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1980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吉林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黎、朱永亮、杨策等。
中药化学成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9803篇
占比:99.93%
总计:320035篇
中药化学成分
-研究学者
- 张黎
- 朱永亮
- 杨策
- 雷蕾
- 王新洲
- 亢力
- 叶祖光
- 张卫东
- 汤法银
- 肖培根
- 谭蓉
- 钱向平
- 刘志强
- 刘毅
- 刘淑莹
- 崔蒙
- 庞婕
- 李美蓉
- 李良琼
- 李进
- 李雪
- 梁光义
- 汪德刚
- 游维丽
- 王海东
- 王耘
- 胡文娟
- 董俊兴
- 薛秀珍
- 陈新
- 陈海生
- 靳婷
- (Missing)
- Li Ganggang
- Qi Guofeng
- 丁东宁
- 丁安伟
- 丁平
- 丁晨光
- 丁晴
- 丁璐萍
- 丁红
- 万新
- 丘明明
- 丛月珠
- 东贵华
- 严俊
- 严晓梁
- 严玉平
- 乔章星
-
-
于连婷;
矫艳磊;
于美娜;
雷玉敏;
马莹慧
-
-
摘要:
Caco-2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癌细胞,可以参与药物的吸收、代谢、转运等过程,被看作分化的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微绒毛等结构,并可分泌大量的小肠上皮细胞特有的蛋白、酶以及转运体.研究表明,Caco-2单层细胞模型可以用来探究不同条件因素对药物吸收转运的影响,对研究药物吸收机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
左建娇;
王津;
魏萱;
张晓亚;
容潇
-
-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主要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脂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据统计全世界有近4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20年后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因此DN已经成为困扰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难题。DN的主要特征是大量蛋白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生活等多方面都造成巨大负担。因此,近年来DN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和热点。
-
-
褚洪高;
唐倩;
李娟娟
-
-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环烯醚萜苷类和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 (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柱温30°C,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40、278 nm.结果 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9.16~306.56μg(r=0.9994)、3.34~53.28 μg(r=0.9991)、5.30~84.64 μg(r=0.9995)、0.80~12.80 μg (r=0.9994)、0.46~7.20 μtg (r=0.9992)、2.78~44.48 μg (r=0.9996)、6.02~96.16μg(r=0.9999)、33.22~531.36 μg (r=0.9999)、3.92~62.72μg(r=0.9992)、2.38~37.92 μg (r=0.9997)、1.32~20.96 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4.62%~107.53%之间,RSD均小于3.0%.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11种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
-
李丹;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
-
摘要: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寻找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定性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等特点,在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寻找快速定性中药化学成分的方法,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和离子淌度质谱3种质谱技术以及诊断离子、分子网络、最佳碰撞能、碰撞截面、定量结构-保留关系模型5种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面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
杨婕
-
-
摘要:
思维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中医思维是中国的传承瑰宝,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思维贯穿于中医各个临床医学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中医思维的应用逐渐弱化,为将传统中医思维发扬光大,需要重视对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中医思维方式运用.本文以中药化学专业教学为例,简单阐述中医思维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
倪震
-
-
摘要: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瑰宝,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合理化是提高药效、较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炮制方法不仅需根据长期中药学经验积累和实践,还需明晰炮制过程对中药化学成分产生的影响,避免因炮制引起的过多药性改变以及炮制对药效的降低作用,对研究新型炮制工艺,完善现有炮制方法有利.
-
-
厉博文;
陈立;
杨岚;
董俊兴
-
-
摘要:
The plants of genus osmunda have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They have long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fugal and inflammation diseases. These plants have broad bioactivities and contain various chemical constituents such as flavonoids, esters and steroids. They also have high nutrition value, food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with composition of protein, lipids, carbohydrates, cellulose and trace elements (K, Ca, Mg, P, Fe, etc). The world wid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the genus osmunda on plant resourc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bioactivitie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is paper provided the evid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itment.%紫萁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临床常用于病毒、真菌、炎症等的治疗.属中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内酯类、甾酮类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驱虫等生物活性,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和钾、钙、镁、磷、铁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食用及观赏价值.本文对紫萁属植物从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
苑婕;
薛媛;
贺虹
-
-
摘要:
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等优势结合,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强有力手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本文旨在总结概述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血清化学、中药代谢组学、中药指纹图谱、中药细胞膜色谱及亲和超滤质谱等方面得到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The combined technique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ince it combines the high efficiency of LC separation with the confident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Studieson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of TCM are key to TCM modern research.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nents,serum pharmacochemistry and metabonomics of TCM,as well as the study of the fingerprints of herbal drugs,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and affinity ultrafiltration mass pectrometry,which offered referenc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LC/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
Qi Guofeng;
Li Ganggang
-
-
摘要:
Malt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itamin B exercises for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of the liver. Polysaccharides have the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glucose. Enzymes have the effect of digestion and accumulation. Alkaloids are related to terminating lactation, Soothing the Liver and induced abortion. Dietary fiber helps to strengthen spleen.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lt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lt related preparations.%麦芽为常用中药,在其炮制方法与药物功效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麦芽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出其所含的维生素B有疏肝健脾作用,多糖有降血糖作用,酶类有消食化积作用,生物碱与麦芽回乳、疏肝及下胎作用相关,膳食纤维有助于健脾行气利便.目前对其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已有一定研究,但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
-
-
-
杨秀伟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生命有机体是物理学和化学的有机整合,躯干、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核、核仁等是这个有机整合体的机械部分;体液是生命有机反应的介质;隔室构筑了封闭和/或开放的通道,阻止或允许信息流在时空上的定向、定时走势和强弱,有机分子主宰了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有机反应缔造了化学生物学学科,缔造了生命中的化学世界.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有机体,自稳态是其存在的条件.宏观的气质性病变包含了物理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生命有机体从自稳态渐变为自稳态失衡,演变为各具特征的"证候",医者对患者施行外源化学性调节.而物理性调节只是"纠错"的一种辅助性手段.预防、治疗、康复,是外源化学性调节的最终结果,外源化学性与内源化学性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药既是一种对生命有机体施行调节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是多分子天然组合物,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为达到理想的预防、治疗或康复的效果,中医巧妙地利用了合理组合物(单味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或按中医理论优化的合理组合物.实际上,中药是"生物合成药物"的一种应用形式,一种分子一种分子的合理组合物.对于疾病来讲,并不一定合理组合物中的每个分子都有直接的作用,而是各施"君、臣、佐、使"的功能职责.因此,中药对某种疾病或证候的有效与无效,直接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存在与否和其量的多寡. 伴随"基于中药化学成分体内过程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成分的发现策略"的实施,可衍生出:1.体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2.具生物学活性和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3.物活性与药代动力学综合筛选,类药性物质的发现策略,4.然组合化学定量构效关系的发现策略,5.学成分多样性与生物活性多样性关系的发现策略。
-
-
何媛媛;
樊娇娇;
林瑞超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免疫衰弱学说(WOLFORD)指出随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衡态调节机制发生障碍,抗病能力减弱,感染、肿瘤及免疫综合性疾病等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常成为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如铁皮石斛、人参、三七等单味中药以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药复方,文章就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抗衰老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
-
-
-
刘旭;
徐江平;
游文玮;
杨雪梅
- 《2006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质量评价的难点与重点.目前能较客观反映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全貌的指纹图谱,是唯一获得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正得到普遍重视.本实验建立了首乌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7个共有峰,其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在3﹪以内,在此基础上确认了各共有峰的归属;计算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均在0.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的技术指标稳定,重现性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