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1970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等;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文献由8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雯雯、孙国贵、张萍等。
肺癌脑转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970篇
占比:99.35%
总计:52310篇
肺癌脑转移
-研究学者
- 刘雯雯
- 孙国贵
- 张萍
- 徐明鑫
- 李恩成
- 王琪
- 周梅
- 孟宪宇
- 李安弘
- 胡万宁
- 许峰
- 万明辉
- 付培彪
- 何颖
- 俞梅娥
- 吴桐
- 周俊荣
- 周平坤
- 周春梅
- 周洋
- 夏廷毅
- 姚伦广
- 孙伟建
- 孙璞
- 宋晶
- 张语涵
- 徐廉松
- 徐茜
- 曹阳
- 朱旭勇
- 李军
- 李奥琦
- 李姗姗
- 李心茹
- 李慧妍
- 李扬
- 李新瑞
- 李燕
- 李鸿茹
- 杜小慧
- 杨波
- 梅桂丽
- 涂洵崴
- 王仁生
- 王勇
- 王晓琪
- 王玉梅
- 王秀珍
- 王绿化
- 秦丽娟
-
-
童慧
-
-
摘要:
目的:比较用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安徽省泾县医院收治的7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7例。用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纯采用放化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8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5.1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相比,用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
李雪
-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接收的9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分别应用全脑同步放疗结合同步化疗治疗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83.33%)高于常规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P=0.007);联合组生存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4,P<0.001);联合组1年生存率相较于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P=0.041);联合组1、4、10周生存质量分数较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1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
-
宋伟
-
-
摘要:
目的分析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到邹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放化疗,研究组44例给予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45%,比对照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27.87±3.26)分比对照组(24.56±2.2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90.87±5.42)分高于对照组(81.34±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7,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比对照组20.4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5)。结论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
邹中华;
李仁利
-
-
摘要:
目的:研讨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时联合应用靶向治疗、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放化疗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研究组施以靶向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在放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
秦永辉;
陈婷
-
-
摘要:
目的:探究适形调强放疗结合靶向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疗结合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行靶向治疗结合适形调强放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4.8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疗结合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
-
李安弘;
周梅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予以放化疗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采用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例数对比(1例vs 8例)、消化道不良发生例数对比(0例vs 6例)、脱发发生例数对比(2例vs 11例)、肝功损害发生例数对比(1例vs 5例)、皮疹发生例数对比(3例vs 5例),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建议推广.
-
-
李璇;
张国平;
潘汉成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4例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全脑放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情况、血清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体及脑转移灶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而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效果良好,能增强放疗敏感性,提升杀灭肿瘤效果,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
付强;
张益玲;
付璐璐
-
-
摘要:
目的:观察肺癌脑转移与NSE、LDL-C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有肺癌脑转移)和对照组(无肺癌脑转移).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SE、LDL-C等情况,统计分析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NSE浓度显著升高(P<0.05),LDL-C浓度显著减低(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与NSE、LDL-C密切相关,可能为肺癌脑转移的独立变量.
-
-
徐媛媛;
赵凯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前者用放化疗治疗,基于此,后者增加靶向治疗,对比生存时间、复发率及转移率、总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放化疗治疗时,联合靶向治疗,既能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率与转移率,又能提升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
李安弘;
周梅
-
-
摘要:
目的:探究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予以放化疗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采用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脱发、肝功损害、皮疹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发现,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建议推广.
-
-
WANG Bin;
王斌;
田华琴;
TIAN Hua-qin;
WANG Yan-jie;
王艳杰;
LIANG Gui-wen;
梁贵文;
LI Hong-liang;
李宏良;
HUANG Xiao-qing;
黄小青;
CHEN Xue-zhang;
陈学彰;
杨耀林;
YANG Yao-lin;
HUANG Yong-li;
黄泳立
- 《首届广东中医科学大会暨中美肿瘤学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四虫散联合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2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1.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4个月,治疗组有延长生存期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后躯体功能改善、症状减轻、总的生活质量较前提高;对照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较明显、总的生活质量未见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的躯体功能、肿瘤症状及总的生活质量要高,恶心呕吐反应明显要轻,3-4级中性粒细胞下降数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能达到减毒增效,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有延长生存时间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
-
陈莉
-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观察了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缓解肺癌脑转移引起的恶心呕吐、头痛的效果.通过对1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的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陈东梅;
Chen Dongmei;
Meng Xiangying;
孟祥颖;
Shen Ge;
申戈;
Sun Bing;
孙冰;
Cong Yang;
丛阳;
Liu Chao;
刘超;
Wang Qian;
王倩;
Wang Junliang;
王军良;
郝瑞敏;
Hao Ruimin;
Wu Shikai;
吴世凯
- 《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索肺癌脑转移患者海马转移发生率,分析海马转移高危因素,判断海马保护安全性,以协助筛选实施海马保护WBRT人群.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2014年间收治的34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勾画海马及海马周围5mm边界,Logistics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确定海马转移的高危因素.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颅内总转移灶1621个,发生海马转移16例,海马转移发生率4.6%(16/345),病灶发生率0.99%(16/1621).海马及其周围5mm发生脑转移者42例,海马区转移发生率12.2%(42/345),病灶发生率2.78%(45/1621).Logistics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脑转移数目与海马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0,HR=1.14).疗后发生颅内进展者139例,海马区转移复发率12.2%(17/139).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基因状态与患者脑转移后OS相关. 结论:脑转移数目为海马转移高危因素,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更易发生海马转移.海马保护WBRT适合于脑转移数目少、肿瘤分期早及存在基因突变或重排肺癌脑转移患者.
