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线形监控

线形监控

线形监控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9780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甘肃科技、甘肃科学学报、福建建材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综合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城市化协同发展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线形监控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玉祥、欧阳祖亮、代志勇等。

线形监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9780 占比:99.93%

总计:189911篇

线形监控—发文趋势图

线形监控

-研究学者

  • 冯玉祥
  • 欧阳祖亮
  • 代志勇
  • 侯文崎
  • 刘大洋
  • 卢伟荣
  • 周登文
  • 孙蕾
  • 岳振民
  • 张小艳2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渝; 吕会龙; 李前云
    • 摘要: 针对部分桥梁线形复杂、安装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了确保拱肋能够按照设计值顺利合龙,必须将拱肋的安装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须对大桥拱肋的安装进行线形监测。该文以拱梁组合体系桥梁威海市石家河公园大桥拱肋安装时的线形监控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数据准备阶段介绍了控制点复核的方法、桥轴坐标系的建立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时考虑的因素,及监控数据的准备等;在拱肋安装阶段介绍了拱肋在线形监控时所采取的方法、限差要求、观测的时间节点、胎架及拱脚的安装测量、拱顶合龙段的吊装定位及拱肋的精确调整等。实现了主副拱肋的顺利合龙、拱肋线形满足设计要求,符合线形监控的预期目标,可为今后拱梁组合体系桥梁拱肋安装时的线形监控提供参考。
    • 邓飞
    • 摘要: 以某铁路特大桥为例,开展了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法设计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本次设计的监控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将顶板与底板差值变形监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而传统方法无法实现这一点。在某铁路特大桥的(48+80+48)m连续梁结构施工过程中,监控方与施工方通力合作,应用文章介绍的线形监控方法,顺利有效地实施了各项工作,很好地完成了监控工作,为该连续梁的顺利竣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汪一波
    • 摘要: 桥梁施工监控是确保项目施工工序合理的关键举措,通过施工监控收集现场数据、工艺参数,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工程结构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和结构验收,以确保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刚构桥线形监控的必要性和内容,分析了施工误差状态,根据分析验算结果调整控制参数,对后续施工桥梁结构状态及相关问题处置加以预测,旨在为同类型工程项目监控提供参考。
    • 刘永刚
    • 摘要: 为研究Y墩刚构桥悬臂施工监控关键技术,以主跨148 m的Y墩刚构勇进路大桥为工程背景,从桥梁结构特点、施工方案、预拱度概念、施工监控线形测点方案和合龙施工工艺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施工监控的预拱度概念,提出了有效的线形监控手段,对比分析了不同合龙施工工艺对施工合龙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成桥线形为设计线形与成桥预拱度之和,成桥预拱度计算与施工预拱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采用梁顶钢筋头测点反算梁底标高,进行线形监控,可有效避开波浪型梁顶面引起的较大误差;合龙施工工艺对合龙误差影响较大,在确定最大悬臂段立模标高前,应先确定最终的合龙施工方案,以准确预测合龙误差,实现顺利合龙。
    • 杨晓强
    • 摘要: 随着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悬臂浇筑法已成为桥梁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挂篮施工因其施工成本低、操作灵活、移位方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以大跨度连续梁桥挂篮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最后对挂篮施工过程进行了受力验算和安全分析,检算结果表明工艺合理、方法可行、安全可靠,施工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 李强; 王明刚
    • 摘要: 线形控制是大跨度连续梁建造过程中的难点,传统控制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差、干扰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介绍一种大跨度桥梁信息化施工监测和控制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通过静力水准仪、应变传感器、测量机器人等设备进行自动化远程采集,提高了采集效率和数据精度,减小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依托移动互联远程双向传输控制技术,将桥梁施工现场数据实时推入控制研究中心;并运用施工控制原理性和经验性知识,搭建控制决策专家系统.研究表明,整体系统可实现大跨度连续梁桥的高精度施工控制、高效率外业观测与智能化分析决策.
    • 刘婷婷
    • 摘要: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工序对成桥后的主梁线形与结构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阶段的进行,结构的受力状态随着环境温度、湿度、临时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张拉等因素不断变化。故而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如何确定混凝土实际龄期引起的弹性模量、收缩徐变、实际结构几何尺寸变化,如何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以检验施工状态是否与设计一致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估结构内力和变形、指导后续施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进行,使成桥的内力与线形达到设计要求,是桥梁线形监控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 金正凯; 徐升桥
    • 摘要: 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较长、工艺复杂,易受材料、环境、施工误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可以确保结构安全,并使成桥时的线形、受力状态尽可能与设计状态吻合.澜沧江特大桥主跨为342 m上承式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提篮拱桥,采用二次竖转法施工,对其进行施工监控,于跨度的各1/8位置处布设线形测点及应力测点,重点关注主拱成形过程拱肋线形及其受力状态.将线形监控、应力监控所得数据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管劲性骨架合龙时各定位控制点的高程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二次竖转合龙精度较高;后续主拱成形过程各阶段测点挠度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主拱施工线形较好,且具有足够的刚度;主拱受力状态与理论计算规律基本符合,应力值在安全范围内.
    • 刘首峰
    • 摘要: 以某高速公路196 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将改进BP神经网络运用到该桥施工过程线形监控,并将监控实测数据和相关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梁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累积变形较吻合,线形光滑、顺畅,线形控制效果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