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控制系统
列车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93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70211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铁路计算机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铁道通信信号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7铁路信号维护管理学术交流会、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维护技术交流会等;列车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056位作者贡献,包括郜春海、刘波、唐涛等。
列车控制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02115篇
占比:99.99%
总计:4702436篇
列车控制系统
-研究学者
- 郜春海
- 刘波
- 唐涛
- 前川景示
- 李汉平
- 汪小勇
- 酒井宪一
- 张勇
- 王发平
- 高桥昌秀
- 吴智利
- 山本纯子
- 李永康
- 赖重毅
- 赵林
- 高翔
- 于磊
- 佐藤裕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冢本庆
- 刘明霞
- 刘鲁鹏
- 吴仕勋
- 宫内努
- 尹清奇
- 张弛
- 张生军
- 徐凯
- 斋藤庆一
- 明庆健一
- 曹欣
- 林鸿
- 栗田晃
- 桥本直人
- 段录平
- 王玉冰
- 王超
- 田冈浩志
- 薄云览
- 谭伟
- 钟章队
- 铃木光彰
- 陈斐
- 丁建文
- 上官伟
- 于银刚
- 令荣
- 任伟
- 刘会明
- 刘基全
-
-
卿建强;
俎云燕;
雷成健;
刘泽
-
-
摘要:
列车间隔防护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功能之一。传统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是通过地面固定式联锁进路集中管理进路内的线路资源,并通过车、地列车控制设备间的协同控制方式实现列车间隔防护。这种基于进路集中管理线路资源的传统列车间隔防护方式虽能确保列车间的安全间隔,但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线路资源的利用率,影响列车的追踪间隔,限制了线路的运能运量。对此,文章基于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e system,TACS),提出一种列车间隔防护的解决方案。其对线路资源进行分散管理,通过增加车-车直接通信并优化车、地列控设备间的协同控制方式来实现列车间隔防护功能。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可使列车追踪折返间隔及列车出库入库能力能提升至少15%,大幅提高了线路的运营效率和运营组织的灵活性。
-
-
王浩洋;
李伟;
彭思维;
秦元庆
-
-
摘要: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列车控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实现一维多尺度卷积网络空间特征提取模型与自适应时间卷积网络时间特征提取模型的融合,降低网络泛化误差,提高入侵检测准确率。基于列车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模拟的入侵检测数据集,文章对该方法进行实验评估和对比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更具优势。
-
-
张友兵;
刘岭
-
-
摘要:
研究目的:铁路闭塞技术从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发展到移动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越来越小,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但是既有的闭塞技术均基于假设前方列车静止的理念而进行行车控制。即使采用行车效率最高的移动闭塞技术,后车与前车的追踪间隔也至少包含一个紧急制动距离和保护距离,而现有高铁列车运行速度早已突破300 km/h,高速运行时的紧急制动距离很长,导致后车与前车的追踪距离很长。要想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就要突破既有闭塞技术的假设前方列车静止的固有理念,研究和设计未来列控系统的控车原理和关键技术。本文在研究既有闭塞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控车策略。研究结论:(1)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前车和后车建立车车通信,后车根据前车的实时速度、位置等状态信息计算动态安全追踪距离,大大缩短前后车追踪距离,提高运输效率;(2)基于虚拟编组的列车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车车通信、列车完整性检查、列车精确定位、动态安全追踪距离计算、自动追踪运行等关键技术,以实现安全且高效的列车追踪运行;(3)提出前后车的追踪策略,基于前后车的实时状态,后车自动加速、减速或匀速运行,实时调整前后车的追踪状态,实现虚拟编组;(4)本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列车控制系统的控车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
孔涛
-
-
摘要:
本文对比了3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于设备配置简单、易维护、通用性强的基于计轴的点连式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保护)列车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牵引计算验证了本系统满足阿布贾城铁项目运营指标需求。
-
-
郭伟;
任昭锦;
刘景;
张文芳;
饶伟;
王小敏
-
-
摘要:
为了保护基于5G架构的新型高铁列控系统信号设备间的安全通信,弥补现有安全机制的弱点,提出一种面向未来列控系统通信架构的信号安全通信协议。基于国密SM9标识密码算法,给出信号设备间的接入认证与密钥交换方案,简化万物互联场景下的密钥管理。通过对CASEAR竞赛获胜的4种认证加密算法在列控通信场景的适用性评估,选择以OCB3为核心,配合国密SM4算法,构建信号设备间端到端认证加密保护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较现有方案有较大提升。
-
-
王珮瑶
-
-
摘要:
目前能够兼容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的信号系统正在研发中。信号系统能否实现互联互通,已成为多网融合下列车在不同信号制式轨道交通线路上混跑的重中之重。以CTCS和CBTC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兼容可行性,研究了市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选型的各种可能性方案。针对CBTC和CTCS两种信号制式,提出了双车载设备方案和一体化车载设备方案,并对两个车载设备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以期为多网融合下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互联互通性设计提供参考。
-
-
吴殿华;
