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1709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甘肃科技、铁路计算机应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第27届中国控制会议等;移动闭塞的相关文献由60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占元、孟宪洪、唐涛等。

移动闭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7099 占比:99.93%

总计:417387篇

移动闭塞—发文趋势图

移动闭塞

-研究学者

  • 何占元
  • 孟宪洪
  • 唐涛
  • 郜春海
  • 王伟
  • 何永发
  • 刘波
  • 刘金瑞
  • 王迎春
  • 黄友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鹏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运营时,线路中可能有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2种制式混合下的列车追踪需求。将固定闭塞制式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类型,提出一种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固定闭塞追踪控制方法,以支持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同时运行下列车追踪的行车控制,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 张友兵; 刘岭
    • 摘要: 研究目的:铁路闭塞技术从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发展到移动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越来越小,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但是既有的闭塞技术均基于假设前方列车静止的理念而进行行车控制。即使采用行车效率最高的移动闭塞技术,后车与前车的追踪间隔也至少包含一个紧急制动距离和保护距离,而现有高铁列车运行速度早已突破300 km/h,高速运行时的紧急制动距离很长,导致后车与前车的追踪距离很长。要想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就要突破既有闭塞技术的假设前方列车静止的固有理念,研究和设计未来列控系统的控车原理和关键技术。本文在研究既有闭塞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控车策略。研究结论:(1)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前车和后车建立车车通信,后车根据前车的实时速度、位置等状态信息计算动态安全追踪距离,大大缩短前后车追踪距离,提高运输效率;(2)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车车通信、列车完整性检查、列车精确定位、动态安全追踪距离计算、自动追踪运行等关键技术,以实现安全且高效的列车追踪运行;(3)提出前后车的追踪策略,基于前后车的实时状态,后车自动加速、减速或匀速运行,实时调整前后车的追踪状态,实现虚拟编组;(4)本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列车控制系统的控车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王艳伟; 马超; 刘汪洋
    • 摘要: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作为以车车之间通信为理念的全新信号控制系统,在当前日益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系统优势突出。结合传统CBTC信号系统和TACS系统软硬件差异,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存在的典型问题为例,对TACS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关键系统优势进行了解读。结合现有经验,对系统优势进行了量化分析。
    • 王玉麟
    • 摘要: 朔黄重载铁路蜿蜒600多公里,作为一条重要的煤运通道,与神朔铁路、准池铁路等组成铁路煤炭运输网,极大缓解了煤炭西煤东运的紧张状况。朔黄铁路黄骅港站至神池南站方向空车运行,神池南站至黄骅港站方向重车运行。目前朔黄铁路信号系统采用三显示自动闭塞系统,车地通过轨道电路实现车地间的单方向通信,司机通过机车车载信号和LKJ设备进行人工驾驶运行。朔黄铁路装备有CTC设备,技术站在非常站控模式下运行时,进路的办理主要通过人工办理。从朔黄重载铁路的运输需求出发,在功能上比较移动闭塞制式下的联锁与传统固定闭塞制式下联锁的差异,体现移动闭塞在重载铁路上的优势。
    • 莫志松
    • 摘要: 中国智能高铁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实现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也将持续创新,增强功能,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满足高速度、高密度的运营需求。本文聚焦智能列控领域,分析国内、国际智能列控技术现状;总结智能列控系统内涵和设计目标;提出了高安全可靠的列控系统、更高自动化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移动闭塞技术、智能运维技术等关键技术;展望智能列控系统技术发展方向。
    • 付严
    • 摘要: 该文通过对固定、移动闭塞模型折返能力的分析,得出移动闭塞折返较固定闭塞有较大提高,具备实现折返间隔90 s可能性,进而实现移动闭塞下达到40对/h行车能力目标。采用高密度组织列车运行,有利于缩短行车间隔,也减少乘客候车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 杨霓霏; 王浩; 刘晓斌; 徐强; 赵琳
    • 摘要: 依托大秦铁路,研究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根据移动闭塞原理,设计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详细介绍系统架构设计要点、重载铁路既有信号系统实现移动闭塞功能需新增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以及基于列车位置追踪的移动闭塞安全功能.在重载铁路既有线引入移动闭塞系统,可以提升大秦铁路乃至我国重载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 张利峰; 王春华
    • 摘要: 针对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基于朔黄铁路既有线路中使用的D S6-K5B型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对既有联锁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满足移动闭塞系统的控制要求.联锁系统升级和改造功能包括多列车进路的办理和解锁,信号机点灭灯控制,物理区段与逻辑区段状态的融合;根据移动闭塞需求,增加联锁与RBC设备的接口,修改联锁与CTC、CSM设备的接口.改造后的联锁系统兼容既有运输模式,同时实现重载移动闭塞及固定闭塞混运的功能.
    • 朱莉
    • 摘要: 分析了旧线信号系统改造的必要性,阐述了改造方案的评估要素.对单系统逐步替换、新老设备兼容共存及全部设备更新换代的3种方案进行了比选.基于不同的线路改造需求,得出了各类改造方案与不同的改造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以获得针对不同改造需求的适应性最佳的改造方案.
    • 杨平; 秦凤杰
    • 摘要: 本文介绍了CBTC系统中固定闭塞、移动闭塞、混跑的相关概念,分析了车载信号显示的含义,阐述了正线信号机在正常运行模式以及降级模式下的具体显示方式,比较了四种点灯方案的优缺点,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信号系统点灯方案的设计以及验证指导提供了较大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