-
-
郅润娜;
王景艳
- 《2015年全国临床药师高峰论坛暨江西省医院药事管理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肺癌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脑转移较为常见.有报道称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3%-65%,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性肿瘤,占各种恶性肿瘤的40%-60%.而瘤周水肿是脑转移的特点之一,有时水肿的体积会超过转移瘤,加重患者的神经症状。患者男,76岁,因"左肺癌伴脑转移放疗后,咳嗽、发热1天"于2015年4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左肺癌伴脑转移,癫痫"病史.2014年发现患者左肺癌伴肺内转移,脑转移瘤.半年前出现抽搐,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后到本院治疗,行降颅内压、抗癫痫治疗,后在医院行放疗,症状稍缓解,一直未复查.患者近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咳白色黏液痰,神志尚不大清,无其他不适.入院诊断为左肺癌Ⅳ期(肺内、脑转移)继发性癫痫.通过该份病例肺癌脑转移的降颅内压治疗用药调整,作为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等相关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而且要有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者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对患者进行优化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免受或减少、减轻与用药有关的伤害,维护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
-
魏水剑;
翁秀华;
王长连
-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厄洛替尼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小分子EGFR受体抑制剂、脂溶性较强,理论上可透过血脑屏障.已有文献报道其在人体脑脊液的透过率可达5.1%,且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越高疗效越好.全脑放射治疗可破坏血脑屏障,促进厄洛替尼透过血脑屏障.目前促进其血脑屏障透过率的联合用药尚无研究,但甘露醇、冰片、P-gp或BCRP抑制类药物有可能提高厄洛替尼的血脑屏障透过率.有大量研究表明冰片与多种抗肿瘤药合用均能明显促进药物进入血脑屏障,如果冰片可以增加厄洛替尼在脑组织中的分布,这将会是对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的有益探索。
-
-
张纬建;
洪芙蓉;
陈金梅;
洪金省;
邹喜
- 《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同期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52例。放疗前有脑转移瘤相关症状或体征者47例,无相关症状或体征者5例。全脑放疗等效生物剂量37.5~55.2Gy,脑转移灶等效生物剂量46.88~78.13Gy.可搜集到放疗后3个月所复查的颅脑CT或MRI者42例,无颅脑CT或MRI资料者10例。通过分析放疗后1周脑转移瘤相关症状或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根据放疗后3个月复查的脑部CT或MRI图像来评估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1.4%(43/47),其中CR率为57.4%(27/47),PR率为34.0%(16/47).调强放疗有效率为33.3%(14/42),其中CR率2.3%(1/42),PR率31.0%(13/42).全组失访4例,随访率为92.3%(48/52).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6个月、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6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灶等效生物剂量≥56Gy组的生存期优于等效生物剂量<56Gy组(P=0.029).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灶等效生物剂量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38).结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效。脑转移灶等效生物剂量大于56Gy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
-
陈康林
- 《2012年全国有毒中药的研究及其合理应用交流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毒菌亦称毒蘑菇,一般是指蕈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是菌物中一类含毒素的类群.自然界的毒菌估计达1000种以上,而我国至少有500种.就多年来考察研究和查阅资料,目前包括怀疑有毒的在内多达421种,已知毒菌毒素30多种,说明中国毒菌物种及毒素多样性很丰富.毒菌及其毒素又是具有潜在的研究开发前景的资源,包括应用于生物防治、药物抗癌以及生物科技等许多方面.肺癌脑转移非纯从头痛等症状判断用药,而应以适应脑的特定生理和病位;以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治与未治而辨体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综合用药,以求良好疗效.
-
-
-
李东明;
朱广迎;
吴昊;
石安辉;
余荣;
贾飞
- 《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评价全脑放疗(WBRT)后大剂量容积弧形调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剂量递增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4例病理学明确诊断非小细胞肺癌,CT或MRI检查诊断有脑转移,病灶数为1-4个,肿瘤直径在2-5.11cm之间.回归递增分析(RPA)Ⅰ级3例,RPAⅡ级15例,RPAⅢ级6例.放疗全脑6MV-X30Gy/10F后,应用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局部病灶容积弧形调强加量,PTV=GTV+O.3cm,95%计划靶体积(PTV)接受100%处方剂量,处方剂量根据肿瘤大小,脑水肿程度,危及器官影响进行调整.结果:应用等剂量分布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0.79±0.72,剂量均匀性指数(HI)1.06±0.35。随访至2012年5月,中位存活7个月,最长15个月,死亡4例,复发2例,脑水肿3度1例,肢体症状2例。结论:全脑放疗后大剂量容积弧形调强治疗肺癌脑转移剂量逐渐递增,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时间缩短,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建议靶区处方剂量在12-16Gy之间。
-
-
寇温;
杨天宁;
武新安
-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循证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应用文献证据为临床提供治疗建议,使药学监护有据可循,更好的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rn 方法:临床药师在1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中,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通过检索pubmed(2000.1-2013.12)、CNKI(2000.1-2013.12)数据库,选择高证据等级的文献作为评价患者用药方案的依据.首先评估了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方案的预期收益;其次依据MASCC指南就吉非替尼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了预防措施;第三通过各类药学检索工具发现和预防了利培酮和昂丹司琼之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rn 结果:医生在靶向药物选择,不良反应预防以及用药方案调整等方面均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避免了抗精神病药与止吐药合用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使吉非替尼引发皮疹的严重程度大幅减少,从保证了患者治疗过程顺利,使得患者脑转移症状最终得以控制,顺利出院.rn 结论: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药学监护,使药师和医生在药物治疗方面更容易达成共识,同时也保证了药学监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