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09912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讯、自然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2008华东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学及其在医药、农畜、食品科学中应用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等;结构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饶子和、尹大川、王大成等。

结构生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09912 占比:99.99%

总计:2110088篇

结构生物学—发文趋势图

结构生物学

-研究学者

  • 饶子和
  • 尹大川
  • 王大成
  • 郭云珠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 张仙芳
  • 张学敏
  • 张辰艳
  • 施一公
  • 郭卫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Nature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 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 摘要: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f9细胞)研发由魏于全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Sf9细胞),基于结构生物学的精准设计,靶向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部位,利用昆虫细胞在培养液中大量繁殖,将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虫细胞,生产出高质量的重组疫苗蛋白。该研发成果2020年2月获批临床试验后,以5.1亿元作价投资入股成立了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目前,该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中国、日本、尼泊尔、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巴林、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同步开展。
    • 无; 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 摘要: 一、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将于10月中下旬或11月初(视疫情防控而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大会的学术交流内容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STM、AFM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显微分析仪器在物理学、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结构生物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建筑和地学等领域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显微学相关仪器的理论、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发展与改进;电镜及其它显微学仪器的使用、改进与维修经验的交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经验等。会议还将邀请相关仪器设备的厂商做电镜和其他仪器的最新发展介绍及产品展示。第十三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将同期举办(显微大赛投稿请务必在9月15日前发送至dzxwxb@126.com,便于整理同时抄送dzxwxb_cps@163.com)。
    • 摘要: 施蕴渝: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4月生于重庆,1960年考入中科大生物物理系,自此她与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施蕴渝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运用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取得诸多创新性成就,为中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贡献。
    • 摘要: 9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nantioselective[2+2]-cycloadditions with triplet photoenzymes”的研究论文。团队结合有机合成、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理论计算和结构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将有机化学发展的二苯甲酮类三重态光敏剂定点插入到选定蛋白的手性空腔中,构建了含非天然光催化活性中心的人工“三重态光酶”。
    • 游仪
    • 摘要: 施蕴渝,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4月生于重庆,196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自此她与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施蕴渝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运用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取得诸多创新性成就,为中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 王明月
    • 摘要: 2019年2月,浙江省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西湖大学第一批获准成立的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集结了一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领衔的多学科团队攻坚队伍。他们充分发挥各前沿学科优势,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多学科人才合作研究新机制,为提升我省乃至我国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力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动能。
    • 甄张赫; 李文军; 林瀚智; 秦松
    • 摘要: 藻类是光合自养的水生孢子植物,为了适应水下弱光的特殊生境,藻类捕光天线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从发现藻类捕光天线的存在到至今的70多年间,其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首先是利用生化及普通光谱技术研究结构组成(1950-1980年);其次是利用X-ray晶体学技术研究局部精细结构(1980年至今);再次是利用电镜技术研究完整的粗略结构(1980-2010年);最后是近10年来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完整的精细结构(2010年至今).目前以蓝藻、红藻、绿藻和硅藻为主的藻类捕光天线复合体完整的精细结构均已被解析,仅2019年就有10余种精细结构被发现.藻类捕光天线系统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不仅搭建了对结构与功能统一认识的桥梁,而且为深入揭示藻类光合作用高效能量传递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基础.将藻类捕光天线系统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对光环境的适应性成为未来的重点,并将为藻类捕光天线蛋白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刘凯雯; 刘志杰; 华甜
    • 摘要: 趋化因子(chemokine)及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在介导细胞迁移、增殖和抵御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免疫环境中炎症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中有20多种趋化因子受体和近50种趋化因子.一种趋化因子可以结合多种受体,反之亦然,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趋化因子调控网络.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我们更深入理解趋化因子受体家族的激活机制与药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已解析的与内源性趋化因子配体或其类似物结合的趋化因子受体结构,分析了趋化因子激活相应趋化因子受体的分子机制,以及对于抗癌药物开发设计的重要性.
    • 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之一,为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奠定基础。光合细菌、微藻、苔藓以及高等植物等光合生物,通过各种各样的光系统复合物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其中紫细菌的光合反应中心是第一个得到解析的结构,并且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个膜蛋白复合体结构解析成果荣获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近年来,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光系统复合物结构和光能高效转化机理得到解析。我刊特组织“光合膜蛋白”专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硅藻捕光天线岩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红藻大型水溶性捕光复合体藻胆体、绿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及相关捕光天线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光合放氧反应的微观机理与人工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