范永华;
李聪
-
-
摘要: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
-
-
-
-
摘要:
4月22日,在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一辆以三星堆文化“黄金面具”作为外观原型的轨道客车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这是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试验的新型时速160 km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车。列车不仅融入三星堆文化,太阳神鸟,成都银杏树等蜀地文化,还应用了全自动驾驶、智能检测系统,5G通信技术、以太网列车控制系统等轨道交通最新科技。
-
-
张友兵;
陈志强;
王建敏;
张国振
-
-
摘要:
针对使用欧标法计算列车制动曲线时速度分段个数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1种减速度曲率分段与等间隔分段相结合的速度分段方法.采用3点求曲率方法,计算所有基本速度分段点的减速度曲率,将其突变点作为分段点,得到基于减速度曲率的速度分段;然后在高速阶段跨度较大的速度分段内,再进行等间隔速度分段,得到最终的速度分段.以CRH 380AL高速动车组为例,基于该型动车组的车辆制动参数,按本文方法分别进行2等份和3等份等间隔速度分段并计算制动曲线,与采用基本速度分段计算得到的制动曲线对比制动距离偏差绝对值.结果 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以较少的速度分段计算得到较高精确度的列车制动曲线,且在列车制动曲线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不会降低列车运行效率.
-
-
Guo Huazhen;
郭华真;
Jia Yunguang;
贾云光;
Cui Junfeng;
崔俊锋
-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列车控制系统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核心,其中列车定位是实现列车控制的基础技术.本文将卫星定位技术引入列车控系统,结合列车控制系统定位特点,提出了卫星定位技术在列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方式和方法.结合铁路电子地图的研究,确定了轻量化列车控制系统总体构架及安全定位方式,形成了基于卫星定位的列车定位技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列车控制系统,通过该研究减少了列车控制地面设备布置数量,降低了列车控制系统成本和维护工作量.该系统按设备可分为三部分:中心设备、车载设备及轨旁设备.同时,本文对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如隧道等影响卫星定位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
汪涛
-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ITCS系统是基于GSM-R无线列车控制系统,已经在青藏线格拉段开通运行10年.本文分析ITCS系统存在的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缺陷,提出对ITCS系统改进的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ITCS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适用性.
-
-
薛小平;
张鑫
- 《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车地无线通信是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关键和核心,列车安全运行控制依赖于列车的实时位置信息及地面控制指令,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严苛的要求.由于列车控制系统要求实时连续地对列车进行安全控制,要求车地无线通信具有大容量连续双向通信的能力,以便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实时处理列车状态、控制命令,实现连续的进路控制、间隔控制、自动驾驶以及速度防护等.
-
-
郑国莘;
匡震;
张楠
- 《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主流,其中车地通信多采用泄漏电缆传输无线电信号.为获得最佳覆盖效果,本文基于射线跟踪法对漏缆的分布式天线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点源阵列的相位变化因素,并通过调整漏缆模型中的相位,获得了更好的建模结果.可以作为特殊频点的泄漏电缆设计依据.
-
-
-
-
-
-
张江平
-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青藏铁路格拉线应用的增强型列控系统(ITCS),为进一步提高ITCS系统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预防和减少ITCS故障的发生,确保ITCS系统设备正常工作,提高运输效率.本文主要对格拉段ITCS系统日志转储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改进方案进行研讨.中心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维护终端(MMT)。轨旁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增设地面日志服务器、网线、无线路由设备、天线。车载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无线终端(网卡)、天线、RJ45转RS232串口线。
-
-
张江平
-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青藏铁路格拉线应用的增强型列控系统(ITCS),为进一步提高ITCS系统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预防和减少ITCS故障的发生,确保ITCS系统设备正常工作,提高运输效率.本文主要对格拉段ITCS系统日志转储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改进方案进行研讨.中心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维护终端(MMT)。轨旁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增设地面日志服务器、网线、无线路由设备、天线。车载设备中改进的设备有:无线终端(网卡)、天线、RJ45转RS232串口线。
-
-
-
-
-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02-12-04
-
摘要:
一种铁路列车操作控制系统,包括通过信息通信手段连接到多个并联连接装置的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多个装置具有至少一种操作状态监测功能,所述操作状态监测功能把根据每个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信息发送到中央处理单元;其中,根据从操作状态监测功能执行的监测结果所确定的操作状态和性能裕度,通过把总控制变量分配给每个装置而获得系统所需要的总的受控变量,性能裕度定义为每个装置的允许功率输出值和当前功率输出值之间的差值,而监测和反映每个装置的性能裕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