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特性
空气动力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450841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技术与市场、农机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年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14ANSYS中国技术大会、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空气动力特性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吴甲生、李争起等。
空气动力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0841篇
占比:99.97%
总计:450994篇
空气动力特性
-研究学者
- 王军
- 吴甲生
- 李争起
- 杨明智
- 梁习锋
- 严波
- 刘成晔
- 周屈兰
- 周林抒
- 张传聚
- 张玉斌
- 徐通模
- 惠世恩
- 戴斌
- 秦裕琨
- 苗瑞生
- 蒋科军
- 雷娟棉
- 丁勇
- 付业凡
- 任枫
- 全晓娟
- 兰海鹏
- 冯卓群
- 冯旭辉
- 刘佩斯
- 刘堂红
- 刘大胜
- 刘扬
- 周丹
- 周佳媚
- 孙向东
- 孙海素
- 孙锐
- 张健
- 张宏
- 张振京
- 张永成
- 张海华
- 张超
- 彭傲平
- 徐明彩
- 戴樟和
- 李志辉
- 李思忠
- 李桂波
- 杜健
- 杨志刚
- 杨海鹏
- 熊小慧
-
-
邵恺怿;
牛智有;
于重洋;
吴文涛
-
-
摘要:
为获取水产颗粒饲料的悬浮速度参数,采用自制悬浮速度测定试验台对膨化饲料与颗粒饲料的悬浮速度进行测定,并采用双因素等重复试验法和响应曲面法分析了粒径(1~4 mm)和含水率(5%~25%)对水产颗粒饲料悬浮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和含水率对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的悬浮速度均影响极显著,且粒径比含水率对悬浮速度的影响更显著,但粒径和含水率的交互作用对悬浮速度影响不显著;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悬浮速度均随粒径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以决定系数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膨化饲料悬浮速度的三阶预测模型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为0.993 1;颗粒饲料悬浮速度的双因素交互预测模型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为0.959 1。经过试验验证,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悬浮速度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5.4%和±6.1%,说明预测模型可靠。试验结果可为气动式投喂装置、气力输送装置和分选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
-
刘昭青(编译)
-
-
摘要:
江南造船厂推出了“江南智能帆”,是一种风力辅助推进系统。该系统使用防沙平底木船上的帆。“江南智能帆”基于一个计算平台,以评估帆空气动力特性并选择机翼参数。依据该风向,靠选择最佳的帆位置,该帆将产生最佳的助推效果,可节省多达4%的船舶能量。在波涛汹涌的海况下,该帆可以快速缩回和储存,以确保该船的安全。该帆的帆面材料由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在确保风压下结构强度的要求下,进行了该整个帆的轻量型设计。
-
-
马佳乐;
唐玉荣;
张永成;
张宏;
刘扬;
兰海鹏;
牛浩;
张兆国
-
-
摘要:
坚果破壳取仁是坚果深加工的基础,是提高坚果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壳仁分离是坚果破壳取仁的重要工序,是提高坚果壳仁分净率和降低损失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为此,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坚果壳仁分离的现状,重点从壳仁分离技术、壳仁混合物空气动力学特性及壳仁分离机械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分析了坚果壳仁分离加工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坚果壳仁分离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坚果壳仁分离术及分离设备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
马佳乐;
牛浩;
张宏;
刘扬;
兰海鹏;
王法安;
张永成
-
-
摘要:
核桃壳仁混合物空气动力特性是实现核桃破壳后壳仁分离的重要理论基础,为了提高核桃破壳后壳仁分离效果,降低核仁损失率和含杂率,研制了一种核桃壳仁混合物悬浮速度测定试验台,并对'温185'核桃破壳后壳仁混合物进行了悬浮速度试验.研究表明:1/2仁、1/4仁、1/8仁和1/2壳、1/4壳、1/8壳以及分心木的悬浮速分别为18.1~19.3 m/s、16.1~18.9 m/s、14.6~16.9 m/s、12.4~15.0 m/s、8.7~11.0 m/s、7.7~10.2 m/s、3.3~3.9 m/s,核桃壳、仁主要组分之间悬浮速度差异较大,利用气流清选可有效实现破壳后核桃壳仁混合物的分离,可为新疆核桃壳仁分离装备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
-
丁扬志;
孙霁宇
-
-
摘要:
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稳性以及安全性影响重大.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建立了不同尾部、不同车身前部的汽车几何模型,并对几何模型进行了流线型处理.设置各模型的计算域初始条件以及选取湍流模型,对计算域内的网格进行剖分,并对网格进行了无关性处理,以消除网格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各模型的气动特性进行计算,分别计算了相同车身前部不同车尾外形、相同车尾外形不同车身前部汽车的气动力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经过流线型处理后的汽车进行对比,以分析汽车车前身和车尾的外形设计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
-
张子彬;
李志辉;
白智勇;
彭傲平
-
-
摘要:
针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无控飞行轨道衰降数值预报需要快速确定轨道积分高精度计算模型中的空气动力,在发展基于修正Boettcher/Legge非对称桥函数的天宫一号空气动力特性当地化算法基础上,对当地化算法的运算流程及对应程序代码进行了整体分析,根据原程序热点代码集中、数据独立性强及传输需求少等特点,发展了多核处理单元的并行优化方法.引入CUDA架构的GPU设备同时,开展了系统、算法以及语句三个层次的并行优化,设计了GPU内存对齐访问方案,使用数据传输函数,将算法求解部分内循环经过展开与合并,整理为整体移植入核函数的一个循环,利用GPU较强的并行计算能力提升运算效率,对函数、循环、指令等代码语句进行级别优化.使用设计的并行计算方案对类天宫飞行器空气动力特性当地化串行算法程序进行CPU+GPU移植优化,达到了近5倍的并行加速比,且使单次求解中GPU数据传输时间缩减为原来的23%,证实了并行方案和优化设计手段的高效实用性.在类天宫飞行器空气动力特性GPU并行算法程序验证基础上,使用GPU并行程序对天宫飞行器轨道衰降飞行340~120 km过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不同迎角、侧滑角等飞行姿态计算分析,提供了大量可供轨道飞行力学数值预报的空气动力计算数据.
