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穗花杉双黄酮

穗花杉双黄酮

穗花杉双黄酮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48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3年第七届学术年会、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等;穗花杉双黄酮的相关文献由420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晓珂、王刚、张国刚等。

穗花杉双黄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487 占比:99.81%

总计:47579篇

穗花杉双黄酮—发文趋势图

穗花杉双黄酮

-研究学者

  • 郑晓珂
  • 王刚
  • 张国刚
  • 汪豪
  • 田宏
  • 冯卫生
  • 王小兰
  • 谭桂山
  • 邓旭明
  • 陈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刚; 蒋永梅; 雷杰; 张凤; 黎维维; 李思慧; 刘超; 刘莉; 余家奇; 王刚
    • 摘要: 目的: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翠云草中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AME),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合成了3种低共熔溶剂并进行筛选,然后对提取效果最佳的低共熔溶剂进行结构分析,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液固比对翠云草中AME提取量的影响,再进一步运用响应面设计技术优化提取条件,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超声法)比较。结果:筛选出适合提取AME的溶剂为氯化胆碱:4-松油醇,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与4-松油醇摩尔比1:5)含水量30%、超声功率为280 W、液固比为16:1 mL/g、提取温度为48°C、提取时间为24 min,AME最大提取量为(0.941±0.07)mg/g。与超声法、冷浸法、热浸法比较,低共熔溶剂提取AME的含量提高了近5倍,且时间缩短了1/10(P<0.05)。结论:低共熔溶剂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且简便的提取方法,可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李正华; 纪涛; 任建政; 范跃星; 陈小龙
    • 摘要: 目的:研究穗花杉双黄酮(A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AF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有效浓度,细胞周期流式法检测AF对骨肉瘤细胞G_(1)期和S期分布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F在浓度为75μmol/L时,显著降低骨肉瘤细胞活力(P<0.05);促进骨肉瘤细胞停滞在G_(1)期,无法进入S期;抑制骨肉瘤细胞β-catenin核表达;AF上调p2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下调骨肉瘤细胞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A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是上调p21、下调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
    • 刘超; 黎维维; 雷杰; 李刚; 卢德敏; 徐大军; 盛小娜; 伍明江; 王刚
    • 摘要: 采用低共熔溶剂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江南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AME),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通过一步法制备3种低共熔溶剂,并筛选出提取江南卷柏AME效果最佳低共熔溶剂,通过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低共熔溶剂被成功制备,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江南卷柏中AME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低共熔溶剂为氯化胆碱:香叶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摩尔比1:2,含水量20%,液固比10 mL/g,超声时间31 min,超声功率为240 W。在此条件下,AME的提取得率为(2.75±0.12) mg/g。与热浸法、冷浸法、离子液体超声提取法、乙醇超声提取法进行对比表明,低共熔溶剂结合超声提取不仅能够节约提取时间,还能显著增加AME提取得率。
    • 邱峰; 张琳; 郑介婷; 操龙斌; 张子康; 邓屹琪
    • 摘要: 目的 探讨穗花杉双黄酮调节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机制.方法 设实验组、溶媒对照组和无药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浓度的(5、10μmol/L)穗花杉双黄酮干预用联合脂多糖及重组人干扰素-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溶媒对照组:溶媒3‰DMSO;无药对照组:不加穗花杉双黄酮处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通过ELISA检测干预后细胞上清液L-6、IL-10、TNF-α、TGF-β各自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计算出穗花杉双黄酮对细胞的安全浓度;通过分子对接建模确定穗花杉双黄酮的靶蛋白,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L-6、IL-10、TNF-α、TGF-β、PPAR-α/γ、Arg-1、Fizz1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穗花杉双黄酮干预后可以阻止被诱导引起的THP-1细胞向M1极化;穗花杉双黄酮可下调M1极化时高表达的IL-6、TNF-α的mRNA,上调M2型主要标志细胞因子IL-8和TGF-β的mRNA表达(P<0.05),同时上调M1极化状态下的细胞内Arg1和Fizz1蛋白的表达(P<0.05).随着穗花杉双黄酮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细胞的增殖效果增强(P<0.05),且高浓度具有杀伤作用.穗花杉双黄酮可与PPAR-α/γ关键靶点蛋白活性位点非共价结合并激活该蛋白.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可通激活PPAR-α/γ,恢复Arg-1、Fizz1基因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
    • 晏英; 王丹; 陈洁; 唐攀; 陈文章; 廖伟科; 杨小生
    • 摘要: 建立中药卷柏特征成分总黄酮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卷柏药材中的含量及活性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柏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卷柏活性部位进行活性测试。不同卷柏中总黄酮含量在1.48%~2.67%之间,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0.49%~0.93%之间,活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在9.14%~16.46%之间,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2.26%~4.74%之间。卷柏活性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垫状卷柏IC_(50)6.56μg/mL;疏叶卷柏IC_(50)4.47μg/mL;兖州卷柏IC_(50)4.41μg/mL;剑叶卷柏IC_(50)4.23μg/mL;块茎卷柏IC_(50)3.12μg/mL,均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76.82μg/mL)。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和黄酮含量呈量效关系,且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张金丽; 秦胜男; 王鹏珍; 熊喜峰; 戴丽冰; 刘志河
