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稀土离子

稀土离子

稀土离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52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0篇、会议论文115篇、专利文献238019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功能材料、稀土信息、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81种,包括2015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第五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等;稀土离子的相关文献由3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为欢、欧阳绍业、王倩等。

稀土离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0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38019 占比:99.68%

总计:238774篇

稀土离子—发文趋势图

稀土离子

-研究学者

  • 张为欢
  • 欧阳绍业
  • 王倩
  • 夏海平
  • 张约品
  • 杨斌
  • 张志雄
  • 何仕楠
  • 汤庆阳
  • 盛启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一种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号:CN202011281589.9公开(公告)日:2021.01.26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稀土离子和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为反应前驱体制备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在高压反应釜中反应制备获得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法,通过稀土离子和柠檬酸作为反应原料,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与稀土离子在适当温度下配位形成多孔微网,即可合成多孔的稀土荧光微网材料;这种合成策略非常简单,一步制备,无需繁琐的后处理过程,且产量高。(2)所制备的多孔稀土荧光微网能够被很好的应用于白光LEDs和催化降解染料。
    • 摘要: 一种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号:CN202011281589.9公开(公告)日:2021.01.26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稀土离子和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为反应前驱体制备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在高压反应釜中反应制备获得稀土多孔荧光微网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法,通过稀土离子和柠檬酸作为反应原料,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与稀土离子在适当温度下配位形成多孔微网,即可合成多孔的稀土荧光微网材料;这种合成策略非常简单,一步制备,无需繁琐的后处理过程,且产量高。(2)所制备的多孔稀土荧光微网能够被很好的应用于白光LEDs和催化降解染料。
    • 王晴晴; 高慧; 徐康
    • 摘要: 以Yb^(3+)和Nd^(3+)为例分析了激光材料中稀土离子的量子数、光谱项、精细能级结构及其激光性能参数对比。通过测量5.0 at.%Yb:YAG和1.0 at.%Nd:YAG透明陶瓷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计算了Yb^(3+)和Nd^(3+)的受激发射截面、发光强度和量子缺陷等激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Nd:YAG在1064 n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约是Yb:YAG的18倍左右;当Yb^(3+)的掺杂浓度是Nd^(3+)的4-5倍时,两者具有相当的发光强度;Nd:YAG的量子缺陷约是Yb:YAG的2.7倍。所以Nd:YAG更适合中小型功率激光器,而Yb:YAG更适合作为高功率激光器的激光介质。
    • 相国涛; 杨梦琳; 刘臻; 丁永希; 黄缤瑶; 张羽; 吴洪秀; 胡欢欢
    • 摘要: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六角相NaScF_(4)∶20%Yb^(3+)/2%Er^(3+)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的尺寸约为35 nm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980 nm激发下,该纳米颗粒可以产生较强的上转换红光发射及较弱的上转换绿光发射,红绿比约为6。与此同时,在纳米颗粒中,Er^(3+)热耦合的绿光能级^(2)H_(11/2)与^(4)S_(3/2)具有较好的温度感测特性,利用其荧光强度比可实现较为准确的光学温度测量,最大相对灵敏度约为1.17%·K^(-1)。另外,在近红外区,非热耦合的Yb^(3+):^(2)F_(5/2)→^(2)F_(7/2)跃迁与Er^(3+):^(4)I_(13/2)→^(4)I_(15/2)跃迁的荧光强度比也表现出较好的光学测温性能,其相对灵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并在333 K时达到最大值0.73%·K^(-1)。以上结果表明,NaScF_(4)∶20%Yb^(3+)/2%Er^(3+)纳米颗粒是一种高效的上转换红光材料,且在可见区及近红外区均具有较好的光学测温表现。
    • 杨丽霞; 付雅婷; 赵晓峰; 陈照峰; 彭迪; 牟仁德; 刘德林