-
-
-
-
蒋伟;
旷水章;
毛圣
-
-
摘要:
通过改变吉利全球鹰轿车的外型,在符合行业法规及汽车性能要求的条件下解决了减小行驶阻力的几个问题,就车身外型优化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建议.在不降低动力性能的条件下,充分满足社会对车辆低碳节能的要求,不仅可以节约用车成本,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较大作用.
-
-
方正;
王大镇
-
-
摘要:
针对传统高速列车单节车体空气动力特性优化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单节车体空气动力特性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获得单节车体的实验数据,然后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单节车体的结构参数能够改善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优化后的升力、侧向力和倾覆力矩系数分别降低了11.5%、8.05%和17.5%,并且优化后的单节车体压力系数与原有单节车体相比得到了改善.
-
-
-
LI Zhihui;
李志辉;
WU Junlin;
吴俊林;
PENG Aoping;
彭傲平;
TANG Geshi;
唐歌实
- 《2014年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对非规则板舱组合体天宫飞行器300到200公里低轨道飞行过程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计算建模,提出考虑复杂构型物面遮盖效应面元解析法与经修正的Boettcher/Legge非对称桥函数,发展基于三角形面元逼近复杂外形通用处理方法,建立适于天宫飞行器复杂物形处理与面元气动力系数计算规则;将DSMC方法与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运动论统一算法应用于天宫飞行器简化外形气动力当地化关联参数计算修正,建立针对大型复杂结构天宫飞行器低轨道飞行控制过程空气动力特性一体化快速算法与程序软件.对大尺度园柱体外形与天宫飞行器300~200km不同高度变轨飞行过程不同攻角与侧滑角及帆板平面与本体主轴不同夹角复杂构型气动力特性计算分析验证,表明天宫飞行器在200公里以上低轨道飞行控制过程,所受空气动力系数随飞行高度发生显著变化8%~50%,证实长期在轨运行的大型航天器若采用统一固定的气动力系数,误差累积巨大,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低轨道飞控大气阻力仍是制约航天器定轨预报精度最关键因素.
-
-
Lai Chen-guang;
赖晨光;
Man Chao;
满超;
Wen Kai-ping;
文凯平;
Sun Hao;
孙皓
- 《2014ANSYS中国技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次研究利用FLUENT平台的动网格和User-Defined Function(UDF)技术,以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实现了汽车转弯这一动态行驶过程,即汽车向前运动的同时车身做刚体转弯运动.通过瞬态模拟分析,得到汽车气动阻力、压力分布、涡流及车身周围流场在转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汽车转弯行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方向与行驶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该模型为10°,并且转向外侧的涡流较转向内侧的涡流更强烈,外侧的涡流出现在车头,内侧的涡流出现在车尾.相比基于相对运动原理的稳态数值模拟,本研究为汽车空气动力特性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真实的研究方法,并为汽车的转弯行驶安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
-
-
庄国华;
黄登峰;
吴长风
- 《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优化客车的空气动力特性,采用STARCCM+软件,对公司某款客车的简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车速100 km/h下,后围尾翼加装前后的客车气动特性,且计算气动阻力系数,并与风洞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ST K_W模型计算客车阻力系数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误差在5%以内;试验和模拟证明,客车后围尾翼能够诱导尾部分离气流向下,使分离涡向下移动,分离区变小,阻力系数下降约5.1%;客车后围尾翼引导气流从客车顶盖流向车身尾部,抑制底部翻起的脏气流。
-
-
-
-
倪俊;
徐彬
- 《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通过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某方程式赛车的模型,同时建立了比赛赛道的模型。通过与实际比赛成绩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NACA6411型尾翼的空气动力特性。分别对直线加速性能、制动性能、稳态回转性能、蛇行穿越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尾翼提高了赛车的侧风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加大了赛车的不足转向趋势,为方程式赛车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
-
-
张连煜;
甘小红;
徐乃成
- 《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文中以某单兵火箭弹外形结构为基础,利用Gambit建模软件,建立了单兵火箭弹三维空气动力气流流动特性分析模型,以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为工具,利用数值的计算方法,在初速V0=173m/s、攻角α=0°~15°条件下,对火箭弹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与攻角有关的气动特性,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正确可行,对单兵火箭弹外形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