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58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心理学探新、大众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等;科学心理学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奚彦辉、孟维杰、葛鲁嘉等。

科学心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581 占比:98.00%

总计:10797篇

科学心理学—发文趋势图

科学心理学

-研究学者

  • 奚彦辉
  • 孟维杰
  • 葛鲁嘉
  • 唐自杰
  • 潘菽
  • 陈巍
  • 高申春
  • 乐国安
  • 皮连生
  • 车文博

科学心理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郭本禹
    • 摘要: 潘菽先生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新中国心理学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和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心理学思想已基本奠定了我国特色的辩证唯物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意识问题是潘菽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他认为,意识并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过程,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客观世界的综合的认识活动或认识作用。他提出了意识的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深入阐明了科学心理学的意识研究的基本内容,并系统评论了传统心理学诸派的意识观。潘菽先生的意识心理学研究,是百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研究之一,为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理论体系树立了典范。
    • 高申春; 邢雷雷
    • 摘要: 理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整体思维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其重要性向来是有普遍共识的.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似乎又很难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往往陷入迷茫、困惑甚至萧条的局面.这既决定于心理学及其历史的特殊性,又决定于它自身的一系列特征.关于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整体中所承担的科学使命的分析表明,它的实质原来是关于心理学必然是什么的系统追问;又结合心理学作为专业学科之特殊性的背景得以揭示,它同时包含了否定性的批判和肯定性的建构两个方面.只有以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全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为背景,得以透视理论心理学及其科学使命的全域,才能真正理解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历史命运,由此获得力量、信心、勇气和希望,坚持并繁荣理论心理学的事业.
    • 章辉; 宋丽娟
    • 摘要: 马斯洛呼吁对无动机行为的重视,实质上是在促使学界关注休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将其作为矫正异化现象的策略。为反对工具性压倒终极体验的实用主义文化,他区分了“表现性”和“应对性”行为,而后者在本质上就是休闲行为。马斯洛认为动机过强导致狭隘乃至病态的人生,而较少注意用途、目的才是积极、健康、对人体有益的心态;他还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关注无实用性和无目标性的审美体验。在他的理论语境中,审美与休闲相关、相通,休闲的高级形式就是艺术表现和审美表现。马斯洛还有一些言论,广泛涉及休闲与人格、休闲与自我实现和休闲伦理问题。以上观点,可以认为是休闲学基本理论的先声或共鸣,对当前的休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章辉; 宋丽娟
    • 摘要: 马斯洛呼吁对无动机行为的重视,实质上是在促使学界关注休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将其作为矫正异化现象的策略.为反对工具性压倒终极体验的实用主义文化,他区分了"表现性"和"应对性"行为,而后者在本质上就是休闲行为.马斯洛认为动机过强导致狭隘乃至病态的人生,而较少注意用途、目的才是积极、健康、对人体有益的心态;他还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关注无实用性和无目标性的审美体验.在他的理论语境中,审美与休闲相关、相通,休闲的高级形式就是艺术表现和审美表现.马斯洛还有一些言论,广泛涉及休闲与人格、休闲与自我实现和休闲伦理问题.以上观点,可以认为是休闲学基本理论的先声或共鸣,对当前的休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陈彦垒; 胡志坚
    • 摘要: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 倪梁康; 陈巍
    • 摘要: 赫伯特·施皮格伯格(Hebert Spiegelberg)对于现象学运动曾经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这个运动的内部,胡塞尔自己的进程可以比作围绕一个内在中心——在这里就是主体的意识现象——向前运动的螺旋。然而,在转了几圈之后,他的一些追随者就被从切线上甩出去了。”本期专栏策划的三篇论文涉及当代意识科学、心理病理学与现象学的关系,可被视为现象学心理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也是沿着现象学运动中心之切线方向抛甩出去的重要取向。现象学心理学是哲学心理学的一种形式,它认真对待意识现象与结构的第一人称视角,但是与先验现象学相反,它仍然属于自然态度。当然,更广泛的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系问题以及现象学的心理学的问题则从一开始就与这两者各自的发展相伴相随。时至今日,现象学与心理学在总体上已经渐行渐远,至少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哲学与心理学,或分属不同的阵营:哲学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不过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很早就相信:“每一种先验现象学的分析与理论——即使是包括关于一个客观世界的先验构造理论——都能够通过放弃先验的态度并在自然的水平上发展起来。”因此,每个现象学的研究成果都可以转化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之亦然。该专栏就是对在此方向上的种种努力与尝试的当今表达。
    • 黄斌
    • 摘要: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古代心理学、近代心理学,还是现代心理学,都与哲学心理学及其体系、科学心理学及其体系、心理学哲学及其体系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学好心理学这门课程,掌握其具体意识形态,就要对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及心理学哲学、元心理学、心理学学和脑力学与古代心理学、近代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对这些关系进行着重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 彭彦琴
    • 摘要: 作为中华文化自生的一套完整独立的心理学体系,中国心性心理学以传统心性论为资源(比如基本范畴名称依然沿用传统心性论术语),但更强调其心理学学科特性,即依据科学心理学理论框架及研究范式进行体系重构。
    • 邹松; 李田田
    • 摘要: 受近代科学"分析—还原"思维影响,科学心理学以"心理规律"的发现作为探寻的目标,并通过实证的方式来建立其合法地位,以期实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甚至是控制.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心理规律"的期待无疑是对人类行为复杂性的一种简化.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多样性、自主性、涌现性等不确定性特点,对当前科学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