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复合材料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919702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材料导报、新材料产业、现代材料动态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等;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由3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冷劲松、刘彦菊、章明秋等。
聚合物复合材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19702篇
占比:99.99%
总计:1919966篇
聚合物复合材料
-研究学者
- 冷劲松
- 刘彦菊
- 章明秋
- 容敏智
- 刘立武
- 王建
- 阮文红
- 陈晋南
- C·L·哈特曼
- W·C·布鲁奇曼
- 何培刚
- 李婷
- 东为富
- 周兴平
- 汪洋
- 解孝林
- 贾德昌
- 何嘉松
- 兰鑫
- 刘长洪
- 江平开
- 范守善
- 黄兴溢
- P·D·加斯乐
- P·J·沃尔什
- 傅强
- 吴新锋
- 周玉
- 库尔特·E·海基莱
- 彭炯
- 杨治华
- 吴正贵
- 吴超
- 孙蓉
- 李亚丰
- 董新一
- P-C·王
- 张风华
- 曾尤
- 李丰丰
- 段小明
- 汪红
- 陈鹏
- C·F·怀特
- 丁桂甫
- 中寿贺章
- 代攀
- 冯玉华
- 刘兆平
- 叶昀昇
-
-
-
-
摘要:
专利名称:一种层状的疏水改性废纸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申请号:CN202110066287.8公开号:CN112874108A申请日:2021.01.19公开日:2021.06.01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本发明属于疏水改性的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层状的疏水改性废纸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材料是将废纸浸渍于长链脂肪酸的有机溶液中,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
-
-
段友智;
刘欢乐;
艾爽;
秦星;
岳慧
-
-
摘要:
为研究形状记忆筛管在出砂井井底发生膨胀后的工作性能,对膨胀后的形状记忆充填层进行取样,通过实验分析其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发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的形状记忆充填层的岩心样品的力学性能符合温敏型材料的变化规律;不同位置的3块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基本相同,形状记忆充填层的均质性好;岩心的压差变化小,形状记忆充填层的抗堵塞性能好;该形状记忆充填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挡砂性能和耐酸碱性能,能够满足指定出砂井的生产要求。形状记忆充填层膨胀后的性能测试实验能够直观地分析形状记忆筛管膨胀后的工作性能,为环空自充填防砂完井技术的材料选择与现场应用提供实验方法和依据。
-
-
谢锏辉;
戚佩瑶;
胡绍峰;
王朋飞;
李昂;
刘晓非
-
-
摘要:
稀土铝酸锶发光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光材料,可用于制备海洋用发光纤维,有望解决深海、黑暗条件的水下作业难题。主要综述了稀土铝酸锶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氨酯等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描述了稀土铝酸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发光特性的影响,阐明了聚合物发光复合材料在水下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
-
刘昭青(编译)
-
-
摘要:
江南造船厂推出了“江南智能帆”,是一种风力辅助推进系统。该系统使用防沙平底木船上的帆。“江南智能帆”基于一个计算平台,以评估帆空气动力特性并选择机翼参数。依据该风向,靠选择最佳的帆位置,该帆将产生最佳的助推效果,可节省多达4%的船舶能量。在波涛汹涌的海况下,该帆可以快速缩回和储存,以确保该船的安全。该帆的帆面材料由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在确保风压下结构强度的要求下,进行了该整个帆的轻量型设计。
-
-
-
李宁
-
-
摘要:
在分析3D打印成型技术的基本情况(比聚合物材料的发展更为成熟)的基础上,介绍了3D打印成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优势和劣势。同时,根据适用的3D打印成型技术的差异,对国内通用3D打印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3D打印成型技术在聚合物材料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
李宁
-
-
摘要:
在分析3D打印成型技术的基本情况(比聚合物材料的发展更为成熟)的基础上,介绍了3D打印成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优势和劣势.同时,根据适用的3D打印成型技术的差异,对国内通用3D打印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3D打印成型技术在聚合物材料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
-
-
摘要:
反应磁控溅射CrCu靶制备导电耐蚀双纳米结构碳薄膜贾倩1,2,张斌1,2,张俊彦1,2(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摘要]双极板,作为最具有潜力的清洁高效新型能量转换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之一,要求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耐蚀性以及力学性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金属和聚合物复合材料.
-
-
王小勇;
赵婷钰;
左玉鑫;
陈鹏;
钱家盛
-
-
摘要: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填料分布、聚合物链性质和体系微观结构对力学强度和动态滞后生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填料分散程度和减少聚合物链末端数量都能有效降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动态滞后生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动态滞后生热随分子链刚性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刚柔嵌段共聚体系的力学强度,在高拉伸状态下,甚至会优于全刚性聚合物体系.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款以填料颗粒为交联点、刚/柔环状链段互穿的三维网络结构复合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聚合物相比,力学性能最高提升640%,生热性能降低40%.模拟研究结果期望能为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生热机制、设计兼具高力学强度和低生热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新的思路.
-
-
吴妮;
车赛;
李华玮;
王超男;
田晓娟;
李永峰
-
-
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和发热量不断增加,这对于热管理材料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已被广泛用作导热填料以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然而,石墨烯纳米片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相互连接的三维石墨烯网络是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的一个有效策略.本综述总结了最近三维石墨烯基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3D GPCs)的构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提高3D GPCs导热系数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对于当前3D GPCs的挑战和展望.
-
-
-
-
-
-
-
阮文红;
容敏智;
章明秋
- 《2010年全国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通过动态流变学、动态力学和热行为方法,研究了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纳米粒子/聚丙烯(PP)复合材料.采用动态流变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DMA)表征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和粘弹特性,在2 °C/h加热速率下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复合材料的慢速熔化行为,结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相互作用包括粒子-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纳米粒子-基体间的双界面相互作用.降低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间的吸引力,同时增大纳米粒子与高分子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赋予纳米粒子流动性,在复合材料中引入新的能量散耗机制,从而对复合材料起到增韧作用.由此建立双界面调控增韧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