    • 摘要: 精确测量涡轮叶片表面热障涂层温度对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设计和研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热像磷光材料磷光特性的热障传感涂层在线测温技术与热历史磷光涂层离线测温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前者通过在线测量高温下磷光信号来获取实时温度信息,后者通过离线测量经高温服役后的磷光材料不可逆磷光信号变化来获取服役温度信息。这两项技术都适用于高温、高腐蚀环境下热障涂层非干涉、非接触式和高精度温度测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热障涂层在线/离线测温原理与方法、磷光材料与制备及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热障涂层在线/离线测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技术特点,并对这两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周芳; 黄素华; 冯健; 邓东浩; 王志伟; 刘琦
    • 摘要: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3+)和Al^(3+)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矿土和孔隙中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的进行而减少,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浸取程度加深而增大,浸取剂对RE^(3+)的浸出效果优于对Al^(3+)的浸出效果。矿土中的RE^(3+)和Al^(3+)在浸润开始时的第四层矿体中含量最多,孔隙中RE^(3+)含量在第四层矿体中100%浸润时最多,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程度以及矿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其峰值集中在最后阶段的第四层矿体中。浸润阶段发生反吸附,但对后续浸出过程没有明显影响。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Al^(3+)的浸出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 张松涛; 王樱蕙; 张洪杰
    • 摘要: 近年来,相较于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光(700~1000 nm),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700 nm)呈现更弱的吸收、散射以及更低的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血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高温共沉淀和外延生长法成功地制备了NaGdF_(4)∶Yb(18%,摩尔分数),Ho(2%),Ce(30%)@NaGdF_(4),Nd(60%)@NaGdF_(4),Nd(10%)核-壳-壳纳米材料(U/DNPs)。在808 nm激发光的照射下,不仅具有1056和1332 nm的下转换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而且具有较高红绿荧光强度比(I_(647)/I_(540)=22.6)的上转换红光发射,使得该材料在光动力学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后通过利用配体交换策略,成功修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U/DNPs-PVP),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安全性。在小鼠活体内荧光成像中,U/DNPs-PVP呈现优异的血管造影效果,其空间分辨率可达336.3μm。
    • 李城; 敬波; 廖金宇; 陈钰洁; 宋日尧; 张天乐; 宋海智; 周强
    • 摘要: 量子互联网是实现多方量子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量子存储器作为实现互联网的重要部件,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遍布全球的光纤网络已经是信息传输的有力载体,通信波段的量子存储器因容易嵌入到当前的光纤网络中而备受重视。聚焦于稀土离子掺杂固态体系的通信波段光量子存储,首先介绍稀土离子掺杂固态量子存储的基本原理,包括稀土掺杂材料特性以及存储协议等,然后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简要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量子互联网的构建做出展望。
    • 陆冉华; 李安明; 杨杰杰; 赵严威; 李淑冰; 袁硕昕
    • 摘要: 上转换光致发光属于反斯托克斯发光过程,可以将低能量(低频率、长波长)的激发光转变成高能量(高频率、短波长)的发射光,实现频率或能量的“上转换”光致发光。文章介绍了上转换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上转换发光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光学超分辨成像、传感与检测、指纹提取、防伪印刷、作物种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上转换发光有望扩展到更宽广的应用领域中去。
    • 朱久军; 罗来慧; 杜鹏; 薛俊鹏
    • 摘要: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其发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在387 nm激发下,在所制荧光粉中可同时获得来自VO_(4)^(3-)基团和Eu^(3+)的发射光。Eu^(3+)在Ca_(2)KZn_(2)(VO_(4))_(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为0.05,且VO_(4)^(3-)基团向Eu^(3+)的能量传递效率达到64.9%。基于变温的发射光谱,揭示了所制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并发现VO_(4)^(3-)基团和Eu^(3+)的激活能分别为0.538和0.510 eV。此外,将所制黄色荧光粉与商用蓝色荧光粉和近紫外芯片进行封装整合,得到可发射暖白光的WLED器件,其色温和显色指数分别为3843 K和85.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