投毒过程隐蔽、投毒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时空差、直接证据少且难获得、实物证据少且证明力易缺失、毒物轨迹不清等特点,指出此类案件在案件性质证明、投毒行为证明、因果关系证明、犯罪嫌疑人供述收集和全案证据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实践难点以及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争议,并最终提出以毒物和投毒行为为中心分别构建全案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体系的实践对策,以及适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理论对策,对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背景下的疑难命案侦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霞
    • 摘要: 环境犯罪案件侦查的主体主要是公安机关,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勘查、涉案物证提取、污染物检测鉴定。环境犯罪案件侦查能及时获取并固定环境犯罪案件的涉案证据,为定罪量刑和惩治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并减少环境犯罪。但目前环境犯罪案件侦查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侦查启动程序相对迟缓、侦查取证面临不少挑战、侦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司法鉴定存在许多困难。有必要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及时启动侦查程序;提升现场取证能力,完善证据收集体系;进一步重视管理培训,加强侦查能力建设;并改进司法鉴定方法,规范司法鉴定工作。
    • 李磊
    • 摘要: 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是其重要特征,具有无形性、对载体的依赖性、易丢失、易篡改等特点。因网络犯罪具有远程、非接触、涉众型等特点,犯罪手段翻新快、技术性、隐蔽性强,侦查取证难度较大,而电子数据因具有极强的证明力,能够有效证明传统证据无法证实的网络犯罪事实,成为网络犯罪案件的“证据之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