    • 摘要: 目的 探讨穗花杉双黄酮(AMF)对卵巢癌细胞SKOV3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AMF对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MF对SKOV3细胞黏附相关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MF对SKOV3细胞β-catenin表达与分布的影响.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1与100μmol·L-1 AMF能够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迁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1与100μmol·L-1 AMF能够显著促进SKOV3细胞E-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显示,AMF能够显著促进β-catenin的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结论 AMF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迁移与侵袭,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表达有关.
    • 晏英; 王丹; 陈洁; 唐攀; 陈文章; 廖伟科; 杨小生
    • 摘要: 建立中药卷柏特征成分总黄酮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卷柏药材中的含量及活性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柏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卷柏活性部位进行活性测试.不同卷柏中总黄酮含量在1.48%~2.67%之间,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0.49%~0.93%之间,活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在9.14%~16.46%之间,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2.26%~4.74%之间.卷柏活性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垫状卷柏IC506.56 μg/mL;疏叶卷柏IC504.47 μg/mL;兖州卷柏IC50 4.41 μg/mL;剑叶卷柏IC504.23μg/mL;块茎卷柏IC50 3.12 μg/mL,均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76.82 μg/mL).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和黄酮含量呈量效关系,且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李彦超; 周宁; 郑晓珂
    • 摘要: 目的 建立适当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以期更加有效、准确地控制卷柏总黄酮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对卷柏总黄酮进行定性鉴别;以穗花杉双黄酮为对照,用UV法测定卷柏总黄酮的含量,HPLC法测定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农残和其他检查项.结果 卷柏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质量浓度分别在1.56~11.68、6.40~320.0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RSD=1.76%)、96.66%(RSD=1.15%).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农残和其他检查项均符合规定.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指标成分科学有效,为该品种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傅娟; 刘媛媛; 李霞
    • 摘要: 目的:探究穗花杉双黄酮(AF)对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MTS法筛选AF抑制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的适宜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AF对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周期G1期和S期分布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F对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75、125μmol/L AF显著降低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活性(P<0.05),75μmol/L AF用于后续细胞周期实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75μmol/L AF抑制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从G1期进入S期(P<0.05),但对G2其细胞分布无明显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AF显著抑制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p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AF通过抑制β-catenin和Cyclin D1,促进p21等增殖相关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
    • 王洪玲; 李丹; 陈秋彤; 王乃玉; 张艺; 张静; 王天虹
    • 摘要: 目的:为完善藏药刺柏药材的质量标准提高参考.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观察刺柏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法(TLC)对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材样品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SVEATM C18 Gold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B),梯度洗脱,0-10 min,12%-33%A;10-37 min,33%-60%A;37-42 min,60%-100%A;42-50 min,100%-12%A.体积流量1mL·min-1,检测波长337 nm,柱温30°C.结果:叶横截面、粉末显微特征清晰;槲皮苷和穗花杉双黄酮的TLC鉴别特征较为明显,穗花杉双黄酮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14.0875 μg-450.8 μg (R2=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 (n=6);加样回收率为98.35%-103.50%(RSD =1.85%,n=6).结论:建立了藏药刺柏不同指标成分的TLC和HPLC法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刺柏药材的质量控制,为提高藏药刺柏现有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